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
2021年的最后一個月,新冠肺炎疫情零散出現,無錫宜興市公安局刑事警察大隊物證鑒定中心民警余夢怡被從刑警大隊抽調出來,支援疫情防控,做數據核查方面的工作。
因為有一例陽性病例的密接者比較多,所以,當地封閉管控了一個鎮。余夢怡身邊很多同事都被抽調過來了,大家把工作中心放到了疫情防控上。
到12月下旬,第七輪核酸檢測已經做完,如果專家組判定疫情平穩,可以解封,她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2021年初,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以偵破拐賣兒童積案、查找失蹤被拐兒童為主要內容的“團圓行動”,幫助被拐賣的兒童、婦女尋親。作為法醫,余夢怡參與了“團圓行動”,是宜興市公安部門技術層面的負責人,要開展信息核查和DNA比對等工作,同時在數據庫里排查相關記錄,如果發現有可能的親緣關系,她會進一步分析、確認。
2021年,余夢怡和團隊圓滿地讓幾個家庭“團圓”。
3月,他們安排了一次跨省認親行動。
有一位30多歲的年輕人了解到“團圓行動”后,主動報警求助。他清楚地記得自己被拐賣的經歷,他的老家在貴州,四五歲的時候被人販子抱走,之后坐火車來到江蘇。他一直想找自己的親生父母。
警方受理案件后立即開展工作,巧的是,這個年輕人的父母也知道了“團圓行動”,并在貴州當地求助。經過信息比對、核實,最終,這個年輕人見到了親生父母。
余夢怡后來才知道,這個年輕人的親生父母一直在找他。為了能找到被拐賣的兒子,老兩口把家里的幾處老房子賣掉籌錢。所以,當這個年輕人被送回去認親的時候,他的親生父母很感動。
除了被拐賣的兒童、婦女,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有的家庭生活條件很窘迫,被迫把小孩送出去,現在這些人也想把小孩找回來。余夢怡說:“如果能幫到他們,我們也會盡量努力。”
“團圓行動”會持續下去,數據庫里的信息一直在滾動。今年,“團圓行動”在余夢怡的工作中花費的精力可能要多一些。
余夢怡入行還不到10年,她發現,有時候她作出的結論,對接的相關部門還會跟她說:需不需要再跟其他人溝通一下?需不需要再交流一下?還有的說:你們這個團隊要不要再商量一下,找一個能夠拍板的人給一個確定的結論。
余夢怡理解這些說法,畢竟她的工作年限不長,有些案件確實沒接觸到,而干這一行是需要經驗的。以后,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或者是關于案件的分析、解讀,她想做到更全面、更準確。
今年,她希望在工作上能更進一步、獨當一面,她提供的關于案件的分析、結論都能令人信服。這是她對自己的一個期許,她特別希望自己能一錘定音。
她接觸過不少資深法醫,他們到案發現場勘察后,很快就能建立關于案件的推理。這個推理的合理性能達到八九成,這就是工作中鍛煉出來的下意識的反應。
她之前遇到一些案件,感覺有點不可思議,甚至是天方夜譚。沒想到,最后案件的走向就是推理的那樣。所以,她還需要一個積累和成長的過程。
今年,余夢怡還有一個愿望。她是華中科技大學的畢業生,在武漢學習、生活了幾年。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暴發,打那以后,她還沒回過武漢。她想,等全國的疫情平穩了,她要回武漢去,去母校走一走,看看老師和同學。2020年疫情初期,他們都拼搏在防控第一線,余夢怡想聽他們講一講抗疫的經歷和感人的故事,感受那段驚心動魄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