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生,黃彭,曲佳琳,李希,張姍
1.鄭州市中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2.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臨床重點學科實驗室,遼寧 大連 116011;3.河南睢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睢縣 476900;4.濰坊市中醫(yī)院,山東 濰坊 261000;5.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中藥化學生物學作為中藥化學和生物學的交叉而形成的新興學科,是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以生物信息學為工具,研究中藥活性成分小分子作用靶點和對生命過程的調控作用[1]。中藥生物化學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為中藥活性成分的鑒定和篩選、靶點群的發(fā)現、作用靶點的生物學研究。小青龍湯出自《傷寒論》,由麻黃、芍藥、細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等中藥組成,具有辛溫解表、溫肺化飲之功效,用于治療外寒里飲證。現代常用其治療咳嗽、哮喘、支氣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肺源性心臟病、肺間質纖維化、肺癌等肺系疾病[2]。研究表明,小青龍湯在治療哮喘[3]、慢性支氣管炎[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等肺系疾病方面確有療效。本文基于中藥化學生物學系統理論探討小青龍湯和肺系疾病靶點群及生物學機制。
1.1 小青龍湯活性成分篩選及其靶點預測小青龍湯各味藥成分從中藥系統藥理學平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http://lsp.nwu.edu.cn/tcmsp.php)收集,基于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xcretion,ADME)特性,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和類藥性(drug-likeness,DL)作為篩選指標,篩選閾值設定為OB≥30%,DL≥0.18[6]。
基于篩選的活性化學成分,通過以下3種方法預測成分相關靶點:①TCMSPT,設定“Source”來源于“DrugBank”,DrugBank是一個生物信息學和化學信息學資源,涵蓋了藥物及其機制、相互作用關系和靶點信息,具有較高的數值可信度。②采用Pub-Chem數據庫檢索成分Canonical SMILES,從Swiss Target Prediction(http://www.swisstargetprediction.ch/)預測相關靶點。根據其結果相關性,設定“probability≥0.5”[7]。③從PubChem數據庫查詢其2D結構,保存為SDF格式,然后將化合物上傳到PharmMapper(http://lilab-ecust.cn/pharmmapper/)服務器。PharmMapper是一個藥效團匹配與潛在識別靶標在線平臺,能夠進行基于藥效團模型的成分潛在靶點預測,根據其結果相關性,選取“Norm Fit≥0.95”的靶點進行下一步分析[8]。最后通過Uniport(https://www.uniprot.org/)數據庫將成分所對應的蛋白名稱轉化為基因名,限定物種為“human”,從而獲取活性成分相應靶點。
1.2 肺系疾病相關靶點獲取以肺部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和間質性肺疾病為關鍵詞從以下數據庫中獲取肺系疾病相關靶點:①DisGeNET(http://www.disgenet.org/)數據庫;②GeneCards(https://www.genecards.org/)數據庫;③CTD(http://ctdbase.org/)數據庫。
1.3 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網絡的構建靶點通常不是作為單一個體發(fā)揮作用,而是作為動態(tài)網絡中的成員發(fā)揮著整體協同作用。研究表明,PPI網絡在許多生物學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研究靶點群之間相互作用,對進一步探討其潛在作用機制至關重要。為了獲取靶點PPI網絡,通過STRING(https://string-db.org/)數據庫對靶點群間的關系進行分析[9],進一步揭示網絡中的關鍵靶點。
為了更好地展示靶點群之間的關系,采用Cytoscape3.2.1軟件進行網絡構建并可視化處理。Cytoscape作為一個開源軟件,將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網絡與其他分子狀態(tài)集成到一個統一的概念框架中。此外,運用Cytoscape3.2.1中插件“Network Analyzer”功能對網絡進行分析,可以獲得自由度(Degree)等網絡拓撲參數分用以析網絡節(jié)點重要性。在一個網絡圖中,“節(jié)點”表示中藥、成分、靶點或疾病,“邊”是代表著兩個節(jié)點之間的聯系,節(jié)點的“度”是指與之相連的邊的數目,度值越大,表明活性成分通過該靶點發(fā)揮的治療作用越大[10]。
1.4 基因本體論(gene ontology,GO)生物學過程分析運用Metascape(http://metascape.org/gp/index.html#/main/step1)對潛在作用靶點群進行基因本體論生物過程分析。Metascape作為一個整合了GO、Drugbank等數據庫的在線工具,可用于生物過程注釋分析,并且具有較高的時效性[11]。將上述潛在作用靶點導入Metascape,設置“species”為“Homo sapiens”,進行生物學過程分析。
1.5 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為進一步闡明小青龍湯治療肺系疾病作用機制的異同,通過生物學信息注釋數據庫DAVID(https://david.ncifcrf.gov/home.jsp,V6.8)對潛在作用靶點進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12],設定“Background”為“Homo sapiens”,根據通路富集結果,并以P<0.05作為顯著功能和通路的臨界值。
1.6 分子對接通過對小青龍湯治療肺系疾病的靶點和機制急性網絡拓撲學分析之后,篩選出度值較高的靶點和化合物后,運用SYBYL-X2.0軟件進行分子對接驗證。首先從RCSB蛋白質數據庫(http://www.pdb.org/)下載候選蛋白的晶體結構(http://www.pdb.org/),從PubChem數據庫中下載活性成分的SDF格式文件,通過軟件進行去水、加氫和格式轉換,計算活性化合物和靶點的結合分數,對接得分≥5分表示化合物與其靶基因之間有較好的結合作用。
2.1 小青龍湯活性成分篩選和靶點預測小青龍湯各味中藥成分從TCMSP收集,基于藥物ADME特性,篩選閾值設定為OB≥30%,DL≥0.18,共獲得的靶點為:半夏13個,甘草93個,干姜5個,桂枝7個,麻黃23個,芍藥13個,五味子9個,細辛8個。基于所篩選的活性成分,從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PharmMapper預測得到成分相關靶點。
2.2 肺系疾病相關靶點的整理從DisGeNET、GeneCards和CTD數據庫收集肺系疾病靶點,肺部感染共8 900個靶點、慢性支氣管炎共1 867個靶點,肺氣腫共1 331個靶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共6 869個靶點,肺源性心臟病共9 847個靶點,間質性肺疾病共4 076個靶點。
2.3 PPI網絡的構建和靶點群分析探討在肺部感染的誘因下,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阻肺、肺心病作為疾病的漸進性發(fā)展過程,將成分靶點映射到肺部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阻肺、肺原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靶點中,獲取交集67個靶點,采用STRING數據庫獲得靶點之間的關系,通過Cytoscape構建PPI網絡圖,見圖1。從圖中可以看出,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絲氨酸/蘇氨酸蛋 白 激 酶(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1,AKT1)、TP53和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靶點位于最內圈,可能是發(fā)揮主要治療作用的靶點,將成分靶點映射到肺部感染、間質性肺炎和肺心病,獲取160個交集靶點群,通過STRING和Cytoscape軟件構建網絡圖,見圖1,從圖中可以看出,AKT1、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TP53、IL-6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APK3)等靶點位于最內側,可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為了研究小青龍湯在肺系疾病中的靶點群及作用機制的異同,將上述靶點群融合,去除重復靶點,共獲得162個靶點,其中包含65個交集靶點。如圖1所示,在這些靶點中,AKT1,VEGFA,IL-6,TP53和TNF等靶點具有較高的度值。基于肺部感染,從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到肺心病,CHRM1和GSTM2獨立于交集之外,占交集靶點群的2.99%,涉及到其他靶點較少,主要和肺部感染有關。然而,從間質性肺炎到肺心病,VCAM1,PGR,MCL1和PIK3R1等95個靶點獨立于交集靶點群之外,占交集靶點群59.38%。因此,除外肺部感染之外,間質性肺疾病和其他靶點相關性比較大,可能存在著其他的作用機制。

圖1 小青龍湯在肺系疾病中的靶點群
2.4 基因本體論(Gene Ontology,GO)生物學過程異同分析采用Metascape在線分析平臺,對上述67個和160個靶點群分別進行生物學過程分析,肺部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交集靶點群共獲得99條生物學過程(P<0.001),肺部感染、間質性肺炎和肺心病獲得125條生物學過程(P<0.001),見圖2。通過映射分析,兩者共存在79條共同的生物學過程,主要涉及缺氧反應、凋亡過程的調控、MAPK級聯的調控、一氧化氮生物合成過程的調控、細胞遷移的調控、細胞增殖的調控、炎癥反應、成纖維細胞增殖的調控、細胞對缺氧的反應、對氧化應激的反應、白細胞遷移、自由基清除、ROS代謝過程的正調控、中性粒細胞趨化性等生物過程。除此之外,肺部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涉及體液免疫反應、谷胱甘肽代謝過程、NF-κB轉錄因子活性的調控等20條生物過程,占全部生物過程的20.22%,肺部感染、間質性肺疾病和肺源性心臟病涉及RAS蛋白信號轉導、細胞老化、地塞米松激發(fā)的細胞反應、類固醇生物合成過程、細胞對有機環(huán)化合物的反應、白三烯生物合成過程、肺發(fā)育等46條生物學過程,占全部生物過程36.8%。因此,在小青龍湯治療肺系疾病的生物學過程,相同之處就是肺部感染,不同之處可能是疾病發(fā)展所特有的,其機制還需進一步研究。

圖2 小青龍湯治療肺系疾病生物學過程
2.5 KEGG通路富集分析為了研究靶點群在肺系疾病中的作用機制,將67個和160個靶點進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見圖3。肺部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中67個靶點有45個靶點涉及36條通路,甘草在中藥中的度值最大,其次是麻黃、半夏、細辛、桂枝、五味子、干姜、芍藥,槲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teolin)和(kaempferol)等成分最有較高的度值,PTGS2,NOS2,PPARG,MAPK14,ADRB2PIK3 CG、MAPK1和NOS3等靶點的度值最高,在富集到的通路中,PI3K-AKT信號通路具有較高的度值,其次是Focal adhesion,TNF信號通路。
如圖4所示,肺部感染、間質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中160個交集靶點有86個參與了38條通路,甘草在中藥中的度值最大,其次是麻黃、半夏、細辛、桂枝、五味子、芍藥、干姜,槲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teolin)和山奈酚(kaempferol)等成分最有較高的度值,PTGS2,NOS2,GSK3B,PPARG,CDK2,MAPK14,F10,CCNA2和PI3KCG等靶點的度值最高,在富集到的通路中,PI3K-AKT信號通路具有較高的度值,其次是Focal adhesion、TNF信號通路。
將圖3和圖4的靶點和通路進行融合,對比其中的異同,如圖5所示,共計獲得相同靶點42個,其中,MAPK1、MAPK13、PIK3CG、AKT1和MAPK8等靶點具有較高的度值;相同通路31條,其中PI3KAkt信號通路、TNF信號通路和MAPK信號通路等具有較高的度值。在這些共同的靶點及通路之外,肺部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涉及Estrogen信號通路、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和Jak-STAT信號通路等,肺部感染、間質性肺炎和肺心病涉及cGMPPKG信號通路、p53信號通路、Leukocyte transendothelialmigration和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等。

圖3 肺部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交集靶點群通路富集分析

圖4 肺部感染、間質性肺疾病和肺源性心臟病交集靶點通路富集分析

圖5 小青龍湯治療肺系疾病的靶點和機制的異同
基于度值最高的PI3K-AKT信號通路,對小青龍湯活性成分進行反向提取并構建網絡,并運用分子對接對活性成分和靶點的結合作用進行研究。通過反向提取和網絡構建,見圖6。小青龍湯中甘草、麻黃、細辛等通過槲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teolin)和黃芩素(baicalein)等活性成分,作用于PI3KCG,NOS3和TP53等靶點群,介導PI3K-AKT信號通路在肺部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間質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疾病的治療中發(fā)揮作用。為了驗證活性化合物和靶點群之間的結合作用,經拓撲學數據分析,對活性成分度值較高的槲皮素和靶點群(標黃)進行分子對接,MAPK1和VEGFA對接得分較高,為了更好的進一步確保結果的合理性及準確性,將治療抗感染藥物哌拉西林(piperacillin)、β2受體激動劑沙丁胺醇(salbutamol)和MAPK1,VEGFA進行分子對接,對接得分見圖7,其對接構象見圖10。

圖6 小青龍湯治療肺部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中的PI3K-Akt信號通路

圖7 小青龍湯治療肺部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疾病中槲皮素、哌拉西林、沙丁胺醇與靶點群分子對接得分
如圖8所示,小青龍湯中甘草、麻黃、細辛等各味藥通過槲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teolin)和山奈酚(kaempferol)等活性成分,作用于CDK2、GSK3B和PIK3CG等靶點群,介導PI3K-AKT信號通路在肺部感染、間質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疾病的治療中發(fā)揮作用。為了驗證活性化合物和靶點群之間的結合作用,對活性成分度值較高的槲皮素和靶點群(標黃)進行分子對接,見圖9,CDK2和PTK2對接得分較高,對接構象見圖10,為了更好的進一步確保結果的合理性及準確性,將治療抗感染藥物哌拉西林(piperacillin)、β2受體激動劑沙丁胺醇(salbutamol)和MAPK1、VEGFA進行分子對接,對接得分見圖9,其對接構象見圖10。

圖8 小青龍湯治療肺部感染、間質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中的PI3K-Akt信號通路

圖9 小青龍湯治療肺部感染、間質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疾病中槲皮素、哌拉西林、沙丁胺醇與靶點群分子對接得分

圖10 槲皮素、哌拉西林、沙丁胺醇和MAPK 1、VEGFA、CDK2和PTK 2分子對接構象
2.6 基于PI3K-AKT信號通路研究小青龍湯治療肺系疾病機制對靶點群進行通路富集分析,共計獲得相同靶點42個。其中,MAPK1,MAPK13,PIK3CG,AKT1和MAPK8等靶點具有較高的度值;相同通路31條,其中PI3K-AKT信號通路、TNF信號通路和MAPK信號通路等通路具有較高的度值。基于度值最高的PI3K-AKT信號通路,小青龍湯中甘草、麻黃、細辛等各味藥通過槲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teolin)和黃芩素(baicalein)等活性成分,作用于PI3K、NOS3和TP53等靶點群,介導PI3K-Akt信號通路在肺部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間質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疾病的治療中發(fā)揮作用,槲皮素、木樨草素和黃芩素歸屬于黃酮類化合物,在體內外均具有抗炎活性[13-15],分子對接結果槲皮素和MAPK1對接得分較高。通過PI3K-AKT信號通路結合靶點群進行綜合分析,在肺部出現損傷后,大量ROS產生,可導致線粒體膜損傷和細胞色素C的釋放,介導多功能轉錄調節(jié)因子NF-κB調節(jié)TNF-α、IL-1β、IL-6等炎癥因子的釋放,致使中性粒細胞浸潤,見圖11。研究表明,小青龍湯在慢性阻塞性肺損傷中通過降低NF-κB蛋白表達,減輕氧化應激損傷和炎癥反

圖11 基于PI3K-AKT信號通路研究小青龍湯治療肺系疾病機制圖
應[16]。
肺部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間質性肺疾病屬于中醫(yī)學“咳喘”“痰飲”“水氣”“腫脹”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痰飲內停,外邪犯肺,肺失宣降,則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留于氣道,發(fā)為咳喘,病機為本虛標實,本虛指氣陰虧虛,標實指痰瘀交阻,水飲內停。小青龍湯中麻黃、桂枝相須為君,發(fā)汗散寒以解表邪,麻黃宣肺平喘,桂枝化氣行水,可改善呼吸困難,喘促、胸悶等肺氣阻遏之象;干姜、細辛為臣,溫肺化飲,兼助麻黃、桂枝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飲,脾肺本虛,若純用辛溫發(fā)散,恐耗傷肺氣,故佐以五味子斂肺止咳、芍藥和養(yǎng)營血,配合宣通肺氣藥物,具有改善血液循環(huán),糾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紫紺現象,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亦為佐藥,使呼吸道炎性分泌物減少。本方還可以護衛(wèi)正氣,五味子、甘草可益氣陰、補不足,體現了本虛標實,急則治標的原則。此方配伍特點是“散中有收,開中有合”,使風寒解,水飲去,宣降復,則諸癥自平。
本研究基于TCMSP數據庫,對小青龍湯中化學成分進行活性篩選,通過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Pharmmapper數據庫篩選獲得共248個活性靶點,采用數據庫分別檢索肺部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間質性肺疾病相關靶點。基于肺部感染,通過映射分析、PPI網絡構建及拓撲學數據計算,在65個交集靶點中,AKT,VEGFA,IL-6,TP53和TNF等靶點具有較高的度值,AKT包含3種密切相關的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AKT1、AKT2和AKT3),通過一系列下游底物的絲氨酸和/或蘇氨酸磷酸化來調節(jié)代謝、細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等許多過程,在煙熏聯合脂多糖氣管滴注誘導氣道慢性炎癥的大鼠模型中[17],加味小青龍湯通過調節(jié)肺臟AKT1 mRNA表達,減輕大鼠肺組織的病理形態(tài)學的損傷,保護COPD大鼠。IL-6是細胞因子網絡中的重要成員,在急性炎癥反應中處于中心地位,IL-6產生后誘導產生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生成,與炎癥性疾病及感染程度直接相關。TNF-α是由單核巨噬細胞產生,與機體炎癥密切相關,在臨床觀察性試驗中[18],小青龍湯通過降低血清TNF-α和IL-6的表達水平發(fā)揮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作用。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能夠降低細胞外基質,MMP-9作為MMPS家族重要成員,給予小青龍湯治療慢阻肺患者后可誘導痰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降低,還可誘導痰MMP-9水平也降低[19]。作為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展的終末階段,而肺部感染會引起心力衰竭急性發(fā)作,導致患者出現端坐呼吸以及大汗淋漓等急性肺水腫的表現。此外,部分間質性肺疾病可能與感染有關,感染也是急性加重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間質性肺疾病的治療中,雖然沒有較多的文獻研究關于疾病靶點和小青龍湯在間質性肺疾病治療中的作用,但是,小青龍湯在肺部感染中的治療作用值得進一步去深入研究靶點和間質性肺疾病之間的關系。
通過對靶點群的生物學過程分析,基于肺部感染的共同生物學途徑主要涉及缺氧反應、凋亡過程的調控、MAPK級聯的調控、NO生物合成過程的調控、細胞遷移的調控、細胞增殖的調控、炎癥反應、成纖維細胞增殖的調控、細胞對缺氧的反應、對氧化應激的反應、白細胞遷移、自由基清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代謝過程的正調控、中性粒細胞趨化性等生物過程。從病理生理學角度分析,肺部感染時可導致肺部呼吸面積明顯減少,導致血液氣體交換功能障礙,從而影響通氣/血流比值失調,并可引起動-靜脈分流增加而導致低氧血癥,造成機體組織缺氧,缺氧致體內ROS增多,發(fā)生氧化應激反應,進而損傷氣道上皮,能夠使抗蛋白水解酶失活,加重肺部微血管中中性粒細胞的聚集,使致炎因子表達升高。此外,氧化應激也可導致肺泡上皮損傷,激活JNK、p38 MAPK激酶通路,從而誘導細胞凋亡。研究表明,在煙霧誘導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實驗模型中,小青龍湯能夠糾正氧化抗氧化失衡,減輕炎癥反應的作用[20],在肺源性心臟病發(fā)病過程中,小青龍湯可以緩解持續(xù)性低氧引起體內氧化應激產物增多,抑制NF-κB轉錄因子活性[21],臨床試驗對比研究表明,通過對寒飲伏肺型肺源性心臟病患者觀察,在吸氧、抗炎、解痙平喘等西藥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小青龍湯治療,能夠提高療效[22]。在間質性肺疾病中,RAS表達產物明顯增多,可能與間質性肺病的發(fā)生有關[23]。
此外,NF-κB可以影響PTGS2的表達,激活MMP2和MMP9,引起中性粒細胞激活和跨內皮遷移,臨床研究表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與單純使用沙美特羅替卡松組相比,給予沙美特羅替卡松粉聯合小青龍湯治療方案,MMP-9水平顯著下降[24]。AKT磷酸化后被激活,p-Akt通過磷酸化激活eNOS,eNOS是合成NO的關鍵限速酶,從而調控NO的生成過程,調節(jié)心血管體內平衡,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松弛,降低血管阻力,減輕心臟負荷,緩解心肺癥狀,小青龍湯能夠產生NO來調節(jié)血管緊張度、血管通透性和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NO分子小且能夠穿過細胞膜到達血管周圍的平滑肌細胞,使血管擴張,對維持肺循環(huán)穩(wěn)態(tài)具有重要意義[25]。趨化因子在肺部疾病炎癥反應中也有關鍵作用,通過調控PTK2的表達,作用于MAPKs信號級聯,進一步調控下游信號的轉導發(fā)揮治療作用。GSK3B屬于GSK3的一種亞型,活化的ATK可通過磷酸化,使GSK3B失去活性,調節(jié)CDK2的表達,小青龍湯可能通過介導PI3K-AKT,調節(jié)GSK3B的表達來發(fā)揮抗炎作用。
基于中藥化學生物學理論,應用生物信息學對小青龍湯中的活性化學成分篩選、靶點預測、生物學過程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分子對接分析發(fā)現,在肺系疾病發(fā)展過程中,氧化應激處于肺損傷的首位,通過抗氧化應激反應,細胞因子作用于Ras,激活PI3K-AKT信號通路,進一步調節(jié)下游靶點,發(fā)揮抗炎、擴血管等作用,在肺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為小青龍湯在肺系疾病中的進一步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