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寶華
(作者系山東省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理療科退休副主任醫師)

白色糠疹,又稱“單純糠疹”“面部干性糠疹”“鏈球菌性糠疹”等,中醫稱其為“桃花癬”。白色糠疹屬于一種原因不明,且較為常見的慢性皮膚病,發病原因非常復雜,可表現為不同的類型。成年人發病較少,青少年和兒童是最易患病的人群。男女均可發病,但以男性居多。冬末春初為該病的高發季節,但也可見于夏季及秋季。患病后癥狀一般較輕,并且大多可以自行消退,但也容易復發,遷延難愈,影響身心健康。
因此,青少年應及早了解白色糠疹的相關知識,提高警惕,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防患于未然。
白色糠疹是一種主要分布在面部,亦可見于身體其他部位,如頸部、四肢和軀干皮膚,以皮膚上面有一層白色皮屑為特征的慢性皮膚病。
初期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皮損大多為淡紅色斑,數周后淡紅斑逐漸轉變為淡白斑片,皮損數目不定,開始為少數孤立的1個,也可能是多個,如錢幣大小,邊界清楚,有少量細碎淡紅色鱗屑的斑片。隨后斑片逐漸擴大增多,大小不等,直徑可為0.5~2.0厘米,或者更大。鄰近者可相互融合成圓形或橢圓形的色素減退性斑片,表面覆蓋少許淺表性干燥糠狀鱗屑,邊緣逐漸模糊,大多呈現灰白色或白色。一般經過數月后,鱗屑斑片可以緩慢地自行消退,有的則遺留輕度的色素減退性白斑,可能持續一年或更久,才能完全消退。
白色糠疹具體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中醫雖然稱之為“桃花癬”,但是與桃花并無關系,只不過是其多發于桃花盛開的季節而已。中醫認為白色糠疹系風熱郁肺,隨陰氣上升所致,或由飲食不節、蟲邪內生、脾失健運引發。西醫則認為該病系非特異性皮炎,發病誘因可能是日照強烈,皮膚干燥,營養不良,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特別是在春季,由于人們戶外活動增加,日曬過久,風干物燥,引起皮膚缺水,導致患病。或者是某些特異體質者容易罹患此病。

一旦患上白色糠疹,千萬不可小覷,應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免導致病情加重或遷延難愈。因此,平時的自我護理尤為重要。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注意衛生。尤其應該保持面部皮膚的清潔和干爽,外出回家后要立即洗臉,把灰塵和雜質清洗干凈。盡量使用冷水洗臉,不要使用堿性大的肥皂,不要用熱水燙洗、蒸面、用手抓或用力搓擦面部,以免引發感染。同時,要勤洗澡并勤換洗內衣褲。
飲食合理。膳食要以清淡為主,注意營養均衡,做到葷素、粗細、主副等合理搭配。應適當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五谷雜糧、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及豆制品和奶制品等,適當補充一定的蛋白質。應少吃或不吃油炸、燒烤、腌制、辣椒、海鮮類等辛辣刺激的食物,限制高脂、高糖、高鹽飲食,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心態平衡。平時應精神放松,心情愉快,不要過度緊張、焦慮、憂愁等。注意自身心理調節,保持樂觀豁達、積極向上的心態,避免負面情緒導致病情加重。
慎用藥物。如病情比較輕微,平時可用保濕性護膚品來緩解皮膚干澀感。如要采取藥物治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安全用藥。不能亂用癬藥或劣質護膚品,更不能擅自用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
作息規律。早睡早起,保證合理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時間,注意勞逸結合,生活規律,注意避免風吹日曬,外出時可帶防護工具。堅持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有助于病情好轉。
中醫一貫倡導“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未病先防,防重于治。在人體尚未得病時,即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加以防范,杜絕疾病發生。
預防白色糠疹,可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遠離過敏原。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花粉、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飄落到細嫩的皮膚上;防止家庭里各種寵物身上的昆蟲,如臭蟲、跳蚤、虱子、蠓蟲等的叮咬;不要接觸化學原料、油漆或有害物質;新裝修的房屋中含有甲醛、氨、苯等有毒物質,地磚或大理石含有放射性物質,所以,房屋裝修后至少開窗通風3個月后再居住,防止因過敏而引發該病。
注意營養均衡。謹慎食用魚、蝦、海鮮及生的姜蔥蒜等易引起過敏的食物;避免攝入被農藥污染、發霉變質及過期的食品。糾正偏食、挑食或暴飲暴食的不良習慣,食物多樣化,營養要全面,防止因營養不良而引發本病。
加強鍛煉身體。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及空氣清新的場所,持之以恒。注意保濕潤膚,盡量減少風吹日曬,可使用防曬霜、遮陽傘和太陽帽等,避免強烈的紫外線長久照射而致病。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按照生物鐘安排全天的作息時間,不熬夜,不過勞,及時緩解壓力,保持心情愉快,注意科學飲食,講究個人衛生,做好皮膚清潔和護理,加強肌膚的抗病能力,有助于預防白色糠疹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