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閆群力
(作者系中紀委宣傳部原正局級干部)

高校紀檢監察工作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科學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當前如何進一步推動高校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是新形勢下做好高校紀檢監察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
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在部署2021 年八個方面工作任務時強調,要“抓好高校和科研院所黨風廉政建設,著力解決學術誠信、基建工程、科研經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必須清清楚楚地認識到,高校腐敗問題、“四風”問題及違紀違法現象,存量尚未清除,增量仍然出現,變量也隨時隨處突發頻發。如何做好高校紀檢監察工作與正風肅紀反腐,是我們面對的艱巨任務。
2018 年年初,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首次召開了中管高校紀委書記述責述廉會議,被外界視為持續推進中管高校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新信號。2018 年9 月,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指導下,四川省在全國率先開展高校紀檢監察體制改革試點,由省紀委監委向28 所省屬本科高校派駐紀檢監察組,強化上級紀委監委對高校紀檢監察機構的領導,加強對高校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監督,實現對省屬高校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這讓高校紀檢監察機構底氣更足、腰桿更硬,有力推動高校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進一步加強學校管理。
2018 年10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派駐機構改革的意見》,高校黨委書記和校長列入中央管理的高校紀檢體制改革拉開序幕。其后,中管高校紀委書記的提名、考察、任命,改為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會同主管部門黨組進行。截至2020年10 月,31 所中管高校紀委書記的提名、考察,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會同主管部門黨組進行,對中管高校紀委書記的考核工作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執行。
2021 年5 月6 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各中管高校紀委持續推進改革落地,結合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嚴格按照職責權限和工作程序處理違反黨紀的線索和案件,不斷提高監督主動性,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動日常監督做細做實。例如,蘭州大學紀委退出22 個協調機構,僅保留與監督執紀有關的5 個議事協調機構;武漢大學紀委在4 個分黨委增設二級紀委開展同級監督,并探索開展派駐監督,在2 個獨立法人單位派駐紀檢組長;中國人民大學紀委發揮派駐新校區專職紀檢干部“探頭”作用,創新監督方式,強化溝通機制,定期進行工作述職并對有關問題進行專題研判;廈門大學紀委督促建立健全學校內控體系,為362名中層干部建立個人廉政檔案,對56 名黨政一把手開展廉政談話、工作約談提醒談話,給予黨紀處分20 人次,函詢提醒21 人次。
新時代、新形勢下的高校紀檢監察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同時也提供了新思路、新舉措、新路徑及新方式方法。要準確把握新形勢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新趨勢、新特點和新動態,找準紀檢監察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把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整體推進,堅持協同配合,合作共建,形成強大合力。
雖然隨著高校紀檢監察體制改革逐步深入,高校紀委、監察室做了大量工作,高校紀檢監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收到了明顯的成效,但還需要不斷完善。特別是隨著高等教育改革和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深入,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紀檢監察工作任務依然艱巨繁重,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新要求,高校紀檢監察工作依然存在一些理論和實踐難題亟待破解。
譬如有的高校紀檢監察機構設置不夠健全,職責不統一規范,工作實效不高,監督作用不明顯;有的高校紀檢監察工作職能發揮過程中缺乏科學機制和完備機構,缺乏一定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監管中存在漏洞和薄弱環節;有的高校紀檢監察隊伍力量比較薄弱,人員結構不合理,專職工作人員偏少,專業知識缺乏,業務素質和操作能力不強,履職能力有待加強,兼職紀檢員、監察員作用有限,等等。
造成上述問題,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是個別高校黨委對紀檢監察工作重視不夠。當今高校之間綜合實力的競爭日益激烈,學校的工作重心也放在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方面,而個別高校對紀檢監察工作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對紀檢監察的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高校領導肩頭的擔子越來越重,工作壓力不斷增加,部分領導分身乏術,對于自己管轄范圍內的黨風廉政建設難以全身心投入;還有一些領導干部忙于業務工作,認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與自身的聯系并不是很大,因此忽視和放松了對所管轄黨員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監督;有的領導則出于“人情”和“面子”的考慮、顧慮,不僅僅是下級不敢監督上級,同級之間不想相互監督,就是上級對下級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出現了“煩監督、防監督和躲監督”的不良現象。
一所學校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做得好不好,主要取決于黨組織。因此,高校各級黨組織和負責人要從根本上認識到反腐敗工作的嚴峻形勢,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把擔子挑起來,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納入學校發展總體規劃,像抓業務工作那樣抓黨風廉政建設,既要管事更要管人,履行好“一崗雙責”,一級抓一級,一級管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管好班子、帶好隊伍。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高校規模的不斷拓展、擴大,各種基礎項目建設日益增多,物資采購數量不斷增大,高校與社會交往更加頻繁;隨著國家對高校人才培養的投入逐年增加,高等院校辦學經費與各項活動逐年增加,掌握的資源也越來越多;隨著高等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化,對高校簡政放權力度不斷加大,自主權力日益擴大,風險也隨之持續加大,一些掌握權力、思想松懈的人員就有了空子可鉆,利用公務以權謀私。由此產生的貪腐案件,不僅影響高校本身的教育教學質量,污染校園風氣,危害教育事業,造成公共資源和財產損失,也大大降低了高校在社會中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高校校園歷來被看作圣潔的“象牙塔”,教師被稱作“人類靈魂工程師”,假使高校立德樹人的“一方凈土”卻“凈土”不凈;這個教書育人的“清水衙門”卻“清水”不清,成為“腐敗溫床”,無疑會讓普通民眾對令人向往的大學特別是重點大學這塊“金字招牌”產生懷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教育部出臺了“三全育人”建設要求和管理辦法,并將“三全育人”細化為十大育人體系。高校紀檢監察工作理應圍繞立德育人、教書育人這一根本任務,充分挖掘育人元素,有效發揮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等育人功能,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把紀檢監察工作成效轉化為立德樹人的政治效果。聚焦中央關心、社會關注、師生關切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著重監督檢查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各項政策規定是否落到實處,完成好高校人才培養和“雙一流”建設等各項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