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鷗
摘要:識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是鋼琴基礎教學的重要環節。擁有良好讀譜習慣,關系著學習鋼琴的進度和自身音樂素養的提高。它至關重要,因此尤為需要教師給予正確指導,做到腦、眼、手、耳全方位訓練。。有些兒童只看重彈奏技巧忽視識譜中的問題,有些鋼琴教師重視培養卻缺乏在實際中有效的方法,這些都在影響著良好習慣的養成。本文主要結合自己鋼琴教學中的心得體會,從基礎訓練、發現并解決識譜中存在的問題、全方位訓練和培養良好讀譜習慣幾個方面,談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兒童的識譜能力。
關鍵詞:識譜? 鋼琴教學? 讀譜? 基礎訓練
“音樂是一扇通向人們創造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窗口,孩子從小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尤其是通過學習各種樂器,就會使他們較快地找到打開這扇窗戶的鑰匙”。研究實驗證明,手指的精密運動是兒童智能發達的基礎,大多數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學習一門樂器,于是鋼琴愈加突出。
學會識譜,兒童就可以自己獨立地看譜練習、學習新曲子。讀譜能力越強,學習效率就越高。因為受到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限制,兒童往往難以理解譜中的音樂術語、概念等,彈奏水平的提高受到嚴重制約,影響音樂作品完整表現。容易在彈奏中接連出錯,以至于失去對音樂的興趣而中斷鋼琴的學習。如何處理這些情況?先找出兒童識譜中易出現的問題,才能找出原因和解決的方法。
一、兒童識譜當中出現的問題
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很多兒童學習鋼琴時間不短,但識新譜時還是頻頻出錯。家長不明白:孩子雖然學習鋼琴有一段時間了,但他們還沒有真正懂得識譜的意義。筆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發現以下幾個問題:
(一)家長幫助識譜
很多家長從孩子學琴的第一節課起就一直“跟隨”著孩子,先一步掌握知識時會認為孩子也已經可以靈活運用。總有些家長在孩子于識譜停頓時直接把音讀出,好讓孩子“趕緊彈”。其實當兒童的表現達不到要求或者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直接為他們解決問題,要多給一些時間、耐心分析,讓孩子 嘗試自己解決。
(二)根據指法判斷音高
很多兒童在識譜的過程中是根據譜子上的指法來判斷音高的。許多鋼琴啟蒙教材為了兒童能理解并合理的彈奏,一般有規律的詳細標注安排指法。但正因此有很多兒童“偷懶”,例如學習新曲子時,容易按照指法“猜”音來順利彈奏。長此以往,教師、家長都會認為兒童已經掌握了識譜的技能。但隨著曲目難度的增加,彈奏的位置的改變,兒童猜音“猜”不到了,錯音就會越來越多。但當這些問題暴露出來時通常都“太晚”了,已浪費了不少時間,此時仍需重新進行識譜的入門教學,才能繼續鋼琴教學。
(三)教學方法
兒童細心讀譜的習慣要從開始養成,如果沒有從入門就嚴格要求,那么忘記調號、無視指法奏法等不良習慣一旦出現,后期也難以改正。還有一些教師沒有因材施教,只趕進度,卻忽略兒童的接受能力,由此耽誤進度和教學成果。
二、鋼琴識譜教學
(一)加強基礎訓練
當今的音樂教育要加強學生基礎訓練,全面培養讓其充分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1.辨認音符
良好聽覺是音樂教育的重要條件和出發點,在鋼琴識譜教學中也十分重要。聽覺能力就是對演奏音符的辨認能力,需要明確音符的音名、唱名、音高及其在鋼琴鍵盤上的位置。如何訓練呢,先認識五線譜上對音符的高低位置有決定意義的5個因素:
(1)間、線的位置
五線譜上的每個間、線都代表著一個有固定音高的音,與琴鍵位置相對應。要用記憶去學習認識每一個音,不要按間線數數音的方法去讀譜。
(2)譜號
鋼琴的記譜,基本上使用高音譜號和低音譜號兩種。彈奏前要看清兩行譜表各標記的譜號,進行中有沒有譜號的改變,避免彈奏出錯。
(3)調號
不同升號或降號的不同排列記載于譜號之后,它們統管全曲,忽略的話會造成調性及和聲的改變。調式問題對于兒童來說不易理解,但可以在聽覺上建立大調和小調的概念,培養孩子對調的敏感性。
(4)臨時變音記號
臨時變音記號只對同一小節的同音音高有效,它很容易被忽略。這一問題就要求兒童眼睛要看全音符,同時也要學會用聽覺辨別比較。
(5)高低八度記號
記在音符的上方表示提高一個八度演奏,記在下方則是降低一個八度。一些兒童在識譜中將其忽略,所以弄清楚記號的作用與含義也是至關重要的。
2.節奏感訓練
兩個孩子彈同一首曲子,都沒有錯音和錯拍子,但是聽起來就很不一樣,一個死板,一個生動。這很可能是節奏感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弄清楚節拍和節奏感的區別,重視節奏感的培養。
(1)節拍
節拍的強弱規律大家都能知道,但出現都是八分音符的時候,強弱就容易混淆了。3/4拍的強弱規律是強—弱—弱,這也是圓舞曲的特點。6/8拍的強弱規律是強—弱—弱—次強—弱—弱。同樣的4/4拍和2/2拍也容易混淆,4/4拍的強弱規律是強—弱—次強—弱,2/2拍的強弱規律是強—弱。這些區別處理不當,則音響效果不同。
(2)節奏
節奏關系著一首樂曲的靈魂、美感,也是鋼琴識譜教學中的難點。不要死數,要感受到音樂的脈搏與內在的韻律。節奏源于生活,可以選擇適合兒童學習進度、年齡特點的節奏游戲。比如采用不同的節拍、節奏型來朗誦兒歌,從而掌握單純音符、附點音符、休止符的準確時值、相互關系;還可以拍手、拍腿、踏步,全方位地去感受音樂的節奏和節拍。實踐證明,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方法符合音響、節奏的運動特點,使孩子優于書面理解、適應其好動天性,有利于發現和創造節奏,理解音樂的精髓,提高兒童識譜能力同時激發其興趣。
極具生命力的節奏是樂曲的骨架,是詮釋樂曲風格、情感與特性的關鍵。每個學生對節奏的感覺都各有不同,有的控制不住基本節奏、有的把握不住音符轉換、特殊節奏;還有的只顧彈完音符了事。教師應做一個詳細的講解,培養兒童數拍子的好習慣。要仔細地把譜面上的節奏理解清楚,也可以用節拍器訓練節奏感。
(二)準確讀譜要求
一些學生在彈奏作品時不錯音,但音樂卻呆板、缺乏表現力,這是因為沒有全面理解各種記號及音樂表現要素。為了杜絕錯音不斷、節奏不穩、指法奏法一團糟的問題,具體又有哪些要求呢?
1.音準
為了讓兒童認準音,找準音,可以“聽寫”訓練,讓兒童對“線”與“間”,“加線”與“加間”有更為具體的認識。聽寫可以是具體的音符的唱名或是音名,也可以先聽后寫,這樣訓練是很有收獲的。
2.指法
正確的指法,是合理演奏的重要前提;是表達音樂意境的關鍵;是彈奏流暢的根本保證。兒童最初經常會把換三指四指混淆,或以三指代替四指,手指不夠用而連不上音樂會嚴重影響曲子完整性。入門就養成良好的正確運用指法的習慣非常有助于兒童背譜,在不同鋼琴作品中,有時掌握住樂句中的一個關鍵指法,接下來的彈奏可能就會自然而出。
3.奏法
要理解作品中運用各種音符、標記、符號來表明的創作意圖。很多學生常常只重視音準而忽視時值,例如四分音符只彈一半時值;忽略掉休止符;把跳音彈成連音;不注意力度標記輕重不分。樂譜里的記號是作曲家留給我們的第一手材料依據,為什么要這樣寫?表現怎樣的感情?奏法是怎樣的?有時許多年齡大一些甚至專業一點的學生都不能領悟音樂的含義,弄不清音樂術語。
為了理解音樂,我們的樂理知識十分重要。例如樂句的中心和方向感;樂句之間的密切聯系;樂曲的逐層發展;音樂的高潮,將這些忽視就會彈得平淡無味。
音樂跟說話一樣,都是帶語氣的,一個詞匯有語氣上的強弱之分。古典音樂中也常有用連線連起來的兩個音,在演奏時,第一個音聲音強一些,第二個音聲音弱一些。就像我們說“桌子”和“椅子”是一樣的。語氣上弱的第二個音,要用帶起來的方法彈,如果不那樣彈,意思就不對了;不同的奏法產生不同的效果,一串連音和一串跳音在音樂上表達的是兩種不同的情感。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必須認真讀譜,否則就不能正確地理解作曲家的意圖。
4.音樂術語
一開始就要讓學生明確音樂術語也是識譜的一部分,只有完全的認識和把握樂譜提供給我們的全部信息,才能真正的表達音樂。如對速度、力度、音色的變化要求;對情緒、風格的把握;對旋律進行、和聲、曲式、調式的感受和理解;裝飾音的正確演奏方法和時值等。
(三)掌握科學方法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方法。目的正確方法不對也不容易成功,科學的方法是成功的關鍵。
1.提醒法
為了避免“猜”音的情況,可以先遮住指法讓兒童先把譜子上的每一個音“讀”出來。在讀音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兒童去思考。必要時可以通過“提醒”的方法(比如告訴兒童中央C的位置)讓他自己來找音。
2.像識字一樣識譜
文字雖然更復雜,但用正確的方法學習五線譜也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條線、每個間都只代表了一個有固定音高的音,要搞清楚距離概念。就像《周廣仁鋼琴教學藝術》這本書中提到的方法:‘從一條線到鄰近的一條線中間隔了一條河,要“跨”過去,在鍵盤上要隔一個音;或者從一個間到鄰近的間中間有一堵墻,也要“跨”過去,鍵盤上也要隔一個音。但從線到鄰近的間,或從間到鄰近的線叫“走”,在鍵盤上是旁邊的音。這種“跨”和“走”的概念,在紙上的練習和鍵盤上的練習應該天天做,直到小孩子有非常快的反應為止。對于兒童最好用大動作,可以在地上劃線,讓他用全身動作體會“跨”和“走”的區別。這將會幫助兒童提高識譜能力,摒棄硬數的方式,通過看前后音之間的關系很快就能找到琴鍵上的關系。
可以找到幾個重要的音為基礎讓兒童記住,熟悉音高。例如中央C這個音,高音譜表中第二條線上的G,第三個間中的C,低音譜表中第四條上的F和第二個間中的C。
3.邊彈邊唱
根據我的觀察,有的小朋友眼睛走在手的前面,而有的小朋友卻是彈到哪,看到哪。這并非智力高低的問題,是每個小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可以讓兒童在彈琴時邊彈邊唱,從慢速度練起,避免出現腦子跟不上手的現象。長久以往,識譜能力定能提高。
4.慢速識譜
用不適當的速度去識譜也是造成多種錯誤的原因之一。來不及準備,眼睛、腦子走不到前面。這樣節奏、音調、曲子完整性都被破壞,所以一定要慢速。
5.分節、分句、分段練習
音調、節奏、技巧動作都要靠練習,但重復的太長也不利于記憶,分節、分句、分段的練習面上看起來只學了一句,但卻可以牢牢地掌握住了這一句。
還可以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識譜。兒童對做游戲是很有興趣的,教師或是家長可以把一個個的音符做成卡片,讓兒童讀卡片;或是讓兒童把某個音的卡片在眾多的卡片中找出來;或是把五線譜上的音符在畫出來的琴鍵上標注出來;或是讓兒童進行連線的練習,例如可以把一些音名與一些小朋友手中拿的氣球上所標注的唱名進行連線等等,這些練習是兒童們都非常喜歡的。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從而提高識譜能力。
(四)選用教材
作為老師選擇教材時應調動興趣與掌握知識并重。例如《湯普森淺易鋼琴教程》專為幼兒編寫,共六冊,俗稱小湯普森。它以中央C入門法為核心,分別向上下擴展音域,并逐步滲透音符時值(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附點二分音符-八分音符……)、節拍(4/4、2/4、3/4……)、調號、和弦等知識,邏輯鮮明,合理得當。這套教材旋律活潑動聽,附有標題、技巧說明、歌詞和相關的插圖,這些為兒童學習鋼琴增添了不少興趣。《天天練練》是一組組的系列練習曲,這些練習曲短小,并配有易理解形象化的標題和簡筆畫,設計得格外精心。 訓練彈奏技巧的同時,有利于培養樂感和對音樂的理解能力。
(五)嚴謹的學習態度
有的兒童缺乏興趣;有的兒童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還有的兒童天生性子急、粗心。更需要嚴謹的學習態度。
科學的輔導能力和方法直接關系到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成效的獲取。一般學習鋼琴的費用要遠超其他補習班的費用,導致家長著急“幫”孩子識譜。雖然我理解這種做法,但孩子這樣無法真正掌握“識譜”,反而有依賴性、惰性。此時家長和老師的密切配合起著重要的作用,切記不可以代替孩子動腦子。
為了開發智力、陶冶情操、豐富自身的藝術修養,更要求兒童以嚴謹認真的態度來學習鋼琴,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學習本身更重要。
三、結語
作為樂器之王的鋼琴,眾多偉大的作曲家借此創作了人類最杰出的優秀作品。這些不朽之作,表達了一個個完整的音樂世界。
為了全面提高音樂素養和文化藝術修養,從而進入到更為廣闊的音樂世界,不僅要訓練識譜能力和聽覺,學習音樂知識,提高對音樂的理解力;還要熟練掌握彈奏的技能,從而合理、科學的彈奏,將樂曲完整表現出來。
鋼琴識譜能力的培養是鋼琴教學中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教學手段。這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需要師生之間堅持不懈的努力與配合。我們應該在兒童學習音樂的早期為他們打下良好而牢固的基礎,使今后的鋼琴學習之路更加順暢。
參考文獻:
[1]但昭義.少兒鋼琴教學與輔導.第一版.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0年1月
[2]王大力.鋼琴藝術之路.第一版.廣州:花城出版社.2009年8月
[3]周廣仁.鋼琴教學藝術.第一版.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年4月
[4]沈苑.幼兒鋼琴啟蒙教學中的識譜教學.大眾文藝.2010年第15期
[5]王香香.淺談鋼琴演奏中的節奏感.教育教學論壇.2010年第04期
[6]周年.細說鋼琴識譜——由鋼琴考級所聯想到的.成功·教育.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