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嘉儀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廣東 佛山528200]
深圳市作為我國改革開放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長期以來在工程建設方面有著獨立于其他省市的建設工程計價標準與計價定額。參考我院近年來參與建設的市政項目,發現深圳市政項目造價指標普遍高于廣東省主要城市的市政工程指標。本文結合四個深圳在建項目,分別從人工費、材料費、定額水平和計價差異四方面對比分析深圳造價與廣東省其他地區的差異程度。
深圳市市政工程計價執行《深圳市建筑和市政工程概算編制規程》[1]、《深圳市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額》[2]。廣東省市政工程計價執行《廣東省市政工程綜合定額》[3],廣東省定額中規定人工費除工資性收入外,還包括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而深圳定額中規定這兩筆費用單列為規費,規費為人工費的18%。人工費分為按指數調整的人工費和按工日單價計算的技術工日與機械臺班人工。根據深圳、廣州、珠海、佛山、東莞的信息發布價,并結合規費的影響,計算得深圳市按指數計算的人工單價比省內平均單價高53%,深圳市按工日計算的兩種人工單價比廣東省平均單價分別要低7%、11%。根據深圳新城立交、泗黎路改造、深汕合作區通港大道、深汕大道四個工程的概預算數據,三種人工費分別占建安費的比例約為18%、2%與2%,分別算得人工費影響比例為6.27%、-0.14%與-0.25%(見表1)。綜合得出,由于人工費的影響,深圳市政工程建安費比廣東省主要城市高出5.88%。

表1 人工費用對比
市政道路中,商品混凝土、瀝青混凝土、鋼筋、砂、碎石、汽油、柴油等材料占比較大。根據2020年11月的官方信息價對各地材料價換算為含稅價進行分析。深圳的鋼筋、水泥、中砂、碎石價格比廣東省主要城市平均價格低,而汽油、柴油、水泥混凝土、瀝青混凝土、鋼板價格比廣東省主要城市平均價格高。根據深圳新城立交、泗黎路改造、深汕合作區通港大道、深汕大道四個工程的材料費,測算各種主要材料費用在總材料費中的比重,綜合計算求和得出九類主要材料費的變化對建安費的影響不足1%(見表2)。可見,由于主要材料價格高低平衡,材料費對工程造價影響較小。

表2 材料費對比
選擇道路工程、給排水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造價占比較大的主要定額,基于2020年11月當地材料價格進行分析。道路工程定額選取土石方挖填、水穩路基、瀝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攪拌樁、旋噴樁、混凝土擋土墻等定額。排水工程定額選取混凝土管及塑料管的鋪砌、溝槽的開挖回填、構筑物混凝土及鋼筋定額。橋梁工程選取上部結構的制作安裝及運輸定額、橋梁下部結構的混凝土及鋼筋定額。隧道工程選取圍巖的開挖、超前支護、隧道結構混凝土及鋼筋定額。根據分析結果,在道路工程中深圳定額單價比廣東省市政定額單價平均高10.32%,給排水工程中深圳定額單價平均高26.32%,橋梁工程中深圳定額單價平均高77.04%,隧道工程中深圳定額單價平均高5.51%。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個項目的地質情況與工程內容有較大區別,各項定額的費用占比差異較大,上述平均值均是單條定額差異的平均值,不等同于整個工程建安費的差異。但可以看出,深圳市的整體定額水平高于廣東省定額。由于篇幅有限,表3僅列舉部分定額差異。

表3 定額指標水平對比
深圳市文明施工要求較高,全市已全面采用新型全密閉式智能泥頭車運輸土石方。新型全密閉式智能泥頭車運輸土方運輸30 km運費約73元/m3,普通自卸汽車運輸30 km則為51元/m3,差價22元/m3,而廣東省其他地方未對渣土運輸車輛有強制性要求。對同類工程進行比較,當工程土石方量占比較大時,深圳全面采用智能渣土車運輸會導致建安費更高。
深圳市城市化程度較高,市區內極少棄土場,導致市區內項目棄土距離較遠,只能通過西部海域或東部海域的四個臨時裝船點進行海上外運。深圳海上棄土外運處置價格分別為47元/m3和60元/m3,而廣東省內棄土消納費廣州為20元/m3,佛山為25元/m3,東莞為28元/m3,珠海市對于工程余渣由政府進行拍賣處置不收取渣土消納費。因此,對于土方量大的工程,由于運費和消納處置費的差異導致深圳工程費用明顯偏高。
深圳市建設標準較高,智慧路燈和智慧交通實施較為廣泛,而廣東省其他主要城市智慧路燈和智慧交通剛剛起步。根據經驗,全國范圍內全面開展合桿建設的地區也比較有限(僅上海臨港新區、雄安新區、海南新區等),因此由于高標準建設,深圳工程建安費相對廣東省內地區費用指標較高。
深圳市工程建設內容比較齊全,給水工程、再生水工程、電力工程、通信工程、燃氣工程、電力和通信遷改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均納入工程中同步實施,廣東省其他城市考慮水土保持的工作內容與安全文明費重復而一般不列水土保持工程,對于給水工程、再生水工程、電力工程、通信工程、燃氣工程、管線遷改工程大部分地區一般由對應的權屬單位單獨立項實施。因為深圳一個工程包含的專業內容較多,相比廣東省分開立項的同類型工程,費用也就顯得較高。這也是造價指標差異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
深圳市項目計價和審核過程標準規范,計價過程會嚴格執行編制規程和計價文件要求,而廣東省一些地方計價時沒有嚴格執行計價規定。例如估算階段預備費國家規定應按8%~10%計取,部分地區為降低造價,采用概算階段的5%計取;部分地區在概預算審核時,對部分清單單價不按定額計價,按一直沿用的市場價一口定價,價格相對定額計價要低;對于預算包干費,有些地區計價時認為費用不明確,不予計列。
深圳結合市場情況與時俱進更新發布計價文件。對于建設單位管理費、工程交易服務費、水土保持費、造價咨詢費等,廣東省采用財建〔2016〕504號、粵價函〔1999〕122號、粵價函〔2011〕742號等標準。深圳市近年來相繼發布深發改〔2020〕861號、深價協〔2019〕013號、深府辦規〔2020〕1號等。對建設費用較高的項目,舊的計費標準普遍不能涵蓋,導致費用較低,深圳新的計費標準涵蓋范圍更廣且更加具體。
綜上所述,深圳市市政工程造價指標普遍比廣東省主要城市高是多因素造成的。在造價組成方面,人工費、定額水平差異是主要影響因素,而材料費由于各種材料價格高低平衡,綜合影響程度不大。深圳市市政項目的建設項目內容專業齊全、建設標準高是導致深圳工程造價指標較高的實質性原因。深圳市計價標準規范、城市化程度較高所形成的計價差異,也是深圳市造價區別于廣東省主要城市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