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霞
邱軍,帶著央企和華池縣同事以及華池父老鄉親對他的不舍,就這樣走了。與他共事過的領導和同事、他曾經關心過的華池父老鄉親不愿意相信這殘酷的事實,寒風刺骨,心痛得無法呼吸。時光前行著,忘不了他的同事和鄉親們把失去他的悲痛化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力量,把他的離去,放在心里,就當他是到很遠的地方出長差去了。
1981年出生在安徽、200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邱軍,在脫貧攻堅爬坡過坎的艱難時段,主動請纓并受組織派遣于2018年12月從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到華池縣掛職副縣長,在距離掛職期滿40 天時,因勞累等原因倒在了扶貧攻堅的路上,年僅39歲,風華正茂。
人們記住他、忘不了他,不單純是因為一個年輕生命的逝去;更是因為在他有限的生命里,為老百姓做了很多百姓想做但又未能做到的事情。邱軍實實在在把心交給了華池老百姓,交給了與他一起共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共同奮斗的同志們,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把黨的宗旨、為民初心書寫在華池這個在中國革命史上有著“兩點一存”美譽的紅色大地上。
甘肅慶陽華池縣是紅色之縣。它居于甘肅省慶陽市東北部,黃土高原溝壑區,其中南梁鎮是華池縣15個鄉鎮中的一個鄉鎮。在20世紀30年代,以南梁為中心發展壯大起來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以及后來發展成為西北革命根據地,為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結束和八路軍東征抗日提供了落腳點和出發點,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在創建革命根據地的血與火的洗禮中形成了以“面向群眾、堅守信念、顧全大局、求實開拓”為主要內容的南梁精神。2019年前,華池縣是國家級扶貧縣,六盤山特困片區縣,甘肅省18個干旱困難縣之一。

2018年12月,邱軍從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到華池縣掛職副縣長。在掛職的兩年多時間里,作為央企到地方掛職的扶貧干部,他一手連著中國化學工程集團,一手連著華池老百姓,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中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擔當,更是體現了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一名時代青年獨特而重要的人生價值。
一、實事求是,細致調研。了解實情是邱軍工作作風的一個顯著特征。邱軍深知在基層工作,就要把基層工作的重點放在地方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上。在地方開展好幫扶工作,首先必須摸清把準當地情況,包括貧困現狀。因此,他到華池報到后,就立即撲下身子到鄉村,認真作調研,與鄉村干部座談交流,看住房、看飲水、看產業發展;到農戶家里,問收入、問教育、問醫療、問困難。執著細致地走訪調研了華池縣15個鄉鎮、75個行政村,訪問了1300多戶貧困戶,認真作扶貧筆記,掌握扶貧的第一手資料。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地情況,更好地與群眾打交道,他學會了華池當地方言,可直接與干部群眾交流,使得他對扶貧工作的想法在交流溝通中得以更好地認可和落實。
正是深入細致的調研,邱軍掌握了第一手實情,能夠提出適合華池發展,助力脫貧攻堅的思路和項目。他提出并積極對接的奶牛和肉牛項目;推進擴大對農民增收有益處的沙棘產業,引進138萬元產業資金建鋼架大棚,進行沙棘幼苗的培育扦插,育苗成熟,移栽到荒山,帶動周邊4個鄉鎮實現增收。
二、忠誠于黨,真摯為民。邱軍在華池工作期間,與同志們經常交流的內容就是要真心為老百姓多做實事。他常說:“組織給咱們這樣能夠直接切身為老百姓辦實事的機會,我們就不能辜負黨和組織的信任,要把黨交給我們的任務完成好,要盡心竭力把事情辦好。”在工作期間,他每到一個鄉、一個村子,都向當地群眾宣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工作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強調黨建與扶貧工作“雙推進”、“雙落實”的重要性,都要實地了解當地群眾的生產和生活以及子女的教育情況,都要認真耐心地用群眾廣為接受的樸實方式講精準扶貧政策。他給貧困戶買新衣服,給考上大學的貧困戶孩子買新鞋子,把黨的關懷和溫暖帶給老百姓。而他自己的鞋壞了都舍不得買一雙新的,在縣城街上修鞋小攤修理后繼續穿。他結合華池當地的紅色故事,引導群眾感恩奮進,讓群眾更好地理解國家的惠民政策。他因人因戶制定穩定增收辦法,鼓勵他們積極投入到脫貧攻堅的洪流當中。他堅持“扶貧扶志”,不忘叮囑幫扶對象的子女刻苦學習,努力成才,爭取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回報父母、回報社會。鼓勵貧困戶要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依靠精準扶貧政策的指引和自己的勤勞苦干,實現真脫貧、脫真貧。
三、銳意創新,實干有成。按照縣工作部署安排,邱軍擔任城壕等鄉鎮脫貧攻堅的包片領導和城壕鎮包鄉領導。城壕鎮位于華池縣南部,貧困發生率為41%。邱軍和同事們經過論證,根據城壕有著大面積的天然草場,水源和空氣優良的自然條件,帶領群眾養牛致富。邱軍利用央企幫扶資金作為政策補貼,以“企帶戶養”的產業發展模式,最大限度減少貧困群眾資金投入,動員城壕鎮162戶貧困戶養殖奶牛810頭。他又銜接正大集團,在城壕鎮、柔遠鎮搞起肉牛養殖,企業與養殖農戶簽訂保底收購協議,構建起企業與農戶共同發展的利益鏈結合機制,進一步解決養牛群眾后顧之憂。“牛產業”成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發動機”。2020年,邱軍多方籌措資金,在城壕鎮新建了一座肉牛養殖場。“牛”生意再升級,引進國內龍頭企業托管代養,農民變“股民”,年底能分紅,帶動6個村集體增收15萬元以上。
2020年11月17日,在華池掛職工作還有40天即將結束,邱軍在辦公室撰寫華池縣中央定點幫扶工作自評報告時,突感身體不適,被送入醫院后確診為主動脈夾層A型。在重癥監護室里,邱軍心心念念的還是華池的工作,在他稍微有點力氣,能夠挺起虛弱的身體時,用顫抖的手寫下三件事:“一是把自評報告交宋部長”,“二是全年和四季度工作總結,數據完善到11月30日”,“三是明年的牛產業要做大,菊花產業要做強”。2021年1月8日下午,邱軍因搶救無效,芳華燃盡,情獻老區,離開了他深情熱愛的這片紅色熱土和親人。
邱軍生前榮獲“甘肅省脫貧攻堅幫扶先進個人”,多次榮獲中國化學及所屬東華公司“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病逝后,被追授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央企楷模”、“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2021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宣傳部發布邱軍同志先進事跡,追授邱軍“時代楷模”稱號。
邱軍,在紅色大地上用生命詮釋偉大脫貧攻堅精神的偉大戰士,華池的干部群眾永遠懷念他!
【作者單位 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