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林,高嘉锜,黃 朵,黃慶專,陳敦炳
(1.福建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2.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泉州供電公司,福建 泉州 362000;3.福建華電邵武能源有限公司,福建 邵武 354000)
隨著我國能源結構向低碳綠色優化轉型,核電得到了快速發展,光電和風電更是以其可再生、零碳排放等無可比擬的絕對優勢呈爆發式增長。這些新能源的迅速崛起,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清潔電力,但光電和風電間歇波動性的特點也給社會用電需求放緩形勢下的我國電網帶來了更大的調峰壓力,部分地區電網在負荷低谷時段因備用調峰容量嚴重不足,電網中占比越來越大的核電機組不得不長期低負荷運行參與深度調峰。
核電汽輪機的低壓末幾級(特別是最末級)屬大扇度級,其徑高比(θ=db/lb)較小,在低負荷下運行時很容易落入小容積流量工況,可能導致級由透平工況變為鼓風工況,使級的有效功率變為負值,低壓缸排汽溫度急劇升高,末級動葉出口邊遭受水沖蝕,葉片振動加劇,甚至誘發葉片顫振,這些都將嚴重影響著核電汽輪機的安全經濟運行。
汽輪機變工況運行時,流經某級噴嘴和動葉的容積流量可用相對值分別表示如下:

式(1)、(2)中:G,G1分別表示設計工況和變工況下級的蒸汽質量流量,kg/s;v1,v2與v11,v12分別表示設計工況和變工況下噴嘴和動葉出口蒸汽的比容,m3/kg[1]。
通過觀察容積流量減小時大扇度級內的流線變化情況可知,在相對容積流量逐漸減小的過程中,都是動葉后根部先出現渦流并在葉根出現脫流,進而這一渦流區域和脫流高度都隨容積流量的進一步減小而增大,然后靜、動葉間軸向間隙外緣也開始出現渦流,再后這兩個渦流又都隨容積流量的進一步減小而增大。在容積流量減小過程中,動葉根部開始出現脫流及其后容積流量更小的的工況即為級的小容積流量工況[1]。
通過觀察實測某核電汽輪機末級流線圖,可以發現容積流量進一步減小時,脫流會發展到前面的級,即脫流沿徑向和軸向的深度都將隨相對容積流量的減小而加劇[1]。
由流體力學可知,產生渦流的必要條件之一是出現軸向擴壓流動,因此,渦流必將發生在軸向擴壓區[2-3]。
對小容積流量工況下的某大扇度級進行計算,可知,在同一級內,靜葉出口壓力(p11)、動葉進口壓力()和動葉出口壓力(p21)沿葉高由葉根向葉頂都在逐漸增大,且容積流量越小,壓差(-p11)和(p21-)越大,靜、動葉間軸向間隙外緣和動葉根部處的渦流越嚴重。
在汽輪機的變工況中,在容積流量較大的工況范圍內,汽輪機各級均能對外做出有效功(即輪周功),級的這種工況稱為透平工況;隨著容積流量的減小,級能對外做出的有效功逐漸減小,當容積流量減小到某一數值以下,級非但不對外做功,反而還要消耗轉子的機械功,級的這種工況稱為鼓風工況;在鼓風工況與透平工況之間的工況稱為級的過渡工況,此時級既不對外做有效功,也不消耗轉子的機械功[1]。
因汽輪機低壓缸末級通流面積最大,在容積流量下降過程中,末級最先達到鼓風工況;隨著容積流量進一步減小,次末級的通流面積與容積流量相比也嫌太大時,次末級也達鼓風工況。如此逐級向前推進[1]。
小容積流量工況下,較大的沖角容易造成葉片表面附面層分離,導致流動損失增大,級效率下降,同時,大沖角所引起的附面層大分離還會加劇葉片上的汽流激振,造成葉片疲勞損壞。實踐證明,正沖角所造成的級的損失大于負沖角,究其原因,主要是負沖角所造成的附面層分離更多地發生在葉片內弧面上,而正沖角則更多地發生在葉片背弧面上,由于內弧面上是順壓流動,附面層分離不會向下游擴展,而背弧面上為逆壓流動,附面層分離會在逆壓力作用下進一步向下游擴展,帶來較大的損失。
級在鼓風工況所消耗的機械功將轉變為熱能去加熱蒸汽,蒸汽再去加熱通流部分各部件。在Gv2減小過程中,低壓缸各級,尤其是末幾級出現鼓風工況早,因其葉片長,鼓風耗功大,低負荷下的蒸汽流量不足以帶走動葉鼓風產生的熱量,易引起低壓缸排汽溫升過高,致使低壓缸發生較大變形,導致動靜間隙改變增大,嚴重時會引起機組振動、動靜碰磨等嚴重后果[8]。
小容積流量工況下,末級動葉后根部的渦流卷吸著級后的濕蒸汽倒流入動葉通道,其帶入的水滴將對動葉根部出口背孤面產生侵蝕,使應力水平本已很高的末級葉片強度被削弱,危及葉片的安全。
核電汽輪機低壓末級葉片長達2 m左右,葉片長度的增加使其剛性下降,葉頂圓周速度處于跨音速甚至超音速區域,加之因機組參與調峰而使葉片常在小容積流量大負沖角工況下運行,可能造成附面層與葉片表面大尺度脫離,誘使葉片發生失速顫振而損壞[8]。
實驗表明,在容積流量Gv2減小的過程中,當靜、動葉間軸向間隙開始出現渦流時,級就已進入了過渡工況。因此,為延緩過渡工況的出現,擴大透平工況的流量范圍,應采取相應措施推遲渦流的產生。
(1) 噴嘴外緣擴張角不宜過大,以免在大負沖角下發生脫流。
(2) 采用扭葉片的大扇度級,其葉片幾何進口角β1g=90°的截面把葉片分為反動度作相反變化的兩個部分:β1g=90°截面以下,容積流量 減小時反動度減小;β1g=90°截面以上,容積流量Gv2減小時反動度增大。如此,葉頂的設計反動度若是太大,則小容積流量工況下噴嘴比焓降太小,大負沖角下噴嘴易形成擴壓區,故葉頂設計的反動度不宜過大;同時,根部的設計反動度若是太小,則在小容積流量工況的大負沖角下容易使動葉根部脫流,故葉根設計的反動度不宜過小。綜上所述,從減緩脫流,增大透平工況流量范圍的角度考慮,應使反動度沿葉高變化盡量小。
(3) 采用扭葉片的大扇度級,其葉片β1g=90°的截面越靠近根部,小容積流量下動葉根部越容易發生脫流;β1g=90°的截面越靠近葉頂中的A點上移),則靜、動葉間軸向間隙外緣的擴壓區隨之縮小,且壓差(p11'-p11)也隨之減小,渦流減弱。因此,在設計制造時,動葉的β1g=90°截面應盡量移向頂部。
為了防止小容積流量工況下低壓缸排汽溫度過高,可以在低壓缸末級后裝設噴水減溫裝置(見圖1),在小容積流量工況下,借助末級動葉根部的渦流,把噴水減溫裝置噴出的水滴吸入動葉,并跟隨渦流一起運動而冷卻動葉,從而降低末級和排汽缸的溫度[9]。

圖1 噴水減溫裝置
在小容積流量工況下,葉片之所以容易被誘發顫振,是因為汽流以大負沖角流向動葉造成葉片表面出現附面層分離流動所致。對此,美國西屋公司對葉片的葉型加以改進,使之在低負荷下避免汽流以大負沖角進入動葉(見圖2),從而有效地避免了顫振的發生。

圖2 葉型設計改進
對于核電汽輪機低壓末幾級長葉片,可采用如
圖3所示的整體阻尼圍帶和凸臺拉筋的葉片結構。初始安裝時,相鄰葉片的圍帶和拉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運行時,葉片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引起葉片扭轉恢復變形,使相鄰葉片的拉筋和圍帶的工作面相互接觸。當葉片在汽流激振力作用下產生相對運動時,相鄰葉片的阻尼圍帶和凸臺拉筋接觸面間的摩擦作用耗散了振動能量,降低了葉片的振動幅值,起到了一定的減振作用。同時,通過相鄰葉片的圍帶和拉筋工作面的相互接觸,呈現了整圈連接狀態,增加了葉片的剛度,減小了葉片的振動響應,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抵抗氣流激振的能力,避免葉片因顫振而損壞[9]。

圖3 帶整體阻尼圍帶和凸臺拉筋的葉片
核電機組因具有清潔低碳、穩定高效等諸多優勢,并且除定期換料檢修外保持滿功率運行時效率最高,經濟性最好,也最安全,長期以來都是以基荷電源運行。但隨著電力工業結構的調整,光電和風電等強隨機波動性新能源電量的規模化并網,加之近年來社會用電需求放緩,核電機組參與電網調峰已然勢在必行,核電機組的調峰能力已成為影響電網系統安全經濟運行的重要因素。
為應對諸如國家重大節日、極端惡劣天氣、供暖期等情況下電網計劃性短期負荷調節需求,通常需要核電機組以長期低功率運行方式參與電網調峰。但在低負荷下運行時,核電汽輪機的低壓末幾級很容易落入小容積流量工況,嚴重影響著機組的安全經濟運行。然而,我國迄今尚未系統地開展核電汽輪機調峰的相關安全性和經濟性的評價工作,缺少實際操作經驗。基于此,必須加強對按基荷模式設計的核電汽輪機小容積流量工況下的安全性和經濟性的研究,通過改進汽輪機設計,合理調整設備運行方式,確保核電機組安全、經濟地參與深度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