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玲 戴婧雯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7)
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土木工程的各種材料的總稱,可分為結構材料、裝飾材料和某些專用材料。目前市場上的建筑材料根據材料的自身特性來分大多都是一次性的建材,如墻磚若遇到腐蝕、出現裂紋時必須要進行更換,在更換的同時更換后的材料不能二次使用,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因此制造了再生建筑材料板。
現有的技術存在再生材料板缺乏防火裝置,導致其易沾染火源發生燃燒的同時,還易將火源傳播出去,存在缺乏隔熱裝置,導致室外的溫度易傳輸至室內等問題。
為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文提供了一種再生建筑材料板,具有防火和隔熱的特點。該再生建筑材料板設有底板、連接柱和頂板(如圖1 所示)。底板和頂板通過連接柱連接,且連接柱的數量為若干個,底板和頂板的對立面均連接有隔熱板,隔熱板上開設有若干個穿孔,底板和頂板的內部均通過連接片連接有防火板,使得其不易沾染火源發生燃燒的同時,還不易將火源傳播出去,從而達到增加其防火功能的目的。同時在再生材料板上設置了隔熱板、吸音棉板、齒條和穿孔,通過隔熱板、吸音棉板、齒條和穿孔可以增加其隔熱功能,使得室外的溫度不易傳輸至室內,從而使室內可以盡量保持適宜的溫度,達到使用便捷和舒適的目的。
一種再生建筑材料板,由底板、連接柱和頂板組成(如圖1所示)。底板和所述頂板通過若干個連接柱進行連接,其結構組成詳見圖2 底板結構示意圖。其底板和頂板的對立面均連接有隔熱板,并且隔熱板上開設有若干個穿孔,其結構組成詳見圖5隔熱板結構示意圖;隔熱板的一側靠近所述連接柱的外側連接有吸音棉板。同時其底板和頂板的內部均通過連接片連接有防火板,防火板上開設有若干個凹槽,若干個凹槽的內側連接有若干個玻璃微珠,詳見圖3 防火板結構示意圖;并且防火板的內側連接有集成板,集成板有泡沫板、海綿板和不銹鋼板組成,海綿板位于所述泡沫板和所述不銹鋼板中間,不銹鋼板和海綿板通過凝膠層連接,泡沫板和海綿板通過隔音陰尼膠層連接,詳見圖4 集成板結構示意圖。若干個穿孔的內側均連接有齒條,且穿孔的數量與所述連接柱的數量相同。

圖2 底板結構示意圖

圖3 防火板結構示意圖

圖5 隔熱板結構示意圖
現有的技術存在再生材料板缺乏防火裝置,導致其易沾染火源發生燃燒的同時,還易將火源傳播出去,存在缺乏隔熱裝置,導致室外的溫度易傳輸至室內等問題。
相比上述背景技術,本文提出的再生建筑材料板具有以下優點:
(1)本再生建筑材料板上設置了防火板、連接片、凹槽和玻璃微珠,通過防火板、連接片、凹槽和玻璃微珠可以將其具有的易燃材料包裹起來,使得其不易沾染火源發生燃燒的同時,還不易將火源傳播出去,從而達到增加其防火功能的目的;
(2)本再生建筑材料板上設置了隔熱板、吸音棉板、齒條和穿孔,通過隔熱板、吸音棉板、齒條和穿孔可以增加其隔熱功能,使得室外的溫度不易傳輸至室內,從而使室內可以盡量保持適宜的溫度,達到使用便捷和舒適的目的;
(3)本再生建筑材料板組成設置靈活,可以根據具體工程的實際應用要求,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改進等,應用廣泛。
一種再生建筑材料板,包括底板1、連接柱2 和頂板3,底板1 和頂板3 通過連接柱2 連接,且連接柱2 的數量為若干個,底板1 和頂板3 的對立面均連接有隔熱板4,隔熱板4 上開設有若干個穿孔17,底板1 和頂板3 的內部均通過連接片8 連接有防火板7,防火板7 上開設有若干個凹槽9,若干個凹槽9 的內側連接有若干個玻璃微珠10,防火板7 的內側通過連接片8 連接有集成板6,集成板6 包括泡沫板13、海綿板14 和不銹鋼板15,海綿板14 位于泡沫板13 和不銹鋼板15 中間。200 厚的再生建筑材料板各組成部分可參考表1 。表1 中的構件材料和厚度可以根據具體工程環境進行更改。

表1 再生建筑材料板構件信息
借助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防火板7、連接片8、凹槽9 和玻璃微珠10 可以將底板1 和頂板3 具有的易燃材料包裹起來,使得底板1 和頂板3 不易沾染火源發生燃燒的同時,還不易將火源傳播出去,從而達到增加防火功能的目的,再通過隔熱板4 和穿孔17 可以增加底板1 和頂板3 隔熱功能,使得室外的溫度不易傳輸至室內,從而使室內可以盡量保持適宜的溫度,達到使用便捷和舒適的目的。
另外,在本技術方案中,對于上述防火板7 來說,防火板7的兩側通過膠水粘接連接有連接片8;采用該方案防火板7 可以通過連接片8 與底板1、頂板3 和集成板6 連接在一起,使得防火板7 安裝完畢可以進行防火工作;對于上述不銹鋼板15 和海綿板14 來說,不銹鋼板15 和海綿板14 通過凝膠層11 連接;采用該方案不銹鋼板15 和海綿板14 可以利用凝膠層11 進行連接,使得集成板6 組裝完畢,可以供建筑制造使用;對于上述泡沫板13 和海綿板14 來說,泡沫板13 和海綿板14 通過隔音陰尼膠層12 連接;采用該方案泡沫板13 和海綿板14 可以通過隔音陰尼膠層12 連接在一起,使得集成板6 組裝完畢,可以供建筑制造使用;在本實施例中,對于上述隔熱板4 來說,隔熱板4 的一側靠近連接柱2 的外側通過膠水粘接連接有吸音棉板5;采用該方案隔熱板4 可以與吸音棉板5 配合使用,使得底板1和頂板3 增加了隔熱功能;在本實施例中,對于上述穿孔17 來說,穿孔17 的數量與連接柱2 的數量相同;采用該方案穿孔17可以供連接柱2 貫穿隔熱板4,使得連接柱2 可以與底板1 和頂板3 連接在一起。
本技術方案中再生建筑材料板的組成與與方案一大部分相同,其與方案一不同之處在于:隔熱板上設置的若干個穿孔若干個穿孔17 的內側連接有齒條16,通過齒條16 可以增大穿孔17 和隔熱板4 與連接柱2 間的摩擦力,使得連接柱2 不易發生偏移和錯位,有效提高再生建筑材料板的整體穩定性。
綜上所述,借助于本再生建筑材料板的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連接柱2 將底板1 和頂板3 連接在一起,使得再生建筑材料板組裝完畢,可以供建筑制造使用,再通過凹槽9 將防火板7 和玻璃微珠10 連接在一起,接著通過連接片8 將防火板7 與底板1、頂板3 和集成板6 連接在一起,使得防火板7 安裝完畢可以將其具有的易燃材料包裹起來,從而其不易沾染火源發生燃燒的同時,還不易將火源傳播出去,達到增加其防火功能的目的,然后通過穿孔17 和齒條16 供連接柱2 貫穿隔熱板4,并與底板1 和頂板3 連接在一起,再通過隔熱板4 與吸音棉板5 配合使用增加其隔熱功能,使得室外的溫度不易傳輸至室內,從而使室內可以盡量保持適宜的溫度,達到使用便捷和舒適的目的,當再生建筑材料板使用完畢后,將其與連接的裝置分離開即可。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兩個技術方案僅為該再生建筑材料板的優選實施方案而已,并不用于限制該再生建筑材料板,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該再生建筑材料板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改進等,從而滿足各種環境下具體工程的實際應用。
為了克服現有的技術存在再生材料板缺乏防火裝置,導致其易沾染火源發生燃燒的同時,還易將火源傳播出去,存在缺乏隔熱裝置,導致室外的溫度易傳輸至室內等問題,本文提供了一種再生建筑材料板,其底板和頂板的內部均通過連接片連接有防火板,使得其不易沾染火源發生燃燒的同時,還不易將火源傳播出去,從而達到增加其防火功能的目的;同時在再生材料板上設置了隔熱板、吸音棉板、齒條和穿孔,通過隔熱板、吸音棉板、齒條和穿孔可以增加其隔熱功能,使得室外的溫度不易傳輸至室內,從而使室內可以盡量保持適宜的溫度,達到使用便捷和舒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