劉先銀
中華傳統經典中樸素的生態理念在哲學上主張“天人合一”,在倫理上主張“仁愛萬物”,在行動上主張“道法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互為依存的觀念,早已深入我們祖先的生活,賦予了中華民族濃郁的自然情懷。
中華傳統經典的生態哲學,是生命哲學?!吨芤住氛f“生生之謂易”。豐富多樣的生命形式是地球家園的魅力所在。山林渾然一體,共同生息,任時光荏苒,一葉綠植的力量足以繁衍整個地球生命體。天地萬物紛紛紜紜,各自返回它的初始,復歸它的生命。清澈的溪水倒映著青山綠樹,倒映著藍天白云,一切美不勝收。溪水漸漸地和陽光融合在一起,清亮透底的水倒映著天上變幻多姿的云彩,呈現出一幅幅迷人的景色。溪水時時刻刻都靜靜地流淌著,時時刻刻都襯托著起伏的群山,伴隨著善良樸實的人們,構成了美麗的畫卷。讓山川森林蔥郁,溪水潺潺;讓大地花果飄香,綠色遍染;讓天空清新湛藍,鳥兒歡唱;讓河湖魚翔淺底,碧波蕩漾;讓草原牛羊成群,牧歌悠揚……這是建設美麗中國的美好藍圖,這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祝福與暢想,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繁榮與希望。這是中國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
習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的主旨講話中說道:“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于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從習近平主席引用的典故中,我們感受到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指引下,惠及億萬人民福祉的綠色征程已經開啟。神州大地上,綠水青山的美好圖景正在鋪展。這也昭示著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以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天地合氣,萬物自生”。自然萬物的存在及變化有其自身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天”是中國哲學的一個重要范疇,天與人的關系從來都是哲學家們努力探討的問題。
中國傳統經典的生態哲學,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的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其對于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窺的是天道,揭示的是天道規律。特別是他無處不在地引喻人道,尤其是君子之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以自我覺醒,自律為起點的。人者,天地之心也:這“天地之心”,就是一個“德”字。這個德,縱貫古今、運化無窮,成為中國人生活中的一桿標尺。它源自于天,流之于人;內而為仁,外而為禮;體之在心,用之在行。在中國傳統經典中,“和”是我們的宇宙觀,它來自于古人對自然界的觀察與思考,從而成為價值追求?!昂投煌薄吧兄匈F和”等,成為中國文化的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和文明理念,進而上升到和諧社會的價值維度。中華傳統經典中人與自然和諧的思想、社會和諧的思想及人的身心和諧的思想構成了普遍和諧的價值理念?!梆B”的作用在于成物,讓天地間萌生出來的萬物能夠得到滋養以順利成長成材。這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萬物是共同存在于一個大自然的共同體當中的,都享有生存、發展的權利。所以《荀子·富國》中提出了“萬物同宇而異體”的思想。
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叭f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的道理也一步步在實踐中成為現實。在毛烏素沙地、庫布其沙漠、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等,可以看到一片片沙柳、檸條牢牢拴住黃沙的腳步;一座座沙丘有的止步不前,有的變矮變小,有的徹底消失。這正是中國通過治理生態與改善民生相結合,為世界提供的防沙治沙的中國方案。往昔“沙進人退”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變成了“綠進沙退”、綠浪護良田的風景。國際社會紛紛點贊: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國。而這,僅僅是我們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我們每走一步都要記?。何覀儧Q不像征服者統治異族人那樣支配自然界”。這明確告訴我們要按照自然規律來認識和把握自然。人類社會如何處理與自然生態的關系,將直接作用在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上。當人類合理利用、友好保護自然時,自然的回報常常是慷慨的;當人類無序開發、粗暴掠奪自然時,自然的懲罰必然是無情的。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在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的今天,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體會其所征引的中國古代先哲經典,具有不可估量的現實意義。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敝袊?,生態文明建設勇往直前,毫不含糊。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場硬仗,如期決勝。這,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這,意味著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強大生機活力的邏輯與啟示;這,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深厚的人民情懷看待生態文明建設,號召我們要深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這,必能為解決人類環境問題,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休戚與共,和諧共生。擁有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也是人類的共同夢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規劃了藍圖,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之際,為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努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指引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