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從設立到2017年為止,猶太民族獲獎者的人數占所有諾貝爾獎獲獎人數的22.5%,堪稱“諾獎霸主”!猶太民族國家——以色列,更是名副其實的“創新創業之國”。其第一所高等教育學院——世界百強名校以色列理工學院更是卓越代表。
2016年,這所享譽全球的高?!奥鋺簟敝袊簭V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簡稱“廣以“)正式成立。這是我國第一所引進以色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中外合作大學,是我國與以色列合作的代表性項目,也是我國目前唯一一所理工科中外合作大學。
讓我們從以色列理工學院開始,了解這所意義特殊的合作辦學高校。
以色列理工學院:奇跡的締造者
“只有發展科技專業知識,以色列才能贏得這場生存之戰?!币陨欣砉W院學會首任主席、諾貝爾獲得主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說。
為了用科學與技術武裝民族,以色列理工學院于1924年正式開學。2004年,以色列第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在以色列理工學院誕生,由阿龍·切哈諾沃和阿夫拉姆·赫什科共同獲得。緊接著,丹·謝赫特曼教授以及亞利耶·瓦謝爾教授分別在2011年和2013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以色列理工學院也成為全球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大學之一。
伴隨著我國與世界知名大學合作辦學的東風,這所世界頂級理工名校也落地廣東汕頭——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成為汕頭科技創新、競爭力提升的主要抓手。
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奇跡的傳承者
從以色列海法到中國汕頭,以色列理工學院在廣東翻開了新篇章。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于2016年獲批設立,2017年開始招生;2018年,被列入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成為入選該項計劃最年輕的高校。
理工科大學,不忘初心
廣以聚焦于環境、能源、人類健康等領域與學科,憑以色列理工學院的深厚學科積累,以一流大學為建設目標,力推創新研究、環境保護和社會繁榮。
學校先后開設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技術(與食品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機械工程(與機器人)五個本科專業,并于2022年開設化學專業。其中,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技術(與食品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于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學科與專業的“暴風成長”,少不了科研力量的背書。截至目前,廣以共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71項縱向科研和人才項目;2021年共獲準科研項目立項24項,項目經費4526萬,較2020年增長283%。
2022年,廣以項目“廣東省能量轉換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2022年度)”入選廣東省科技廳2021-2022年度平臺基地及科技基礎條件建設項目名單,集結國內外精英,多名院士加盟指導,錨定“雙碳”目標,探索能源材料前沿,對人類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師資100%由以色列理工學院選聘
師資是科研與教學的核心力量。廣以60%以上的教師由以色列理工學院直接派遣,其余教師按以色列理工學院學術標準進行全球招聘。
首任校長、常務副校長分別由李劍閣教授、諾貝爾獎獲得者阿龍·切哈諾沃教授擔任。2021年,計算凝聚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龔新高出任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第二任校長。
截至2022年2月,廣以從全球各地引進115名教學科研人員和82名輔助人員,外籍教師80%以上,來自以色列、美國等27個國家,包括諾貝爾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海外優青等高端人才。
“創新”是人才培養的底色
研究諾貝爾獎“猶太現象”會發現,“創新”能力如基因一般滲透到猶太人的每一個細胞之中。
人才培養上,廣以將創新思維作為底色:引入借鑒以色列理工學院“知識三角”,建立教育、研究和創新三者的協同優勢,開展教育教學創新。
廣以實驗教學占比高,鼓勵本科生進入科研課題組或教授科研團隊,投入堪稱大手筆。教學科研實驗室建設投入高達2.3億元,建成72間大型教學和科研實驗室,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20萬元(部頒標準的40倍)。
在廣以,生師比為10比1,在這樣精細化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得到導師的充分指導。首屆200名學生中,有超過70名本科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參與或完成了40項科研課題,多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身份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研究論文。2021年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上,廣以師生共創的運用AI探究物理模型等九個項目令不少展商表示有進一步交流合作意愿。
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學生:奇跡的再創者
人才培養好不好,就業升學見真章。廣以的畢業生手握“硬實力”與“軟實力”兩張王牌:一方面,學生除廣以的畢業證、學位證外,還獲得以色列理工學院學位證,本科增值比肩985!另一方面,全英教學和高水平師資培養下,畢業生海外升學直達世界頂部名校,科研能力獲認可。
2021年首屆本科畢業生畢業落實率為92%,其中80%選擇海外升學。2022年即將畢業的學生捷報頻傳:截至5月共收到來自全球100所高校的錄取通知共計396份,超90%來自全球TOP100高校。
廣以的人才培養質量已經受到眾多國際頂尖大學的認可,學校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正在大幅提升。蘇黎世理工學院和洛桑理工學院去年給廣以學子各發1份錄取通知書,今年分別發出5份和4份錄取通知書,而斯坦福大學、麥吉爾大學等名校也拋來了“橄欖枝”。
疫情下留學難度攀升,廣以憑優勢師資、創新人才培養、優質學科積累與科研教學投入,具有巨大的優勢!期待廣以,賡續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