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燦
(福建省環安檢測評價有限公司,福建 廈門 361000)
隨著我國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使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由環境問題引發的環境群體性事件已經成為新時期一種新的社會矛盾。由于一些工業企業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的時間較早,企業現狀與原環評狀況發生一些變動在所難免,這也加大了生態環境部門的監管難度,而且,隨著一些企業所在區域的土地利用規劃變更及周邊用地的開發,使企業周邊環境保護目標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同時,環境功能區劃、企業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和風險防范措施也可能發生了較大變化。隨著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深化開展,使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也在不斷更新,新的環境保護政策和環境保護標準也在陸續發布,導致對污染物排放的控制要求也相應提高。
以上這些情況往往會引發出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監督困難、企業環保設施和環境管理跟不上新的環保政策和標準的要求,導致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引發環境信訪事件的發生。
環境影響后評價是環境影響評價的延續,是對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尤其是累積性、持久性的影響進行回顧性分析與評價。它主要通過對建設項目實際產生的環境影響以及污染防治措施進行跟蹤監測,對污染防治和風險防范措施進行有效性評估,分析原環境影響評價的預測結果與實際影響的差異,進行環境影響預測的驗證,并分析原環境影響報告的內容和結論是否存在重大遺漏項目或者明顯的錯誤。同時,在環境影響后評價工作中,還要及時查找出建設項目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的環境保護問題和企業在環境保護決策、環境保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環境保護的補救方案和改進措施。
通過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可以按照現行新標準體系,對相關企業提出必要的改進措施和管理建議,以滿足現行的環保政策和標準要求,并提高企業未來環境保護決策和管理的水平,降低后續環境保護方面的違法行為和受到周邊群眾投訴的風險。
隨著黨中央、國務院“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各級生態環境部門也在持續推進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改革,使各項工作都取得了積極地進展。但是,一些地區仍然存在“重審批、輕監管”和“重事前、輕事中事后”的現象。因此,在簡化環評審批的流程后,加強對建設項目環評的事中事后監管,也已經成為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環境影響后評價工作的開展,對工業企業的事后監管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環境影響后評價工作仍處于探索階段,隨著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不斷地加強對建設項目的事后環境監管力度,以及工業企業管理者和公眾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環境影響后評價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通過環境影響后評價,能夠幫助企業及時發現運行過程中存在的環境保護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或補救措施,促進企業在環境保護工作方面進行升級,減緩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另外,針對企業目前存在的環境管理問題,環境影響后評價可以提出完善環境管理和風險管控制度的相關建議和要求,使管理程序更具操作性,從而提高企業環境管理水平和職能效率。
有些企業環評、竣工的環境保護驗收手續辦理久遠,實際運行過程中經常產生不符合經審批的環境影響文件的情況。通過環境影響后評價可對已審批的環評文件及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材料進行梳理,對建設項目竣工且環境保護驗收合格后的非重大變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補充。環境影響后評價還可以重點針對發生變化的部分進行分析,如分析各污染物處理和排放是否滿足現行環保管理的要求,污染物排放是否滿足現行排放控制標準的要求,從而便于企業后期管理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監管。
2018年1月25日發布的《關于強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事中事后監管的實施意見》(環環評〔2018〕11號),明確要求要充分發揮環境影響后評價的事后監管作用。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一定要加強對排污企業的執法監督,要求可能存在較大不良環境影響的企業通過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并制定整改提升方案,落實污染物的減排對策及措施,從而減輕對周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可以將經備案的環境影響后評價文件作為對建設項目進行環境監管的依據之一。
環境保護是一項關系全民利益的工作,隨著人們對于環境問題的日益關注,由環境問題引發的環境群體性事件呈多發態勢。如果建設項目在建設和運行過程中給周圍的環境帶來不良影響,破壞了生存環境,對人民群眾的生活和人身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就會引起環境信訪事件的發生,嚴重的還會發生群體性沖突,從而危及到建設項目的安全和社會的穩定[1]。
在建設項目建成并運行一段時間后,由項目引起的環境影響才逐漸凸顯。針對引發環保投訴的VOCs排放量較大以及排放惡臭污染物的企業,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可要求企業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對涉及VOCs和惡臭污染物廢氣排放的生產線、車間、工位乃至設備等實際產生的環境影響以及污染防治的有效性進行跟蹤監測和驗證評價,并針對現場排查存在的環境保護問題,制定整治提升方案,并限期完成整改,以促進污染物的全面減排。同時,也可以通過組織專家進行論證,確保企業的整改提升方案具有針對性、有效性。通過整治提升方案的實施,可以切實強化污染減排,全面提高廢氣收集和處理效率,有效改善環境質量,最終改善廠群關系,減少環境信訪事件的發生,這對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設計成果是在工程建設前,在調查研究、分析預測的基礎上提出的。預測方法是否合理,參數選用是否恰當,結論是否正確,需要工程運行實踐進行檢驗。通過環境影響后評價,將實際發生的環境影響與環境影響預測成果進行比較分析,可以驗證原環評評價方法的合理性和評價結論的正確性,也可以探索環境影響評價的理論和方法,使以后的環境影響預測方法更為合理,評價結果更加符合實際[2]。
有些環境的不利影響是原環評文件未能預測到的,但在建設項目運行一段時間后會逐步地顯現出來。因此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可以通過資料收集分析、現場調查和監測,找出該項目原環評未分析到位的不利影響因素及存在方式,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管理應對措施,并為后續的環境管理提供決策依據。根據環境影響后評價的經驗總結,也可以推廣到類似的建設項目當中,為將來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工程設計提供借鑒,為進一步加強工程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本文將以某生產機動車發動機關鍵零部件的公司為例,分析環境影響后評價工作在解決工業企業環境問題中所起的作用。
該企業是于2005年通過環評審批的,并于2008年通過了竣工后的環境保護驗收。近年來,隨著周圍居住人群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居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由于廢氣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而引發的投訴事件頻繁發生,而且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根據該地區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下發的通知,要求該企業要盡快改善環境問題,因此企業需要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全面分析廠區異味擾民的成因,并找準問題的癥結,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并建立整改臺賬,明確整改任務,限期整改到位。
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的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收集原環境影響的評價文件、批復、竣工環境保護的驗收報告、相關監測報告等建設項目相關資料,以及當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項目所在地的功能區劃情況,并結合現場踏勘,全面了解該企業的污染防治措施、風險防范措施等的落實情況。
環境影響后評價的相關工作人員經現場排查發現,該企業的廠址、生產規模、生產工藝等均未發生重大變動,但在廢氣的排放標準及廠區周邊規劃、環境保護目標方面發生了變化。
2005年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非甲烷總烴有組織廢氣的排放執行的是《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表2的標準,而現在由于地方排放標準的發布及更新,非甲烷總烴應該執行《廈門市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35/323-2018)表 2、表3的標準,新的排放標準較原環評要求有了較大提高,且增加了封閉設施外無組織排放的監控要求,具體標準值的變化情況見表1。

表1 非甲烷總烴排放標準變化情況
另外,該企業所在廠區的周邊規劃較原環評也發生了變化,距離廠區200多米新規劃了居住用地,廠區周邊的主要環境保護目標也增加了幾個住宅小區,這也是導致該企業近年來屢遭周邊居民投訴的重要原因。
根據現場排查,并結合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現場檢查意見,該企業存在以下環境問題:
(1)該企業鑄造車間熔煉、造型、打湯道等工序產生的廢氣雖然有收集處理,但收集效果不佳,且車間設置風扇、風球,大量無組織排放的廢氣(特別是殼膜造型、注湯等生產過程)通過風扇、風球直接排至外部環境,導致廠區周邊異味明顯。
(2)鑄造車間電爐熔煉區設有4臺感應爐,采用集氣罩收集,配套的煙氣處理系統為耐高溫布袋除塵系統。但由于該系統投入使用的年限較久,導致設備老化,收集效果不足,處理效率較低。
(3)鑄造車間排氣筒的高度不符合應高出周圍200 m半徑范圍的建筑5 m以上的要求。
3.3.1 提出改進措施
針對以上存在的環境問題,結合現行環保政策和標準要求,相關部門根據環境影響后評價,提出了以下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1)關閉鑄造車間風扇、風球的無組織排氣設施。對鑄造車間產生廢氣的工段進行密封,并增加廢氣負壓收集處理系統,改善整體作業環境,降低廢氣對車間及周邊環境的影響。為了保證收集效果,在前端收集管道上設置了電動調節閥,便于調節每支支管的風量,并可起到均勻分配風量的作用。同時考慮到局部產煙氣的不確定性,在注湯線支管上設置了溫度傳感器,當注湯線產生的高溫煙氣集聚在某區域時,此時溫度傳感器可通過溫度的上升自動判斷此局部區域的煙氣急需快速收集并處理,此時信號反饋至PLC,PLC系統自動采取關閉或關小支管閥門,開大此區域的支管閥門,在最短時間內最有效地收集煙氣。這一功能可以確保正常生產時廢氣的穩定收集和處理,且在出現特別情況時可以實現高效收集。
(2)對鑄造車間的電爐熔煉區設置的感應爐采用龍卷風爐蓋進行廢氣的收集,以提高廢氣的收集效率,并采用袋式除塵器及節能型風機反吹離線清灰系統,提高廢氣收集處理效率。
(3)可以將鑄造車間的排氣筒移至廠區的中部、南部,使排氣筒與周邊住宅小區的距離大于200 m。這樣就可以在符合排氣筒設置要求的同時,因增大了排氣筒與周邊住宅小區的距離,而大大降低了排氣筒中的廢氣對周圍小區的影響。
(4)加強企業環境管理工作,與項目所屬行業排污許可規范要求的環境管理及監測計劃相銜接,并完善各類環境管理臺賬制度,特別是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管理臺賬,確保各污染防治設施能夠穩定、高效地運行。
3.3.2 事后監管的依據
該企業原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已長達十幾年,經環境影響后評價對原輔材料、設備清單、車間布局、生產工藝等進行重新梳理,且應將納入排污許可管理建設項目的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臺賬記錄和自行監測等情況作為環境影響后評價的重要依據,便于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日后的事后監管,并可提供科學的環境管理決策依據。
3.3.3 改善周邊環境,降低環保投訴
該企業通過實施環境影響后評價,摸清了企業環境管理水平和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以及污染物達標排放的現狀;同時,針對存在的環境問題,提出并實施了環境保護改進措施,大大降低了企業污染物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該企業在改造后進行公眾意見調查及投訴情況統計,周邊居民反饋環境問題較之前有所改善,且投訴情況有了明顯減少,有效促進了生態環境保護同經濟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
通過實施環境影響后評價,可以摸清企業環境管理水平、污染物達標排放現狀,并針對現狀存在的環保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對于引發環境污染糾 紛的建設項目,通過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工作,對改善周圍環境質量、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同時,通過后評價,可以吸取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經驗教訓,提高項目管理和環境管理水平,并為政府部門提供科學的環境管理決策依據,從而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