淶源七山滑雪度假區。圖/王迪
1月3日,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七山滑雪場,白色的雪道上一陣陣笑聲傳來。
9歲的遲墨笛抱起剛脫下的滑雪板,連跑帶跳地奔向幾十米外的“魔毯”,爸爸扛著雪板緊隨其后。不一會兒,傳送帶就把父女倆送到了中級雪道頂端。
在雪板和雪道的摩擦中,遲墨笛與上千名滑雪者,在雪道上下穿梭,歡笑聲、尖叫聲,雪具與雪道的摩擦聲、碰撞聲,在山谷間回響。
“這個雪季預計可以接待游客30萬人次,是2017年開業之初的3倍。”七山滑雪場董事長趙勇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借助北京冬奧會契機,隨著淶源冰雪產業的推進及國家訓練基地、冬奧備戰基地的落地,冰雪產業“搞活了”淶源縣。
通過推進冰雪文化、冰雪運動進校園、進社區等“六進”活動,淶源掀起全民參與、全民共享冰雪運動的熱潮。截至目前,全縣參與冰雪運動人數已過10萬,超過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長期以來,冰雪文化和淶源并無關聯。
2015年,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舉辦權。彼時,地處太行山深處,位于保定最西北的淶源,還是河北省的深度貧困縣。當時,全縣財政收入八成來自礦業。后來,面對鋼鐵去產能、礦山企業退出的困局,淶源經濟更是雪上加霜。
為了脫貧,淶源想到利用自然資源,打造旅游產業帶動經濟發展。但是,區域內僅有的5A級景區白石山獨木難支,“夏強冬弱”結構性特征明顯,屬于典型的“半年經濟”。
2016年,淶源迎來第一個發展機遇。那時,保定獲得首屆河北省旅發大會承辦權,淶源成為承辦地之一,這對淶源旅游業具有重要歷史意義。2017年,隨著“三億人上冰雪”申奧口號響徹全國,淶源看到了彌補四季旅游短板的契機,從那以后,淶源選擇了冰雪,迎來蛻變。
淶源地處北緯39度,平均海拔1000米,冬季平均氣溫零下10~15攝氏度。從事冰雪產業30年、立志要滑雪滑到80歲的七山滑雪場董事王曉虎說,這里與知名滑雪勝地阿爾卑斯山有同樣的自然條件,“最適合開展冰雪運動”。
淶源縣委書記陳英民多次表示,“淶源具備天時地利”。
就這樣,淶源開始積極謀劃發展冰雪產業。而打造旅游產業,自然離不開社會資本和民間力量的支持。
趙勇坦言,當時淶源縣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建議他建設一個大型滑雪場。盡管有著濃厚的家鄉情懷,也想為淶源作點貢獻,但作為商人,他考慮更多的還是投資回報問題。
“滑雪場投資多、收益慢,但社會效益大,還能帶動周邊服務業和就業,也算是個民生工程。”通過調研,趙勇發現,如果以淶源為中心,在最理想的消費半徑里可以輻射1.3億人。具備了消費人群優勢,再加上淶源臨近北京、天津、石家莊的地緣優勢,趙勇最終決定投資建場。
2017年底,累計投資6億元,耗時208天,造雪面積達50萬平方米的京西南最大的七山滑雪場建成營業。此后,淶源冰雪項目建設勢頭,一發不可收。
幾年間,淶源先后建設了縣一中滑冰館、縣三中標準輪滑場、全民健身中心滑冰館、仿真冰館等多個冰雪運動場館,并于2020年借勢建設國家跳臺滑雪訓練科研基地,除了兩個世界級的專業跳臺,還建成世界體量最大、訓練功能最全的風洞實驗室。
“如今,淶源已經具備承接高水平冰雪比賽的能力。”淶源縣體育局負責人孫克峰介紹,接下來,在大力推動冰雪運動推廣普及的同時,淶源將積極發揮場館優勢,引入市級、省級、國家級賽事,打造品牌賽事,發展賽事經濟。
既然打造冰雪產業,當然要見效益。
近年來,淶源連續舉辦兩屆國際滑雪邀請賽及京津冀運動休閑體驗季(冰雪季)、京津冀越野滑雪賽等一系列大型賽事活動,僅2019年一年,直接參賽運動員就達到1萬人,拉動酒店、農家樂等服務業增收明顯。冰雪文化的注入,也讓淶源旅游實現由“白天游、半年游”向“全天游、全年游”的轉變。僅2021年第一季度,全縣接待游客就達21萬人次,創造社會效益1680萬元。
“2020年至2021年春節前,淶源縣內雪場游客人數增至2017年至2018年的3倍,營業額增長近4倍。亮眼的數字見證了淶源冰雪產業的發展壯大,也反映出冰雪產業巨大的發展后勁。”淶源縣白石山景區管委會主任劉春陽說。
芳姐,是白石山鎮寨子村肥人農家樂的老板娘。她告訴記者:“以前淶源旅游季節性明顯,夏秋旅游旺季,我們都忙不過來,但過了國慶假期基本就沒什么生意了。”隨著七山滑雪場的營業,“現在一年到頭,生意都不賴!”
如今,七山滑雪場的造雪規模已達70萬平方米,擁有初、中、高級雪道13條,標準越野賽道2.5公里,客房290間,餐廳同時可容納4000人用餐。淶源縣內的各級酒店、民宿、農家樂眾多,夏季能接待3萬人,冬季也具備接待1.5萬人的能力。
盡管七山滑雪場彌補了淶源旅游業冬春“半年閑”的短板,但趙勇仍另有打算,“不能僅做滑雪場,而是要做旅游區,打造世界級冰雪小鎮。要讓淶源成為旅游目的地,而不僅是一個觀光地”。
無疑,淶源成為國內冰雪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幾年間,從單一的滑雪場到滑雪度假區,再到冰雪小鎮,冰雪產業由萌芽到規范發展,場景不斷拓展,為冰雪產業提質升級寫下生動注腳。
河北省第三屆冰雪運動會在淶源舉行。圖/王田明
圍繞“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淶源在推廣校園冰雪上也下足了功夫。
遲墨笛就讀的淶源縣第一小學,是一所從校門口到樓梯走廊,隨處可見冰雪與冬奧會元素的學校。因為全方位推廣冰雪運動,這所學校被評為全國校園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奧林匹克教育示范校。
借著冬奧會東風,淶源一小大力實施冰雪運動進校園基礎工程,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積極組織體育老師外出培訓學習,聘請縣輪滑協會的專業教練來校指導。目前,學校組建了輪滑、滑雪、冰蹴球、陸地冰球、冰壺等多個運動隊,培養出多名具有潛力的青少年冰雪運動苗子進入保定市隊和河北省隊。
11歲的李思涵便是其中之一。作為淶源小有名氣的輪滑運動員。年僅9歲的她在代表學校參加2019年淶源縣第一屆冰雪運動會時,就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也因此被保定市輪滑隊的教練看中選入市隊,開始正式的輪滑訓練。
2020年,李思涵參加保定市第二屆冰雪運動會速度輪滑比賽,獲得少年女子乙組300米、500米、3000米3項冠軍。在前不久結束的2021年河北省第三屆冰雪運動會上,李思涵獲得省速度滑冰項目少年組1500米第三名的好成績,成了學校名副其實的“明星運動員”。
如今,回到淶源一小的李思涵沒有停止訓練,每次比賽前她都會在淶源縣第三中學的標準輪滑場進行訓練,“雖然辛苦,但我會一直堅持滑下去。”李思涵說。
除了冰雪運動進校園基礎工程,淶源一小還將冰雪知識、冰雪技能納入學校課表、教學計劃和考試范圍,依托現有資源,普及冰雪知識,厚植冰雪文化。
走進教學樓“冰雪大世界”展廳,冰雪和冬奧主題的手工、繪畫、剪紙作品琳瑯滿目。展廳中央,一件制作精良的七山滑雪場模型手工藝品,讓人眼前一亮。“這是學校手工社團的30余名師生用了兩周時間共同完成的。”淶源一小校長張國鋒告訴記者,學校與七山滑雪場形成聯動,由縣財政補貼,在家長陪同下,學生免費上冰雪,家長半價。
“這一聯動既激發了學生參與冰雪運動的積極性,又帶動了家長參與冰雪的熱情,得到了廣大家長的認可和支持,對于淶源縣冰雪運動發展起了很好的助推作用。”張國鋒說。
近年來,淶源縣堅持以競體帶群體,縣教體局和保定市教育局、七山滑雪場三方合作,組建保定市專業滑雪隊,目前有23名淶源孩子入選市隊;成立青少年輪滑、滑輪、滑雪、陸地冰壺、冰蹴球和教工陸地冰壺等6支業余訓練隊,帶動群眾廣泛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淶源與河北省體育局、北京體育大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建北京體育大學中國雪上運動學院。這意味著,我國首個雪上運動學院將在這里拔地而起。
“中國雪上運動學院建成后,淶源將打造世界一流雪上運動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基地。”淶源縣委書記陳英民表示。
淶源,這座昔日的礦業資源大縣,乘著奧運冰雪的東風,已實現華麗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