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聯(五冶集團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1900)
以上海梅隴鎮某地塊動遷安置房項目基坑工程為例,在工程緊鄰地鐵和住宅等重要建筑物的及軟土地基的復雜情況下,本工程一層地下室基坑工程施工中,為確保施工質量和周邊建、構筑物施工安全,采用了灌注樁+前撐式注漿鋼管+水泥土攪拌樁基坑支護技術,與常規灌注樁+水平內支撐相比,具有縮短工期、提高效率、節約成本的作用。通過該工藝的施工,為相類似環境下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與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1)本工程地下室施工基坑大致呈矩形,基坑總開挖面積約 76208 m2,基坑外圈圍護周長約 1267 m。本工程基坑的參數如表 1 所示。

表1 基坑開挖匯總表
(2)基坑環境:本工程北側是商業綜合樓,現主體施工已經完成,商業綜合樓地下室以北為地鐵,住宅地下室距離15 號線地鐵控制線最近為 66.5 m,距離地鐵風井最近處為42.9 m。距離綜合商業樓地下室外墻 9 m。東側北段地下室距離用地紅線 3.6~7.2 m,該側紅線外有較多 2~6 F 建筑,且場地標高較高,該位置保護要求較高。東側南段是城市道路,地下室距離紅線 5.0~10.9 m,道路下方有地下管線。
(3)地質簡介:本次勘察所揭示擬建場地土層按其時代、成因、埋藏條件及物理力學性能等因素綜合考慮地基土可分為 7 大層及若干亞層。各層地基土的特征如表 2 所示。

表2 基坑圍護、降水設計參數表
基坑安全等級為三級,基坑東北側環境保護等級為二級,其余側均為三級。
與灌注樁+水平支撐支護技術相比,灌注樁+前撐式注漿鋼管支護技術,具有以下特點:①土方開挖基本不受作業空間影響,可分塊同時開挖,節約工期;②不用做水平支撐,節約了水平支撐和立柱等材料,免除了水平支撐施工和拆除,節約了成本和工期;③前撐式注漿鋼管材料用量較水平支撐大幅減少,且地下結構施工完后部分材料可回收利用,節約施工成本。④大面積基坑施工可根據現場工況靈活選擇不同支撐形式,在保證安全情況下節約成本。
基坑北、東兩邊采用灌注樁+前撐式注漿鋼管+水泥土攪拌樁基坑支護,西、南兩側采用水泥土攪拌樁重力擋墻支護,坑內采用雙軸水泥土攪拌樁墩式加固?;咏邓捎谜婵丈罹c降水,降水深度確保地下水位位于開挖面以下 1.0 m。
北側基坑支護采用 11 m 長 Φ700@900 鉆孔灌注樁+Φ325 mm×8 mm 前撐式注漿鋼管,采用 12 m 長Φ850 mm @1200 三軸攪拌樁作為止水帷幕,水泥摻量為20%,坑內采用 4 m 長 Φ700 mm 雙軸攪拌樁作為坑內加固,壓密注漿作為坑內加固與圍護樁之間的補強。每孔每延米的注漿量,取水泥用量 120 kg。
前撐式注漿鋼管桿體采用 Φ325 mm×8 mm鋼管,長 22 m,插入水平傾角 45°,間距 4.0 m,單管水泥用量≥5 t。注漿漿液采用 P·O 42.5 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一般采用 0.55。前撐式注漿鋼管支撐一端與混凝土冠梁有效結合,另一端插入基坑底部并進行注漿加固處理,角部采用鋼管水平支撐。支護剖面如圖 1 所示。

圖1 支護剖面圖
-1 F,無對撐,排樁設砼圈梁,局部設置角撐,其余位置采用斜撐,基坑支撐體系如表 3 所示。

表3 基坑支撐體系匯總表
施工順序:溝槽開挖→平整施工區域場地→定位放線→振入鋼管→灌注水泥漿→補漿→鋼管與冠梁連接(澆筑冠梁、安裝水平支撐)。
由于現場場地標高高出冠梁頂標高,整個施工區域需開挖一條 50 cm 左右的溝槽,以便成孔施工。并且需平整出 5 m 左右寬的施工區域。
按照圖紙要求采用鋼尺確定孔位以木樁或鋼釬做為標記和編號,與基坑內樁基重合處做適當調整。
鋼管按照圖紙進行加工,焊縫需飽滿平順,采用專用設備將鋼管振入設計標高,鋼管振入前應清除孔內虛土。在鋼管安裝過程中,以震動錘的傾斜角作為校正,嚴格控制成孔的位置和角度偏差,成孔傾角誤差范圍不大于 1%。安裝過程中務必做到準確、均速、平穩。在安設完后應及時注漿。
注漿鋼管在使用前應檢查有無破裂和堵塞,接口處要牢固,防止注漿壓力加大時開裂跑漿。采用分段+約束式注漿工藝,分三次注漿,第一次注漿量為設計注漿量的 60%,第二、三次注漿量為設計注漿量的 20%,每次注漿時間間隔 1.5~2.5 h,注漿流量控制在 20~30 L/min,注漿最終完成的標準以單根樁水泥用量控制(≥6.0 t)。注漿時通過注漿泵加壓,灌入孔底后,緩慢拔出注漿管,然后進行下根樁注漿,間隔 1.5~2 h 再次對前一根樁重復注漿一次,直至砂漿飽滿。
進行鋼管注漿樁靜載荷試驗確定單樁承載力,靜載荷試驗要求:①靜載荷試驗樁的數量:不少于 3 根。②變形按總沉降量 40 mm 控制。③加載方向及加載量:沿注漿鋼管樁軸向方向加載;Φ 325 mm×8 mm 鋼管設計最大加載量按照設計要求確定。④荷載分級要求:分 10 級加載,分級加載間隔時間為 1 h。
注漿鋼管施工完成后,應進行承載性能檢測,檢測時間在注漿結束后不宜少于 28 d,鋼管單樁承載力不應小于設計值。檢測數量在同一條件下≥3 根,且不宜小于總樁數的1%;當注漿鋼管總數在 50 根以內時,不應少于兩根。
本工程地下結構已施工完畢,按照設計和施工規范要求,在基坑開挖及地下室結構施工期間,對建筑沉降及水平位移、坑外地表土體位移、周邊地下管線位移、樁頂的垂直與水平位移、圍護墻體測斜、支撐軸力、坑內外地下水位等項目進行監測,監測數據顯示各項指標數據均在規范允許范圍內,保證了施工圍護結構及周邊建、構筑物施工安全。
以本基坑支護工程為例,和灌注樁+水平支撐支護相比,灌注樁+前撐式注漿鋼管支撐技術節約工期約 20%,降低支護造價約 25%,對于挖深-7.0 m 以內的上海地區大面積基坑施工,本工藝采用基坑支護技術優勢較為明顯。如果基坑開挖深度超過 9.0 m,則注漿鋼管需增加長度或數量將增加較多,施工成本和施工安全均收到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