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坤,郭林靜,梁法禹
急性主動脈夾層(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臨床上的一種兇險急癥。近年來該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3],急性主動脈夾層國際注冊數據庫(International Registry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IRAD)報道,AAD總體年發病率為6/10萬[4],在加拿大發病率為4.6/10萬[5],我國的發病率為2.8/10萬[6]。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數據均來自院內登記的病例,不包含院前死亡的病例,真實的發病率會更高。AAD具有發病突然、病情進展迅速、死亡率極高的特點,20%的病人在入院前就已經死亡,30%的病人在住院期間死亡[7]。此外,AAD臨床表現多樣,誤診率及漏診率高,38%的病人在首次就診時被誤診,28%的病人死亡后尸檢才明確診斷[8],而早期首診確診率為15%~43%[9]。如未及時接受治療,AAD病人死亡率以每小時1%~2%的速度增長,24 h內死亡率為33%,48 h上升到50%[10-11]。相反,若能早期診斷并及時治療,可明顯提高病人生存率,使病死率下降18%~27%[12]。因此,早期識別診斷AAD就顯得十分重要。目前國內外雖無有關AAD診斷時間的明確指南,但目前的共識認為診斷時間越短對病人結局及預后越好。由于AAD病情的多樣以及地區間醫療資源的差異,早期診斷仍有不同原因的延遲?;诖耍狙芯烤湍壳皣鴥韧庥嘘PAAD診斷延遲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分析影響AAD診斷時間的特異因素,以期為臨床縮短診斷時間提供參考。
AAD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主動脈內膜撕裂,主動脈腔內的高速、高壓血流從主動脈內膜撕裂口進入中膜,并沿主動脈長軸方向擴展,造成主動脈真假兩腔分離的一種嚴重的病理改變[13]。國內外目前根據病程時間的進展將其分為AAD(發病時間≤14 d)和慢性動脈夾層(發病時間>14 d),這是基于對病人生存率的評估做出的分類。但近年來隨著診斷和治療水平的迅速發展,Booher等[14]通過分析IRAD的數據提出了AAD新的分期:超急性期(<24 h)、急性期(2~7 d)、亞急性期(8~30 d)和慢性期(>30 d),在這4個時間段內,總生存率逐漸降低,死亡率逐漸增加,這種分期更好地反映了與病人死亡率相關的AAD的病情演變過程。
目前,國內外對AAD診斷延遲的定義是指病人從發病到確診的診斷時間延遲或是從病人首次入院到確診的診斷時間延遲。目前,國內外有關AAD診斷延遲的研究以國外居多,國內尚缺乏大規模臨床報道。由于研究人群及各地區間醫療資源的差異,診斷時間也有差異,病人發病到確診的中位時間為0.6~29.0 h,病人首次入院到確診的中位時間為0.50~4.65 h[15-30],詳見表1。Nienaber等[31]提出,AAD病人診斷時間≤4 h為早期診斷。因此,就目前AAD的診斷時間現狀而言,診斷時間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
表1 國內外AAD診斷時間的研究現狀
3.1 年齡 高齡是診斷延遲的影響因素。Hansen等[32]研究發現,高齡往往導致診斷時間延長。Bruna等[28]發現,年齡>65歲和年齡<65歲病人的診斷時間分別為5.0 h、3.7 h,年齡大的病人需要的診斷時間更長。這可能是高齡病人因為語言或認知障礙而難以描述他們發病時所經歷的疼痛,或是疼痛的敏感性差,導致發病后癥狀出現的時間晚,從而產生了就醫延遲,延遲了診斷。此外,高齡意味著更多的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等并發癥,并且在檢查中發現更多的是胸腔積液等非典型表現[33],易被誤診為其他疾病,從而延誤了真正的診斷。
3.2 性別 女性是診斷延遲的重要影響因素。Harris等[21]的研究中,女性和男性病人的診斷時間分別為6.40 h、3.94 h,女性病人的診斷時間更長。分析原因,女性患病年齡比男性更大,50%的女性病人年齡>70歲,且在年齡>70歲的病人中女性AAD患病率是男性的2倍[31],如上所述高齡本身就導致了診斷時間的延長,因此女性會出現診斷延遲。另外,女性在非典型表現方面(如沒有突然的疼痛發作、充血性心力衰竭、昏迷、胸腔積液)相比男性更常見[21,31],使得女性病人更易出現就醫延遲或被誤診、漏診,從而延遲診斷。因此,女性是影響診斷延遲的重要因素。
3.3 首診醫院為非三級醫院 首診醫院為非三級醫院是影響診斷延遲的另一個重要因素[34]。因為AAD發病的相對罕見以及地區間醫療資源分布的不均,能夠獨立開展AAD診療的多集中在各個大醫療中心,而廣大基層醫生缺乏對AAD的??圃\療經驗,這就導致在基層醫院首診的病人早期診斷往往出現誤診或是延遲診斷。此外,受限于基層醫療資源的有限,一些必要檢查的延誤,例如對所有懷疑為AAD的病人行CT血管成像(CTA)檢查是不現實的,以及隨后前往三級醫院轉診的延誤,診斷時間經過上述的不斷延長,最終導致診斷延遲。國外報道,54%的急診室醫生因缺乏對AAD的??圃\療經驗而將AAD誤診為急性冠脈綜合征(ACS)進行治療[35]。黃文軍等[36]也研究發現AAD被誤診的疾病達30種,排名前5位的依次為冠心病、急腹癥、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尿路結石、風濕性心臟病。IRAD報道75%的病人需要轉診[37],需要轉診和不需要轉診的病人診斷時間分別為5.05 h、2.57 h[21]。以上報道都證實了首診醫院為非三級醫院是AAD診斷延遲的重要影響因素。
3.4 既往心臟手術史 既往有心臟手術史的病人出現診斷延遲。IRAD報道,有心臟手術史和無心臟手術史的病人診斷時間分別為18.25 h、4.00 h,特別是曾接受過二尖瓣置換術的病人診斷延遲更為明顯,其診斷時間達到了148.45 h,而沒有此類手術史的病人診斷時間為4.25 h[21]。分析原因,有心臟手術史的病人年齡更大,糖尿病和動脈粥樣硬化、既往心肌梗死等病史更常見[38-39],導致在早期易被誤診為心臟疾病而延遲診斷。此外,可能是先前手術后心臟交感神經系統受損的原因,此類病人典型的胸痛、背痛等臨床表現,尤其是突發性疼痛少見,超過50%的此類病人發病時沒有或只有輕微的癥狀[40],導致病人出現就醫延遲,進而延遲診斷。而且,此類病人出現非典型表現如胸腔積液、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概率是無心臟手術史病人的2倍多,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的概率也增加了2.5倍[38],更易被誤診和更多的診斷性檢查都不同程度造成了診斷的延遲。IRAD報道每6例AAD病人中就有1例有心臟手術史[38]。因此,對于有心臟手術史的病人要警惕其是AAD的可能。
3.5 非典型臨床表現或體征
3.5.1 無痛 無痛是AAD診斷延遲的又一個重要影響因素。Park等[15]研究發現,無痛組和疼痛組病人的診斷時間分別為29 h、10 h。Imamura等[20]的研究顯示,無痛組和疼痛組病人院內診斷時間分別為2.0 h、0.5 h。這些研究表明無痛的病人診斷時間更長。這可能是因為無痛組病人無癥狀或癥狀輕微而常出現就醫延遲,從而導致了診斷的延遲。另外,無痛組病人年齡更大,糖尿病、既往心血管手術史等病史相比疼痛組病人更常見,出現暈厥、腦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胸腔積液等非典型表現或體征也更常見,胸片無縱膈增寬等非典型檢查征象也更多見[15],癥狀的極不典型和病史的復雜以及非典型體征和檢查的表現,這些都加大了鑒別診斷的難度,變相地延長了診斷時間,從而延遲了診斷。因此,以無痛為首發癥狀是AAD診斷延遲的重要影響因素。
3.5.2 腹痛 首發表現為腹痛的病人診斷延遲的時間可達34 h[41]。分析原因,這可能是因為表現為腹痛的病人,包括腸系膜缺血或梗死等源于腹主動脈的內臟分支灌注不良的癥狀更常見,使得病人容易被誤診為腸梗阻、急腹癥等。黃文軍等[36]研究中也證實了首發癥狀為腹痛的病人極易被誤診為急腹癥,其中最常見的誤診疾病為胰腺炎、膽結石、腸梗阻。因此,腹痛是影響AAD診斷延遲的因素之一。
3.5.3 發熱 首發癥狀為發熱的病人更易出現診斷延遲。Harris等[21]的研究表明,發熱和無發熱的病人診斷時間分別為32.5 h、4.1 h。Yuan等[42]的研究發現,發熱病人診斷時間更是達到了28 d。分析原因,在臨床上導致發熱的病因超200種,AAD是其罕見的病因,且AAD特征性發熱與感染性發熱在表現上又有不同,發熱多在夾層發生后48~72 h開始,持續時間超過96 h,每日最高體溫<39 ℃且體溫變化<1.2 ℃,發熱明顯時,病人一般情況良好,且抗菌治療48 h后無緩解[43]。此外,15%的發熱病人僅有發熱而無疼痛[42]。病因的罕見加上癥狀的極不典型使得此類病人很容易被誤診為感染性發熱、結核病等,以及為溯因而導致超量檢查,這些都會造成AAD的診斷延遲。Yuan等[42]研究表明,30%表現為發熱的AAD病人在首診時被誤診,延誤了真正的診斷。因此,以發熱為首發癥狀是AAD診斷延遲的重要影響因素。
3.5.4 CHF 首發表現為CHF也是AAD診斷延遲的影響因素之一。Januzzi等[44]研究發現,有CHF的病人診斷時間達到了24 h。另一項研究中,有CHF和無CHF的病人診斷時間分別為23.28 h、4.07 h[21],也證實了有CHF病人診斷時間更長。分析原因,有CHF的病人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瘤、冠心病等病史更常見,在非典型表現或體征方面,突發性胸痛少見,出現疼痛時程度也通常較輕,還有主動脈瓣反流雜音、胸腔積液、ACS樣心電圖和肌鈣蛋白T陽性也比無CHF病人更常見[24,44],導致CHF病人極易被醫生誤診為心臟瓣膜病或是ACS,進而延誤了真正的診斷。
3.5.5 呼吸困難 呼吸困難是AAD診斷延遲的主要影響因素。表現為呼吸困難的病人大多在12 h后被正確診斷,且導致診斷延遲的風險直接增加了3倍[16]。杜慶霞等[25]的研究也表明,呼吸困難是影響院內診斷延遲的主要因素,證實了有呼吸困難表現的病人更易出現診斷延遲。分析原因,可能是夾層血腫壓迫氣管或肺動脈導致病人呼吸困難、低氧血癥的表現易被醫生誤診為心臟或肺部疾病,如心力衰竭、肺氣腫、肺栓塞等,以及為了鑒別診斷而過多的排除性檢查,從而導致了AAD診斷的延誤。
3.5.6 胸腔積液 胸腔積液是AAD診斷延遲的又一個影響因素。Rapezzi等[16]的研究顯示,有胸腔積液表現的病人,92%在20 h后被正確診斷,且導致診斷延遲的風險增加了4倍。Harris等[21]研究顯示,有和沒有胸腔積液表現的病人診斷時間分別為7.05 h、4.23 h,證實了有胸腔積液表現的病人診斷時間更長。分析原因,可能是胸腔積液的癥狀首先讓醫生考慮為肺部疾病(如肺不張、肺炎、肺結核等)。此外,胸部X線片結果無縱膈增寬等AAD典型征象,而是相對非特異性的胸腔積液,也讓醫生降低了對AAD的懷疑,最終延誤了真正的診斷。
3.5.7 其他 導致AAD診斷延遲的非典型表現或體征還有步行入院、輕微程度的疼痛、暈厥、無脈搏缺失、入院時血壓正常。Hirata等[23]研究發現,步行入院的AAD病人出現診斷延遲,可能是步行入院的方式更易被醫生忽略AAD的診斷而導致診斷時間延長。表現為有輕微程度疼痛的病人診斷延遲的時間可達13 h[21]。首發癥狀為暈厥的病人診斷時間也更長,可能是暈厥更常見于腦卒中、昏迷或意識障礙,容易被誤診為腦血管意外而延長了診斷時間,也可能是由于意識障礙而掩蓋了典型的胸痛和背痛等癥狀,延遲了AAD的識別[23]。無脈搏缺失的病人往往導致AAD的漏診,從而出現診斷延遲[45]。此外,入院時血壓正常的病人也出現診斷延遲,相反出現低血壓、心臟壓塞的病人可更早地得到診斷[21]。
3.6 診斷性檢驗或檢查
3.6.1 心肌肌鈣蛋白陽性 心肌肌鈣蛋白陽性直接導致AAD診斷延遲的風險增加了4倍[16]。Vagnarelli等[46]發現,心肌肌鈣蛋白陽性病人診斷時間延遲了3.5 h。杜慶霞等[25]的研究也表明,心肌肌鈣蛋白陽性是影響AAD診斷延遲的主要因素。這可能是因為心肌肌鈣蛋白陽性作為心肌損傷的特異指標,臨床上更易被醫生首先考慮ACS的診斷,加之夾層累及冠狀動脈時心肌肌鈣蛋白陽性和ACS樣心電圖改變同時存在,更是導致AAD被誤診為ACS[46]。超過1/3的AAD病人在首診時被誤診為ACS[47],從而延遲了真正的診斷。因此,心肌肌鈣蛋白陽性是AAD診斷延遲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3.6.2 ACS樣心電圖改變 ACS樣心電圖改變是AAD診斷延遲的又一重要影響因素。Harris等[21]研究顯示,有和無ACS樣心電圖改變的病人診斷時間分別為23.8 h、4.08 h。Rapezzi等[16]也研究發現,有ACS樣心電圖改變的病人診斷延遲的風險增加了4倍。分析原因,50%的AAD病人會出現ACS樣心電圖[48],表現為ACS樣的心電圖加上胸痛等與ACS相似的癥狀,使得醫生在首診時首先考慮ACS的診斷,而忽略了AAD的診斷。Salmasi等[35]報道,在有胸痛和ACS樣心電圖表現的情況下,97%的急診醫生認為足以診斷ACS。因此,有ACS樣心電圖改變的病人極易被誤診為ACS而延遲AAD的診斷。
3.6.3 胸部X線無縱膈增寬 胸部X線檢查無縱膈增寬延遲了AAD的診斷。Harris等[21]研究表明,胸部X線檢查無縱膈增寬的病人診斷延遲了4.45 h。雖然近年來,診斷AAD首選CT,但在基層醫院胸部X線檢查仍是AAD初步篩查的重要工具,縱膈增寬是AAD胸部X線檢查的典型征象,會引起接診醫生對AAD的高度懷疑,胸部X線檢查無縱膈增寬直接導致接診醫生對病人是AAD的懷疑降低而考慮其他的診斷,同時針對AAD的相關檢查也會同步減少,最終導致AAD診斷的延遲。IRAD報道,21.3%的AAD病人胸部X線檢查顯示無縱膈增寬[49],提示胸部X線檢查無縱膈增寬不能排除AAD的診斷。
3.6.4 其他 其他導致AAD診斷延遲的相關檢驗檢查還有血紅蛋白高、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以及診斷性檢查的數量。Pourafkari等[50]發現,血紅蛋白水平較高的病人容易被誤診,從而延遲診斷,可能是因為夾層破裂出血導致的低血紅蛋白提醒醫生考慮AAD的診斷。Ramanath等[19]報道,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的病人診斷延遲了5.8 h,這可能是因為最初誤診為ACS而導致的檢查從而延長了診斷時間。此外,診斷性檢查的數量過多也會造成診斷延遲[16],可能是醫生在首診時考慮了其他診斷,為確診而導致診斷性檢查的數量增加,但同時也變相延長了AAD的診斷時間,導致診斷延遲。
盡管AAD診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AAD的早期診斷還是比較困難。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AAD發病后除可表現為典型的胸痛、背痛外,也可表現為心肌梗死、腦梗死、胃腸道缺血等不典型癥狀,癥狀的不典型提高了診斷難度,也延長了診斷時間。二是地區間醫療資源分布的差異,廣大基層醫院能獨立開展AAD診療的有限,導致廣大基層醫生對AAD非典型表現缺乏認識,因為AAD非典型表現并不是單一出現的,更可能是包括癥狀、病史、體征、檢查等在內的幾種表現同時出現,基層醫生若是缺乏對AAD非典型表現的認識就極有可能造成首診于基層醫院的病人誤診或漏診而延遲真正的診斷。三是轉診至大型醫療中心的時間延遲,目前已知的數據顯示75%的AAD病人都需要轉診,提示絕大多數AAD病人都有轉診這一時間窗口的延遲,且絕大多數AAD病人都出現在基層醫院,因此,建立一個高效無縫銜接的轉診通道以盡量縮短診斷時間是必須的。AAD的正確診斷依賴于對病人病史、癥狀、體征和檢查的多方面綜合,加上醫生的高度臨床懷疑。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和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美國心臟協會(AHA)推薦AAD風險評分(ADD-RS)結合D-二聚體作為一種快速工具用于AAD的早期篩檢和診斷。但目前還缺乏ADD-RS和D-二聚體用于AAD早期診斷的大規模臨床報道,可能是在基層醫生中的推廣和普及還有待提高。因此,加強AAD的診療知識、經驗在基層醫生中的推廣和普及,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提高AAD病人生存率是極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