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邢曉靖


隨著全球經貿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1月1日在多國正式生效,中日在養老產業方面的合作交流被強力激活。早已步入老齡化社會的日本,迫切希望將其積累的經驗在中國發揮運用,而與RCEP成員國有著密切經貿往來的中國福建省成為最優選項之一,一批中日合作項目應運而生。
《環球時報》記者日前隨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胡正躍、福建省人民政府顧問李天然一行實地參觀考察福州市國德老年康養中心(如圖①)、對話多位中日兩國的專家學者發現,日本較為成熟、中國較為薄弱的養老產業或成為RCEP生效后中日合作的突破口。同時,進行本土化改革、尋求專業人士推動,也是項目落地的重中之重。
“家一般的感覺"
從《環球時報》記者入住的西湖大酒店,驅車20多分鐘即可到達位于倉山區的福州市社會福利中心。該中心由福州市財政投入3.66億元興建,占地38.67畝,總建筑面積36459平方米,設置床位約1350張,是目前福州市最大的養老機構。中心內設有福州市國德老年康養中心和與之配套的福州國德醫院。
一走進園區,《環球時報》 記者首先注意到了幾棟“住宅樓”,各家各戶的陽臺上曬滿了床單、衣物。走進94歲官來寶老人的房間,里面床、衣柜、桌椅、電視等家電一應俱全,還有獨立衛浴間,看起來和普通入家別無二致。這不禁讓記者想起一位日本養老專家說過的話:好的一養老院就應該營造出“家一般的感覺”。
房間里隨處可見的扶手、浴室里的洗澡椅、掛在床頭的提示卡片,透露出這里與普通人家的不同之處。在官來寶老人的卡片上,寫明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提示其飲食應,低糖低鹽,被列為“照護重點”。
90歲的尤永泉住在一個三人間,《環球時報》記者前去參觀時,他正在和91歲的室友聊得熱火朝天。尤永泉說,他原本是福州人,年輕時在外闖蕩,香港、臺灣的養老院都住過,最后落葉歸根回到福州,想不到這里的條件“一點都不比外面差”“費用還更便宜”。
《環球時報》 記者曾赴日本千葉縣一家名為柏小羊園的養老院進行采訪,這里每人每月費用為18萬日元(約合1萬元人民幣),管吃管住。木過,老人若想出門,需要租車、雇同行護工,這些都需要按小時額外支付費用。對比之下,國德老年康養中心的價格顯然更具吸引力。每月費用根據老人護理等級和房型從2990元至5280元不等,包括一日三餐,老人出行的用車和護工陪同,不需要另外付費。
“網紅”“麻神”“暮年愛人”
在“高齡海嘯”席卷全球的當下,日本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養老產業發展較為成熟。日本著名人口學家、內閣府民間議員、中央大學教授山田昌弘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日本的解決方案和經驗教訓或許可供參考借鑒,但中國的養老產業需要基于本國國情進行改善和創新。
這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教授、留日經濟學博士王橋的觀點不謀而合。王橋對《環球時報》 記者說,中日在政策上可以互相借鑒,特別是日本建立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可給予需要長期護理的老年人一定保障。但是,中國有自己的國情,不能完全照搬日本模式,中國現在有一些養老機構也做得很好,可以放心養老。
本土化改革也在福州市國德老年康養中心得到體現。“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瞭亮的歌聲隨著鋼琴伴奏,在空氣中蕩氣回腸。在公共活動區域,幾位老人聚在一起齊聲合唱,一位老爺爺的手指在琴鍵間起舞。旁邊的麻將桌幾位老人“砰”“砰”打得飛起,再現“養老院版麻神”。頗為靦腆的“杭州大爺”為追尋“暮年愛人”毅然南下,住在同一家養老院時不時撒上一把“狗糧”……
“中國人愛熱鬧,最怕寂寞!”福州國德養老集團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新國對《環球時報》 記者說,“五花八門的活動貫穿養老院全年日程,運動會、生日會、詩詞大會、‘抓娃娃'大會等層出不窮”。護工們也會給養老院老人拍攝一些生活日常,還包括一些醫療場景,.受到很多網友喜愛,有個80多歲的老大爺還因此成了“小網紅”。
實際上,中國也在積極吸取日本養老產業中的經驗教訓。在供需嚴重失衡的日本,養老院可謂“一床難求”。日本柏小羊園常務理事馬場真子透露稱,該園僅有90個床位,卻有300余位老人等待入住,排隊的話要好幾年。而“工作累、薪資低”導致護工的流動率很高,這也讓養老機構頗為頭疼。
鄭新國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稱,國德老年康養中心設有千余張床位,“等位”時間約為3個月至半年。養老護工的月薪約為5000元至6000元,若晉升為醫療護工',每月薪資可升至8000元至9000元。“還有其他一些補貼,我們會想方設法留住護工,因為養老機構人員組成穩定的話,當地政府會按照人頭給予相應補貼,”鄭新國說。當地政府的支持還表現在盡可能為老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幫助。比如,在養老院門口開設直通地鐵站的公交專線,方便全自理老人出行。
合作要靠專業人士“拆墻”
福建省政府經濟社會發展顧問、駐日本大阪前大使銜總領事李天然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目前正在推動福建和日本神戶大學合作建立“中日老年智能與健康研究中心”,共同開展老年癡呆癥方面的研究。借鑒日本技術和管理經驗,下一步將推動福建與松下公司合作,共同打造養老社區項目建設和養老人才培養。
李天然表示,要通過這些合作項目,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并結合國內實際情況,推動福建乃至全國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同時開展養老服務業的創新與探索。切實將合作成果輻射至RCEP其他成員國家。
“這幾點內容都非常重要,養老是日本較為成熟、中國較為薄弱的產業,RCEP正式生效后,可以成為中日之間率先突破的領域,合作前景廣闊。”王橋同時提醒說,但是必須由了解中日兩邊實際情況的專業人士推動。
這位中日養老領域專家舉例稱,曾有一家日本福岡的公司在杭州興建養老院時,試圖原封不動照搬日本模式,結果處處碰壁,將原本一年就能開業的合作項目搞黃了。
王橋強調,中日雖然是鄰國,但談起合作中間還隔著一層“紙墻”,需要通過深入溝通捅破。尤其是兩國法律法規、政策制度等都有不同,在對接合作的過程中如何疏通,都必須借助專業人士“拆墻”,避免“好心辦壞事”。▲
環球時報202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