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是目前地球上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額頭黑色花紋像“王”字,被稱為“百獸之王”。200萬年前,虎的祖先起源于東亞,即今天中國華南虎的分布區域,后逐漸進化為9個亞種,即:華南虎、西伯利亞虎、孟加拉虎、印支虎、馬來虎、蘇門答臘虎、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20世紀中葉,里海虎、爪哇虎、巴厘虎已滅絕。中國分布有華南虎、東北虎(西伯利亞虎)、孟加拉虎、印支虎(東南亞虎)、里海虎(新疆虎、已滅絕)等5個亞種。

孟加拉虎
體型僅次于東北虎(體型最大的虎種),毛色介于東北虎和華南虎之間,是存量最多的一種虎,且分布最廣
虎喜歡在山地和樹林里生活,也會跑到山脊、矮林灌叢和巖石較多的地方捕獵。平時單獨活動,沒有固定巢穴,有自己的領地,能游泳,但不善于爬樹。游蕩尋食時會在樹干或灌木叢留下抓痕、虎毛、分泌物和尿液等,警告其他老虎這是自己的勢力范圍。
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是虎的繁殖期。母虎懷孕期大約100天,每胎通常生兩只幼崽,6個月后斷奶。母虎帶幼虎生活2~3年,訓練其追蹤、撲殺、搏擊等生存技能。
虎的壽命一般是20~25年,在亞洲幾乎沒有天敵,白天經常潛伏休息,黃昏時外出捕食野鹿、野羊、野牛、野豬、馬鹿、水鹿、狍、麝、麂等有蹄類動物,有時也捕捉鳥類、猴子、魚等。

蘇門答臘虎
生活在印度尼西亞所屬的蘇門答臘島,是現存體型最小的虎種
華南虎是中國特有的一個虎亞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曾廣泛分布于華東、華中、華南、西南的廣闊地區,以及陜西、隴東、豫西和晉南的個別地區。人類長期砍伐破壞了華南虎的生存環境,很多人盜獵謀取虎皮和虎骨。20世紀50—70年代,華南虎被當成“害獸”遭到毀滅性捕殺。1964年后,秦嶺再也沒有出現過華南虎的蹤跡。2008年冬天,筆者所在的考察隊在大巴山野外考察大型貓科動物和其他野生珍稀動物,遺憾的是,并沒有發現華南虎的身影。
當野生華南虎難覓蹤跡后,金錢豹作為生態鏈頂端的大型貓科動物,雄踞在華北地區和秦嶺生態系統的食物鏈頂端,可以說是“山中無虎豹為王”。
金錢豹一般指花豹,是哺乳綱貓科豹屬的大型肉食性動物,體型比虎稍小,視、聽、嗅覺發達,頭小尾長,四肢短健,毛被黃色,滿布黑色環斑,頭部斑點小又密,背部的斑點像古代的銅錢,所以被稱為“金錢豹”。
近年來,在陜西多個自然保護區內及保護區范圍外,人們多次用紅外相機監測到金錢豹的活動痕跡。

華南虎
野生華南虎存在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
2020年5月,由陜西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自然保護地和濕地動物監測研究中心主導的全國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組,在延安市黃陵縣柳芽林場的監測樣線中再次發現成年金錢豹。
在發現豹活動的各個地點還監測到狍、狗獾、野豬、蒙古兔等野生動物,這表明處于食物鏈頂端的旗艦物種豹的食物來源充足,區域性生物多樣性豐富。豹及其食物們的健康身姿預示著各地生態環境的持續好轉,說明金錢豹已經建立穩定的種群,這標志著秦嶺地區野生動物棲息地質量在不斷提升,自然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
金錢豹亞種中唯一生存于中國的種類,是華北豹,又名中國豹。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河北、甘肅東南部、陜西北部等地,生活于森林、灌叢、濕地、荒漠等環境里,從平原到海拔3600米的高山都有分布。
華北豹的巢穴比較固定,多筑于濃密樹叢、灌叢或巖洞中。常夜間單獨活動,白天在樹上或巖洞休息。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活動范圍固定。食物缺乏時,覓食范圍擴大。常捕食野兔、雉雞及各種小獸,也能捕殺鹿類和鬣羚等大型動物。有個成語叫“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可以看出豹子在中國古代的分布情況,且其形態特征為人所熟知。

2019年11月,陜西省動物所副研究員靳鐵治使用紅外相機在延安市黃陵縣柳芽林場拍攝到的金錢豹(供圖/石勇強)
金錢豹對于其他動物來說是天敵,但它作為自然界的頂級掠食者,是生態質量的指示性物種。它的遷移、定居狀況可以直觀地反映出一個地區生態系統的整體情況。
近年來,中國多個地方發現了金錢豹的活動痕跡,一些地方也拍攝到羚牛、林麝、黑熊、斑羚、鬣羚、紅腹角雉、血雉、紅腹錦雞等各種動物。這標志著各個地區野生動物棲息地質量不斷優化,野生動物種群數量也在穩定增長,說明我們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人與自然的關系也越來越和諧。
萬千生命與人類在地球上同生共榮,保護野生珍稀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我們期待將來有更多野生的虎和豹,能出現在科學考察的紅外相機鏡頭里。
(責任編輯/王佳穎 美術編輯/周游)
金錢豹
金錢豹的遷移、定居狀況可以直觀地反映出生態系統的整體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