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時雨 田摯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線劃圖數據的公共服務作用日益凸顯。目前,數字線劃圖數據已經成為數字城市建設的必要組成,同時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數據支撐。外業調繪是生成最終數字線劃圖數據成果的重要技術環節,它的作業方法、質量控制是決定最終產品質量和效率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提高其成果質量和規范化、標準化均意義重大。本文以《河北省1:5?000??1:10?000數字線劃圖外業調繪技術規程》為例,主要就河北省建立測繪行業地方標準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其建立的基本思路等進行初步探討,希望能對其他測繪地方標準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地方標準;外業調繪;基礎測繪
一、緒論
目前,在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上的標準圖書館中公布的常用測繪和地理信息類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合計327項,但本類地方標準數量為0。實際工作中,測繪行業的國標和行標并不能完全覆蓋河北省的應用范圍,尤其是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技術模式和技術環境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國標一般是滯后于實際技術生產應用的,建立測繪行業的地方標準任重道遠。本文以2021年立項的《河北省1:5?000??1:10?000數字線劃圖外業調繪技術規程》為例探討測繪地方標準的建立。
二、河北省測繪行業地方標準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基礎測繪正在從傳統的注重地圖面表達,向著地理實體建庫方向發展,對基礎測繪外業調繪的采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在已有的數百項測繪類和地理信息類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中,僅有部分章節涉及外業調繪內容,國內未見獨立的關于外業調繪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省級標準。
外業調繪是一項在室外進行調查繪圖,為編輯制作數字線劃圖提供原始基礎數據的工作,是獲取野外實地數據的唯一途徑,也是生成最終基礎測繪成果的重要技術環節。
按照《國務院關于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的批復》要求,基礎測繪作為直接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公益性、基礎性工作,《河北省基礎測繪“十四五”規劃》已列入“十四五”省級專項規劃序列。基礎測繪成果能為自然資源管理、城鄉建設與規劃、水利、交通、地礦、電力、石油等多個行業提供及時、實用、可靠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也是服務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以及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1:5?000??1:10?000數字線劃圖是省級基礎測繪最主要、最基本的成果之一。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線劃圖數據的公共服務作用日益凸顯。目前,數字線劃圖數據已經成為數字城市建設的必要組成,同時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數據支撐。外業調繪是生成最終數字線劃圖數據成果的重要技術環節,它的作業方法、質量控制是決定最終產品質量和效率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提高其成果質量和規范化、標準化均意義重大。
(一)現有相關標準情況
(1)1981年版的GBCH?Ⅱ-101-81《1:5千、1:1萬比例尺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中有部分外業調繪內容。該標準中的作業方法和成果表達方式與現行相關標準規范不匹配,無法規范實際作業,目前已廢止;
(2)1992年版的GB/T13977--92《1:5?0001:10?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中有部分外業調繪內容。該標準中的作業方法和成果表達方式與現行相關標準規范不匹配,無法規范實際作業,目前已廢止;
(3)1999年版的CH/T?3001-1999?《1:5?000、1:10?000比例尺地形圖航攝像片室內外綜合判調法作業規程(試行)》有相關內容,目前已廢止;
(4)2012年版的GB/T?13977--2012《1:5?000?1:10?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中關于“像片調繪”章節為P21第8章說明采用綜合判調法時,應執行CH/T3001--1999,但CH/T3001--1999標準已經廢止,對綜合判調法所能參考的標準空缺。
(二)按現行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實施測繪項目,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原有技術環境與新技術應用差異顯著
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已有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中的技術環境與當前的科技應用水平差別顯著,特別是隨著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無人機、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應用傳統的作業方式和表達內容已不能滿足和指導當前實際作業的需要。
2.原有技術方法與其他標準有效銜接不夠
已有相關標準中對外業調繪的地物內容描述較多,對外業調繪作業的技術方法、基本原則以及與其他標準相關內容的有效銜接不具體、不全面。
3.同期成果表達和數據整合原則不一致
各作業單位對已有相關標準的理解不一致,經常出現同期成果表達原則不一致的現象,造成同一標準下的成果不能同期數據整合,進而影響成果質量和應用推廣。
三、河北省測繪行業地方標準建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針對國內沒有外業調繪專項標準的情況,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符合河北省實際的1:5?000??1:10?000數字線劃圖外業調繪技術規程,將近年來應用到外業調繪作業中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無人機、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新技術加以規范,并運用多源數據融合和高效銜接的創新方法,解決地物判讀標準不一致、多源數據融合困難等實際問題。同時,根據新的數據建庫要求,適應當前工作需要的技術流程,彌補各規范之間因時效、作業方法、作業手段的不同產生的技術縫隙和易混淆的區域,最終實現為基礎測繪工作提供規范化、標準化的技術依據。
為了解決外業調繪作業中存在的原有技術環境與新技術應用差異、技術方法與其他標準有效銜接、同期成果表達和數據整合原則不一致等實際問題,結合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應用范圍和服務領域,在新技術、新數據、新形勢下,研究制定既滿足國家規范又符合河北省實際的1:5000??1:10000數字線劃圖外業調繪技術規程,是適應新形勢、應用新技術、獲取新數據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基礎測繪成果統一性、通用性,提高數據采集、地物判讀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能夠填補外業調繪技術規程空白,并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輔助決策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1:5000?、1:10000數字線劃圖作為我國基礎測繪用圖,在我省已開展了數十年的生產工作。早在“十二五”期間,河北省就實現了全省1∶10000數字線劃圖全覆蓋,進入了定期更新階段。在外業調繪過程中,全野外調繪和室內外綜合判讀法應用多年,擁有成熟的技術經驗,對于當前各規范標準之間存在的技術縫隙,銜接不夠等情況也有成熟的解決辦法,制定適用于河北省實際需要的、符合現代作業技術手段的《河北省1:5?000?1:10?000數字線劃圖外業調繪技術規程》完全具備條件。
四、?河北省測繪行業地方標準建立的基本內容和思路
標準主要內容主要有技術指標、參數、公式、性能要求、主要試驗的分析、綜述報告,技術經濟論證等;同時還要有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情況,與國際、國外同類標準水平的對比情況。
本項目的主要技術內容有:外業調繪的基本要求、調繪方法、外業調繪內容(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設施、交通、管線、境界、地貌、植被與土質、地理名稱調查和注記等),圖邊接邊,檢查驗收,成果整理上交等。按GB1.1的要求,具體格式提綱為: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采用解析航空攝影測量方法測繪1:10000數字線劃圖的外業作業基本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1:10000數字線劃圖解析航空攝影測量外業作業。
2.規范性引用文件
GB/CH?Ⅱ-101-81《1:5千、1:1萬比例尺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
GB/T13977--92《1:5?000?1:10?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
CH/T?3001-1999?《1:5?000?1:10?000比例尺地形圖航攝像片室內外綜合判調法作業規程(試行)》;
GB/T?13977--2012《1:5?000?1:10?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
GB/T?13989-2012《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
GB/T?17278-2009《數字地形圖產品基本要求》;
GB/T33177-2016《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1:5?000??1:10?000地形圖》;
GB/T?33462-2016《基礎地理信息1:10000地形要素數據規范》,以下簡稱“數據規范”;
GB/T?20258.2-2019《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第2部分:1:5?000??1:10?000?比例尺》;
GB/T?14268-2008《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更新規范》;
CH/T?9006-2010《1:5?000??1:10?000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更新規范》;
GB/T?20257.2-2017《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圖圖式》,以下簡稱“圖式”;
GB/T?13990-2012《1:5?000?1:10?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范》;
GB/T?17941-2008《數字測繪成果質量要求》;
GB/T?18316-2008《數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
GB/T?24356-2009《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
《地名漢語拼音拼寫規則》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2000.11。
3.術語和定義(略)
4.?總體原則
(1)?航攝資料應符合GB/T?15661的規定。
(2)調繪工作要求符號運用恰當、位置正確。
(3)地物地貌的取舍,以適合用圖為前提,依圖面允許載荷量和保持實地特征為原則。
(4)與其他規定要有效銜接。
5.基本要求
(1)?按GB/T?13923規定的要素類進行調查和注記。
(2)?各要素的表達按照GB/T?20257.2的相關要求執行;使用簡化圖式符號時,按GB/T?20257.2?附錄B的規定執行;其他符號和表達按本標準執行。
(3)調繪像片的比例尺,一般不小于成圖比例尺的1.5倍,地物復雜地區適當放大。
(4)調繪應判讀準確,描繪清楚。
(5)影像上地物要準確繪出。
(6)調繪面積不能產生漏洞或重疊。
(7)調繪像片清繪顏色。
(8)地物、地貌比高或深度大約某值時的注記情況。
(9)?航攝后的新增地物,進行調繪。航攝后拆除的地物,在原影像上用紅色繪“×”。
(10)保密設施的表示
(11)新增的圖式符號表示情況。
6.?調繪方法
像片調繪可采用全野外調繪法或者室內外綜合判調法。采用綜合判調法時,應執行?CH/T?3001-1999。
7.?調繪內容
要素類進行調查和注記的基本要求。主要有:測量控制點、水系、居民地、交通、境界、地貌、植被和土壤、地理名稱調查和注記等。
軍民地、山地、水系、其他地理名稱的調查和注記原則和要求。
8.圖邊拼接
圖邊拼接時的限差、一致性要求。
9.?檢查驗收
按照GB/T?24356規定執行。
10.成果整理上交
在自我檢查基礎上,有上級業務部分進行檢查驗收后,提供下一道工序使用。
(二)地方標準建立的基本思路初
1.稿編寫及征求意見
標準起草單位在廣泛調研、深入分析研究和實驗驗證的基礎上,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文件要求起草標準征求意見稿,同時編寫《編制說明》及有關附件,向地理信息領域生產、科研、教育、管理部門和企業等有關單位廣泛征求意見,征求意見對象應包括全國多數省份同類項目執行單位。
2.?審查
標準主要起草單位對各方面的反饋意見進行認真分析研究,修改補充標準征求意見稿,提出標準送審稿,連同《編制說明》、標準草案征求意見和對征求意見的采納情況、審定或函審中有關修改意見的采納情況、重大分歧意見的處理經過和依據等材料,報送審查。
3.審批
通過審查的,按照國家相關管理辦法中相關規定根據審查意見對標準送審稿進行修改,完成標準報批稿及其相關材料,經復核后報送審批。
4.發布
經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相關部門審批后,進行統一編號和發布。
五、結語
為貫徹國家有關標準化工作的法律、法規,加強地理信息標準化工作在省級層面的落實,統籌協調促進有關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提高地理信息標準的科學性、協調性和適用性,建立測繪類地方標準不僅必要,而且十分緊迫。本文以外業調繪為突破口,對本行業的地方標準建立進行探討,以期在新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能有更多的適應河北省技術環境的技術標準迅速建立起來。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田時雨(1990—??),女,漢族,河北青縣人,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測繪地理信息數據采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