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年的一條普通街道起步,到如今發展成為擁有7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10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0多家瞪羚及種子獨角獸、潛在獨角獸企業和8家上市企業的熱土,30多年的時間里,沈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沈陽高新區”)跨過渾河,推動沈陽最年輕的行政區——渾南區的興起,走出了“科技興街、產業立區、產城融合”的發展之路,其形成的智能制造、生物醫藥與健康醫療、新能源汽車三大主導產業,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沈陽高新區正在通過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推動區內制造業企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升級,打造出一批極具水準的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

沈陽高新區沈陽創新天地
在位于沈陽市渾南區(沈陽高新區)東軟集團的無人駕駛測試場,由東軟睿馳公司自主研發的L4級自動駕駛測試車,在無人駕駛情況下,自如地完成倒車進庫。
作為我國第一家上市的軟件公司,東軟集團是我國最早開展自主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企業之一,其投資成立的面向下一代汽車提供技術和出行服務的東軟睿馳公司,在新能源、高級輔助駕駛和無人駕駛等領域不斷實現技術突破,取得自動駕駛相關專利279項,量產產品53種。
東軟集團、新松機器人、沈陽國際軟件園、中鈦裝備……在這片以“高”和“新”為引領的園區里,中小企業茁壯成長,并逐漸成長為上市公司、行業領軍者、隱行冠軍。沈陽高新區深耕IC裝備、醫療裝備、機器人、新材料等重點領域,通過一系列扶持與服務,推動渾南區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不斷為“創新沈陽”和遼寧高質量發展賦能。
近年來,沈陽高新區打造了機器人、IC裝備、數字醫療設備、民用航空等12個專業化產業園區,初步構建起工業互聯網、先進材料、眼健康、電子商務等十條產業鏈,大力發展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國家級產業創新集群。
2020年年底,沈陽產業技術研究院在沈陽高新區掛牌成立。這是東北第一家政府主導、企業化運營的新型研發機構,旨在調動協同各類創新主體,集聚鏈接國內外創新資源,著力開展產業應用技術研究和產業前沿技術研究,協同建設科技成果中試孵化平臺和公共技術平臺。
按照沈陽市委、市政府部署,沈陽著力構建“空間網絡化、類型集群化、功能極核化、方向精準化、組織差異化”的全域科技創新體系,形成“一城引領、三區支撐、組團聚合、多點協同”的科技創新空間聯動格局。其中,“一城”即渾南科技城,“三區”即沈陽高新區、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沈陽輝山農業高新區。
沈陽產業技術研究院以“孵化+投資”和“產研院+產業園區”模式,構建并探索出生產科研成果、經營科研成果、利用科研成果經營收入進行科研成果擴大再生產的新機制、新模式,推進源頭創新、協同創新、產業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走出“產學研用金”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形成“創新沈陽”的內生動力,為沈陽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供給。
“十四五”期間,沈陽高新區將在現有產業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構建“6+6+3”的產業體系,健全“軟”“硬”兼顧的產業發展體系,全力打造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區,支撐沈陽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從城市到鄉村,從街頭到公園,綠意浸潤在高新區的每一個角落,沈陽高新區的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沈陽高新區上下,愛綠護綠、增綠添綠已蔚然成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正積厚成勢。
首先,沈陽高新區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藍天”“碧水”“青山”工程,積極利用數字手段推動治理方式迭代升級,推廣實行線上審批流程,開展實施在線監督監測,大力推動區內工業企業走綠色發展之路。截至目前,兩戶企業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8戶企業獲批省級綠色工廠稱號。
其次,沈陽高新區重點布局新能源汽車及能源環保兩條產業鏈,依托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中日產業園等載體,全力將高新區打造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綠色低碳產業新高地,“十四五”規劃中,將新能源整車及零部件、智慧出行、能源環保三大細分領域作為沈陽高新區綠色發展支柱產業。同時,沈陽高新區聯合萬科打造綠色低碳產業專業園區——中日產業園,重點布局節能環保等產業領域,著力構建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國際化產業社區。
最后,沈陽高新區在做好城市潔化、序化、綠化、亮化等“四化”的基礎上,積極建設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現代化高品質城區,打造“一環、一網、兩河、三公園”的城市綠化格局。站在新的起點上,沈陽高新區將繼續用綠色打底,描繪著經濟高質量發展、群眾安居樂業的美麗畫卷。
2021年,沈陽高新區將牢固樹立“招商為要、項目為王、落地為大”的工作理念,不斷放大自創區平臺優勢,持續做好產業招商、協議洽談、項目建設前中后3個關鍵環節,將高新區建設成為沈陽市科技創新的策源地、新舊動能轉換的發動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示范區,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沈陽高新區今年將重點突出產業鏈招商,圍繞工業機器人、IC裝備、民用航空、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先進材料、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智能醫療、生物醫藥、眼健康、電子商務等10條產業鏈,深入挖掘產業鏈配套需求及補鏈強鏈延鏈建鏈項目資源,年內將洽談儲備100個相關項目。
沈陽高新區針對每個項目在協議、規劃、土地、征收、排遷和供地等環節存在的問題,實施全流程跟蹤調度,確保項目推動各環節工作不斷檔、責任不缺位,全力加速項目進程。強化“店小二”服務意識,落實招商項目“首席服務官”制度,對重大招商項目建立“一個項目、一個領導、一個專班、一套機制”的分包工作機制。實施項目建設預警機制,充分研判項目建設中存在的潛在問題,及時預警,提前解決,避免錯失問題解決窗口。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力、競爭力,更是創造力和驅動力。今年,沈陽高新區將充分釋放政策紅利,完善《沈陽高新區產業促進20條》中的“0235”政策,嚴格入孵審核、放寬政策兌現限制,促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加速集聚;研究制訂《新型產業研究院落地支持政策》《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政策》《細胞和精準治療產業扶持政策》等一系列工作細則(政策措施),推動相關產業鏈項目加速集聚;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平臺建設,采用“信用+監管”承諾制,實行投資和貿易便利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技術、管理、人才、資本創新要素集聚;啟動金融創新工作,圍繞企業、產業鏈搭建金融保障鏈,圍繞創新鏈搭設金融服務鏈,建立企業白名單,構筑政府、銀行跟園區三方共建的金融創新體系。
在沈陽市即將掀起項目建設熱潮之際,沈陽高新區已蓄足力勢、整裝待發,以嶄新的面貌和飽滿的熱情吹響了招商和項目工作“集結號”,為“十四五”開門紅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