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欏

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12月份初出現,截止2022年1月,疫情常態化已經持續兩年時間,可以說疫情改變了我們固有的生活方式,為進一步加快出行便捷性,在一系列疫情防控工具的應用中,加速了互利網、通信及信息科技的發展,其中離不開智能手機的應用,一碼通是疫情防控期間一些城市個人出行的電子憑證。
智能手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以下載各種應用APP、可以看電影、聽音樂及玩游戲的手機。手機的網絡是如何來的,一碼通的二維碼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首先來說一說手機網絡原理:無論移動、聯通還是電信,都需要辦理一張SIM卡,手機的通信模塊通過SIM卡會一直與運營商的基站(信號塔)相連接。由于運營商每個基站的位置是確定的,假設這個時候手機連接上了A地一個基站,那么你的手機肯定就在A地所轄范圍內了,那么可以判定這個人自然也在這個區域了。然后,有一天你去了北京,這個時候你的手機就連接上了北京的信號基站了,于是運營商就又知道你到了北京了。這個其實之前我們都有接觸過,比如你去了一個新的城市,運營商會給你發一個這個城市的旅游短信信息,其實就是這個原理。
那么我們現在出行出示的二維碼,是怎么運行的?常見的二維碼為QR Code,最早于1994年被日本公司Denso Wave的騰弘原發明,并且由原來的條形碼改造而來,相比條形碼數據能力存儲能力都大大提升,最先的二維碼是彩色的,主要用來追蹤其公司旗下汽車零部件維修等情況,后來在此基礎上,為了提高工作效率Denso Wave公司又改進出了今天常見的黑白二維碼。
二維碼的生成原理是:用特定的幾何圖形按編排規律在二維方向上分布,采用黑白相間的圖形來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為了讓計算機識別,就要利用計算機內部邏輯,用數字“0”和“1”作為代碼,同時使用若干個與二進制相對應的幾何形體表示文字值信息,白塊表示的就是二進制的“0”,黑塊就是“1”,在QR碼上,不同的區域,則表示著不同的信息。
那么當你每個地方進行場所掃碼時,你的位置以及時間會被上傳到服務器上,和你的“一碼通”賬戶進行了同步。如果有一天有人感染了,或者在某一個位置發現了疑似患者,那么就可以快速定位到這段位置都有哪些人經過,進而就可以對風險進行有針對性的控制了。
那么當用戶體量達到一定峰值會有什么情況發生呢?比如“一碼通”注冊用戶已達4000萬人,日均掃碼量超800萬人次的時候,網絡與平臺就會產生較大壓力,這時候就急需要擴容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