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決定了高種椰子和矮種椰子的株高差異?近日,發表在《基因組生物學》的一篇論文繪制了高、矮種椰子高質量參考基因組,發現了控制椰子樹高矮的關鍵“開關”。研究者表示,要想解析一些重要的生物學現象和問題,首先是要獲得高質量的基因組。科研團隊通過比較分析,揭示出高種椰子和矮種椰子在約400萬年前發生分化。分化過程中,發生了與水稻、玉米等作物半矮化育種過程類似的“綠色革命”。而這一研究成果可以在將來加快椰子的繁育進程,為椰子產業更快發展助一臂之力。

椰子產業是中國海南島的支柱產業

光學顯微鏡可以把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體放大成像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斗國教授研究組研制出一種基于光學薄膜的平面型顯微成像元件,用于被測樣本的載玻片,可在常規的明場光學顯微鏡上實現暗場顯微成像和全內反射成像,獲取高對比度的光學顯微圖像。
研究組通過巧妙設計,研制出一種基于光學薄膜的平面型顯微成像元件,該元件在常規明場顯微鏡上可同時實現暗場顯微成像和全內反射成像。相對于明場光學顯微鏡像,其成像對比度有大幅度提升。這一元件結構簡單、易于集成、成本較低、操作便利,不僅適用于空氣中的樣本成像,還適用于液體環境中生物活細胞的成像。

鉆石,是目前已知的最堅硬的物質
鉆石的原子結構是有序的,所以它們很脆,很容易被切割甚至粉碎。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合成既保持硬度,又不那么脆的鉆石。近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論文提出一種制造不易碎鉆石的方法,造出了新形態的鉆石——次晶金剛石。
制造方法是將碳基材料放在一個類似虎鉗的裝置中,將其加熱到非常高的溫度,并用力擠壓。研究人員在制造過程中增加了碳基材料富勒烯,在27~30吉帕(GPa)的壓力下將材料加熱到900~1300攝氏度之間。研究人員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制造出的鉆石的結構,發現這一新形態鉆石是由無序的sp3雜化碳組成的,不那么易碎。而且它有一個中程有序結構,即原子在短距離內有序,而非在長距離上有序。這意味著這種新形態的鉆石不會像天然鉆石那樣極易被切割。
(責任編輯/王佳穎 美術編輯/胡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