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峰
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素養,它不僅以各種藝術形式感染人,更以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陶冶人。在培養全面發展的未來人才過程中,美育具有區別于德育、智育、體育、勞育的獨特優點。而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等文件出臺的背景下,洛陽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也對幼兒師范學校的發展做出規劃和部署。我們要正確認識當前幼兒師范教育的重要性,正視幼師生的思想文化現狀,提高幼師生美育的實效性。
這里的美育部門包括學校各科室(如圖書館、多媒體館、實驗室等)、各教研室(包括所有任課教師、管理和教輔人員等)和各社團組織等。
開展美育第二課堂,幫助學生提高美丑分辨能力。美育第二課堂立足于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如學校開展了鄭西高鐵專題講座、幼兒園環境規劃布置講座、洛陽地區幼教人員現狀專題講座等,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滲透美育。
利用校園網絡,開設“網上家長學校”。為了提高家庭美育的效果,學校成立“網上家長學校”,以專題的形式講解青少年思想特點及其成因,分析家庭教育策略,設立網上家長信箱、網上班主任專欄,定期公布學校大型活動及學生參與情況,幫助家長掌握孩子在校情況,暢通家校溝通渠道。
結合學生特點,合理增刪美育內容。幼師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導致了其審美認知方面的局限性。因此,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對學生開展審美認知教育、審美心理品質教育,最終實現培養學生品格、陶冶學生情感的目標。
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育活動。學校每學期制訂美育計劃并圍繞主目標開展相應的活動,如演講比賽、歌詠比賽、主題班會、健康教育講座等60余個活動。此外,學校還增加幼師生相關社會實踐活動,建立見習、實習基地,改進幼師生見習、實習方式。
教師的美育理念、美育方法和手段,直接影響著學生審美思想和審美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因此,提高幼師生美育的實效性,需要從教師做起。
首先,教師要加強對美育理念的學習,以寬容的心態看待幼師生在審美品質方面的不足。其次,結合幼師生文化課基礎,修改編寫幼師校本教材,與幼兒教育實際情況銜接,使幼師生學有基礎,循序漸進。再次,改進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提高學生參與美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方式創設情境:一是語言創設情境。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切入,找準課堂語言。二是情節創設情境。教師通過具體的教學環節設計,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三是要加強學生的知識技能教育,注重學生參與活動的自主性。最后,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育是密不可分的,教師要堅持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美育,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班主任也要利用主題班會,促進幼師生美育觀念內化,培養德才兼備的幼教人才。
(責編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