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明富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家教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臺階,家風是孩子成長的基石。那么,家長如何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呢?筆者從家長的角度來講,認為家長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培養好習慣,育兒先育己。家庭教育并不是施與受的關系,對孩子的教育也不是單純的家長教育孩子,而是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互動關系,是家長自我教育能力的體現。家長道德修養、思想觀念、行為準則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家長的影子,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須首先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這個道理。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
營造濃氛圍,陪伴才是愛。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美好生活需要更好的家庭教育,陪伴是家庭教育的發力點和著力點,父母同孩子一起閱讀、吃飯、運動、勞動等,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活動,促進親子溝通、和諧,有助于讓教育融入家庭生活之中,讓家庭教育充滿生活之美。
寬容樹信心,平等最重要。“放下架子,尊重孩子”應成為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課。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待孩子。將“要求、命令”變為“商量、建議”,減少不必要的嘮叨;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減少無端斥責、嘮叨;多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減少大事小事“一言堂”;多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減少包辦代替;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經常肯定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多鼓勵、多建議,少指責,少打擊。
傳承好家風,樹人先樹德。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對孩子為人處世的態度和行為準則產生深遠影響。營造良好的家風,使得孩子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下,積極塑造自己的行為模式,形成良好的品行習慣,成就美好的人生。因此,作為家長,應該成為“好家風”的創建者、實踐者、推行者。
家校共攜手,合力更精彩。家庭教育是教給孩子做人道理的教育,而學校教育更多的是教給孩子知識,讓孩子用知識武裝自己,為以后的人生做準備、找方向。這兩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合作的。家長只有與學校、教師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了解孩子想要什么,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實現“不忘初心、立德樹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