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6)班 ?杜銀濤
春天,我總喜歡坐在窗前,看著窗外小草抽出嫩芽,漸漸成長,到了秋天,落葉紛飛的季節,心中就有很多遐思,便常常捧起一本書來。
人人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確如此。漫步于朱自清的《春》中,我仿佛真的看到春風春雨的姿態,那時的我就喜歡上了散文。我也想用美妙的語言來描繪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對散文總有一種獨特的情感,讀過后心里很舒服,我已經將情感寄托在里面了。
高一(6)班 ?張宇瀚
小時候,我內向而卑微,面對朋友的招呼總是會害羞得紅了臉,不知所措。因此,冰冷的窗隔絕了屋里屋外,喧囂的公園隔絕了寧靜的小屋。書,成了我唯一的忠實好友。
當時只知道書在書店里,那琳瑯的書是我周末的向往。對書我從不挑剔,下至鳥獸蟲魚,上至天文地理,我都可以捧著、讀著,穿過書的遂道,度過一個下午。
我是挺愛惜書的,若看到書頁有折角,便會一頁一頁慢慢撫平,就像媽媽整理孩子的衣襟,要是書面花了,就會用酒精、紙巾,小心地如擦拭傷口般擦凈書面,再把它放在窗前光下,靜看它恢復如初。
高一(6)班 ?湯彥燊
讀書很多時候是要準備高考,但是更重要的一種讀書是非功利性地讀書,因為只有這種非功利性的讀書,你才能夠抵制成功主義,才能夠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命中注定,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失敗。很多時候,一個人真正的成功不是在他輝煌的時候有多么風光,我相信絕大多數人讓他登上一個輝煌的舞臺,他都會有輝煌的成就。關鍵在于在人挫折和低迷的時候,依然有勇氣繼續地前行,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依然要進行非功利性的閱讀。因為只有非功利性地閱讀,才能給我們的人生提供一種真正的勇氣,去面對生命中的大風大浪。
高一(6)班 ?張可瀅
臧克家說過:“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作為陪我從無知小孩成長到學識淵博青年的朋友,我與書有很多的故事。
書讓我了解到自己的狹隘與無知。小時候,總以為自己很厲害,例如比年紀小的妹妹認識更多的字,但接觸到各種故事書時,才發現自己原來識字那么少,原來一個精彩的故事需要這么多漂亮的詞句;上初中時,以為一本好書只是一個好故事,在接觸了《駱駝祥子》《朝花夕拾》后,我才明白原來一本好書不只是講好一個故事,更重要的是背后傳遞的思想價值;上了高中,我接觸了更多不同類型的書,接觸和吸收了前人的各種思想,感受到了思想碰撞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