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新工廠》周刊網站1月20日文章,原題:中國化妝品市場全面重組中國消費者正在轉向本土品牌,化妝品市場的演變證明了這一點。法國法尚設計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馬修?羅切特-施耐德說,過去三年,中國本土品牌銷量呈爆炸式增長,新冠疫情在其中起到了催化劑作用。
奢侈品大數據公司Luxurynsight的創始人喬納森?西博尼表示,去年全球美容(化妝品和護膚品) 市場規模達到1758億歐元,其中中國占23%。中國市場的變化比世界其他地區快得多。從現在到2025年,中國市場的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4.3%,市場份額將增至31%。包裝系統供應商Aptar的經理楊春佳義也認為,C-Beauty(中國美妝潮流)和愛國主義消費正在蓬勃發展,而本土品牌抓住了機會”。在此背景下,歐萊雅、資生堂、路威酩軒等外國化妝品集團都受到了本土新興品牌的挑戰。
羅切特-施耐德建議,希望在中國立足的外國品牌“在擁有法式風格的同時,給自己起一個漂亮的中文名字他說,對于外國普通化妝品企業來說,與本土品牌合作將被視為一種尊重。對于著名品牌而言,應當表現出謙遜,不要顯得投機取巧,因為“涉及當地文化的不適宜公關可能會引發誤解”。
法尚創意公司創始人埃利?帕珀尼克說:“中國本土品牌善于借助數字化手段,微信、抖音等社交媒體的營銷作用越來越大。而西方品牌不總是理解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動機,中國人并不是為了顯示自己有錢而選購大品牌,消費的背后存在對品牌的熱情和喜愛。這種關系非常牢固,就像朋友一樣?!薄ㄗ髡呗謇?魯塞爾,趙風英譯)
環球時報202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