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建民
“共產黨人就是要為人民謀一輩子?!?,是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狈Q號的張連印說的。
張連印是河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少將軍銜。2003年退休后,他回到家鄉山西省左云縣張家場村,綠化荒山、防風治沙,改善生態、造福村民。身患癌癥,依然奮斗不止,把荒灘荒地變成了郁郁蔥蔥的林海,為左云縣環境改善和京津風沙源治理作出了突出貢獻。
我含著眼淚讀完《河北日報》關于老將軍人物事跡的通訊,感慨頗多并心生仰慕。
踐行初心使命的高標。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一輩子為人民求解放、謀幸福,張連印做到了。他小時無親家貧,靠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后當兵入伍。40年的軍旅生涯,他把全部青春獻給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事業,成為少將軍銜的高級干部。本來退休后可以在大城市頤養晚年,卻義無反顧回到塞北苦寒的鄉村向風沙宣戰、植樹造林。18年來,共植樹1.8萬余畝、200多萬株。他不圖名不圖利,為了造林貢獻出個人的積蓄、女兒的貸款、兒子的存款,并將生態建設成果全部無償交給集體。2011年,他患病為肺癌中期,手術后一化療就嘔吐,一梳頭頭發就一綹綹往下掉,5個月化療后又毅然回到朝思暮想的林場。是什么支撐著老將軍如此拼搏?“我是退休了,沒職務了,可我的黨員身份還在,這是我一輩子的職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是我一輩子的義務?!崩蠈④姵质?“一輩子”的初心與使命、追求與信仰,已然化作激徹人心、不懈奮斗的金石之聲。對于共產黨人來說,不論從事什么職業、擔任什么職務,老將軍的言行無疑是牢記黨的初心使命、踐行黨的宗旨的高標。也許我們一時做不出老將軍那樣的業績,但“一輩子”學而力行、奮斗不息當是一名共產黨員的應有追求。
竭力艱苦奮斗的模范。老將軍老家位于毛烏素沙漠邊緣,是典型的黃土丘陵緩坡風沙區,也是京津風沙源治理區?!耙荒暌粓鲲L,從春刮到冬。白天點油燈,晚上堵門風。”老將軍橫下一條心:“在這兒多種一棵樹,首都就少一粒沙,大伙也多一份綠色的希望。”他在荒山坡搭起15間低矮的既是家也是庫房的平房,門窗、家具淘自二手市場,辦公桌椅等來自朋友廢棄的物件,靠硬脊梁、鐵肩膀開辟了他的“第二戰場”。他在荒山貧土上辛辛苦苦種下上萬棵樟子松樹苗,但轉過年六七成的樹苗被狂風吹倒吹跑。他錨定目標不服輸,訂閱幾十本林業方面的書籍結合實際研學,經過多年實踐,總結出符合本地自然氣候的“二十四字造林法”,開啟了左云縣周邊地區首次大規模成功種植樟子松的范例?!翱吹近S沙已被逼到幾乎消失,就像打了勝仗,心里頭挺欣慰。”老將軍的卓越奮斗傳遞給我們這樣一個信號:事業是干出來的,成就是創出來的,只要具有堅強的意志、恒心和科學的方法,就一定會做出不同尋常的業績來。
持守一心為民的榜樣。“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崩蠈④姙槊裨旄5氖难允强恳徊絻蓚€腳窩的行動落實的。他承諾一不要地權二不要林權,30年后生態建設成果全部無償交還集體和土地原來的承包者。他拿出積蓄,兩次向銀行貸款,自掏腰包建起苗圃基地,小樟子松、小油松、小云杉、小新疆柳等苗木無償提供給需要植樹造林的十里八鄉的群眾。特別令人心疼的是,有一次他打車去縣城買種樹工具,返程路上,汽車撞到馬路邊的樹上,肋骨斷了一根,疼得頭上冒汗。有了這樣不畏生死、鐵心為民年逾古稀的老將軍矗立在前頭,鄉親們承包荒山荒溝、合作培育苗木、興辦家庭小林場,因地制宜種蔬菜水果、雜糧,搞養殖等,荒灘從此變林場,換來了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學習老將軍的感人事跡,心靈受到震撼,加深理解了共產黨人一心為民的要義。
賡續革命傳統的表率。老將軍一心為民的表率既帶動了廣大村民造林治沙,也感染教育了他的孩子。兒子開始對父親很不理解,后來放棄副師職后備三年的前程,毅然陪父親一起植樹務農、綠化荒山,成為接力父輩的后來人。老將軍欣慰地說:“無論當官還是務農,只要是為國家為人民做事,就能體現自身價值。”老將軍還在縣鄉黨委幫助下,將自己蓋的雜物倉庫、大小車庫全部騰出來改造成展廳、教室,建起清風林教育基地,親自擔任講解員,面向干部群眾和青少年宣講黨的光輝歷史,開展艱苦奮斗、創業為民的傳統教育,弘揚黨的優良作風,被譽為“新時代的甘祖昌”、“穿軍裝的楊善洲”。 “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崩蠈④娺@顆革命的“種子”退休不退志、一心為人民,他帶頭做到了。新時代依然需要這樣的火種,一切有理想有抱負有擔當的共產黨人,都應該以老將軍的“一輩子”為表率,發揚革命傳統,做出不凡業績,不負歷史使命與人民重托。
生命的長短用時間計算,人生的價值靠貢獻衡量。老將軍的業績為我們黨員干部提供了實現人生價值的“度量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