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一
江蘇省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東臨大運河、南靠明清古城,總戶籍人口為11萬余人,60歲以上老年人口為2.33萬人,老齡人口占比21.2%。下設4 個鄉街,其中梅嶺街道地處老城區、城北街道多為安置小區、平山鄉和瘦西湖街道處在城鄉接合區,人員結構多樣,老齡化問題日漸顯著。
近年來,景區圍繞“品質景區、幸福養老”主題,以揚州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落實為契機,以社區為載體,融合居家、機構養老的功能,發展“嵌入式”養老模式,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讓老年人能夠在家門口享受專業、便利的養老服務,讓幸福宜居成為景區老年人社區生活的主題,初步形成具有景區特色的“嵌入式”養老模式,工作成效日益明顯。
近年來,蜀岡—瘦西湖景區將頤養示范社區作為一項重點工程、民心工程來抓,制定了《景區頤養社區建設總體方案》,推動頤養社區建設“十四五”期間城區全覆蓋,并將頤養社區建設納入年度重點工作財政預算,每年投入約500萬元作為建設費用,再根據各社區的年度養老服務工作考核情況,給予相應的運營補貼,保障頤養示范社區建好、用好,充分發揮出應有的養老服務中心陣地作用。
便益門社區、鳳凰橋社區、濱湖社區、雷塘社區、佳家花園社區、鴻福社區、廣儲社區、園林社區、五亭社區等9 家社區已建成揚州市頤養社區示范社區,以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為重點、以精神關愛活動為特色,有針對性地開展養老服務設計,打造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規范連鎖化、品牌化養老組織發展,努力為老年人提供“周邊、身邊、床邊”的服務,彰顯“生活照料+精神關愛”的人文關懷,著力打造“頤養社區”品牌。園林社區以“園林文化、戶外頤養”為重點打造“一長廊六中心”;廣儲社區以日間照料為主打造“生活不離本社區,情感不離老街坊、養老不離身邊人”的“廣儲·老齡居生活館”,滿足老人“社交、運動、餐飲、文化、健康、精神”六大核心需求,讓老人的晚年生活有歸屬感、滿足感、獲得感。
目前,覆蓋全區所有村(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已成為全區開展社區養老服務的重要載體,為老年人提供教育和文化活動、助餐、保健康復、日間托老等服務功能。同時,還按照“公開、自愿、擇優”的原則,招聘有愛心、有文化、熱心老年工作的人員,經過培訓組成專業養老服務隊伍,和社區志愿者一起對特困、孤寡、空巢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實行入戶包戶服務,及時幫助解決居家養老的各種困難,方便老人日常生活。
近年來,景區以開放共贏的理念,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發展各類托老養老服務機構,積極引入具有較強經濟實力、管理能力和良好信譽度、知名度的外域養老服務主體,通過發揮品牌示范作用帶動全區養老服務業發展,著力改變養老服務業投資主體和經營主體單一的格局。
梅嶺街道通過引進上海慧享福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在鳳凰橋社區打造了1350m的慧享福長者照護之家,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專業化、精準化、個性化服務,借助長者照護之家平臺,為社區提供康護預防、居家養老服務、短期托養、機構內長期照護等不同的養老服務方式,滿足目標對象多樣化的照護需求,使不同身體狀況的老人都可方便地找到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實現老人養老全生命周期照護。
平山鄉通過引進三六九集團,在雷塘社區打造了近2000m的長者照護中心,為老年人提供養老、醫療、康復、護理等服務。城北鄉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實現市場化運行,由政府購買服務,借助社會力量,引入“曜陽”養老服務主體,建成了集老年人健康管理、娛樂休閑、助餐服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養老中心,在重點保障弱勢老人群體的基礎上,為社區范圍內所有老人提供30余項平價服務,開展了豐富多樣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受到群眾的普遍好評。同時依托社會組織,以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實施貼心助老服務。
2021年在城北街道選址打造全新的養老綜合體,采取公建民營的方式,正在協商引入專業機構運營。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服務體系,營造“養老不離家”的氛圍,增強老年人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社區養老服務的基礎上,開展老年人日間照料、入院托養以及家庭床位等服務。針對子女日間工作,無法照料的老人,提供日間照料服務,讓老人白天在機構有所樂、晚間回家有所依;針對失能、完全不能自理老人,提供寄養式照料服務,提供個性化、專業化護理、康復服務,提升晚年生活質量;針對老年人家庭護理需要,轉變服務模式將“老人跟著機構走”轉換為“機構跟著老人走 ”。將機構的護理床位開設到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中去,通過智能化設備和上門服務方式,讓老人不出門就能享受到專業養老機構的服務,減輕家庭照護負擔,提升居民幸福感。
養老服務業發展既要做好政府保障的困難老人基本需求,又要面向整個老年群體提供服務,為此,景區積極落實國家政策,保障特殊困難群體的基本養老需求,同時量力而行,拓展思路,多渠道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積極開發養老服務項目,以專業化的服務,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需求。
探索構建“社區+專業社會組織”服務模式。景區社會組織發展服務中心自2016年4月成立以來,積極扶持社會組織發展,重點培育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短短幾年,景區就有59個項目獲得揚州市公益創投資助,其中70%是為老服務項目,并有1個項目獲省公益創投資助,累計獲得創投資金200余萬元。這些中標項目落地實施后,讓老年居民在享受服務的過程中感受到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增強幸福感。
廣儲社區結合社會組織,構建了養老服務“三張網”:聯合福滿堂護理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老人提供醫療服務的“健康網”;以傳統文化非遺大師夏梅珍牽頭,帶動老人文化藝術、體育健身、休閑娛樂的“快樂網”;以頤和文化養老服務中心為主,為老人開展衛生清潔、生活維修、洗頭理發等服務的“幸福網”,轄區老人多次寫感謝信,感謝社區想得周到、服務到位。邗溝社區助餐點打造成梅嶺街道中央廚房,采取“中央廚房+社區配送”運行模式,統一采購食材、統一烹飪制作、統一集中配送、統一營養膳食,6年來每天定時、定點為老人做飯、送餐,打通服務老人就餐服務“最后一公里”。
推進文娛養老,打造“老有所樂”的服務平臺。以社區文化廣場以及各老年活動中心為活動陣地,通過舉辦慈孝文化節、老年運動會、戲文演出等,吸引老年人走出小家庭,融入社區大家庭。景區內20個社區根據老年人的不同興趣和愛好,組建了書畫協會、揚劇隊、老年舞蹈隊、腰鼓隊、武術隊等73支文體隊伍,讓社區里有著共同愛好、共同語言的老人們能相約一起,讓廣大老年居民也能“文起來”“動起來”“樂起來”。
倡導價值養老,打造“老有所為”的服務平臺。為了滿足老年人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社區根據轄區老人們的特長,組織成立了治安巡邏隊、排憂解難隊、居家養老服務隊、文體演出隊、文化傳播隊等,定期組織開展各類助老、幫困、獻愛心等志愿活動。不少老年人還主動擔任假日學校輔導教師、老年電大輔導員等,同時協助社區居委會做好各項工作,充分展現出自己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不斷體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卜楊社區的“圓夢義工聯盟”、豐樂社區的“兵媽媽服務隊”、廣儲社區的“勸導服務隊”、友誼社區的“老兵義務巡邏隊”等優秀志愿者服務隊,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2016年,卜楊社區的“圓夢義工聯盟”榮獲全國“敬老文明號”稱號。
“嵌入式”養老模式,讓老人不離開熟悉的環境就能享受養老服務,其地緣優勢顯而易見。再者,與養老機構相比,“嵌入式”養老最主要打的還是親情牌,老人離家近,自己可以常回家,也可以滿足子女常回家看看的需求,給予老人親情的溫暖和精神上的慰藉。
下一步,蜀岡—瘦西湖景區將進一步推廣“嵌入式”養老模式,及時總結已有實踐成果,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經驗,提高群眾認知度和知曉率,為老年人就近養老提供更好的服務,推動景區養老服務“十四五”期間再上新臺階。
社區組織當地醫院為老人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