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世佐,楊宇婷
(1.遼寧新發展公路科技養護有限公司 沈陽市 110103;2.沈陽城市建設學院 沈陽市 110167)
現階段,我國經濟迅猛發展,而交通事業是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公路工程占據的地位也隨之不斷提升,建設里程不斷增長。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統計顯示,截止到2020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519.81萬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16.10萬公里[1],其中,瀝青路面占比超過80%[2-3]。
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部分公路的重載、超載現象十分嚴重,加之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瀝青鋪裝的實際使用年限無法達到現行規范要求,期間需進行多次維修,在此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的瀝青混合料回收料。據估計,在我國“十三五”期間,公路養護工程產生瀝青銑刨料超過40億噸[4]。如此龐大的瀝青舊料數量,若直接廢棄必將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所以如何有效利用這部分資源,是今后公路養護工程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
結合以上背景,提出瀝青混合料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循環再生的新思路:以廠拌熱再生為技術支撐,將RAP預制成為路緣石、排水溝、泄水槽等構件,應用于公路附屬設施養護維修工程。
長期以來,路面附屬工程中的排水設施、邊坡防護等構件多采用水泥基材料,雖然水泥混凝土構件已實現標準化、規模化預制生產,質量控制及施工工藝也逐漸完善和成熟[5],但通過大量應用實例表明,水泥基預制件有著以下缺點:
(1)生產質量方面:水泥材料的預制件在制作過程易出現外觀缺陷,質量難以控制,同時養生時間較長,流水線生產時需要大量模具進行輪換,拆模過程易出現破損情況。
(2)耐久性能方面:在北方寒冷地區,水泥材料構件在經過冬季、春季的凍融作用后,會出現露骨、斷裂、粉化等病害情況,同時冬季除冰鹽、融雪劑的侵蝕作用,使得水泥材料構件的病害快速發展[6],影響著道路工程相關附屬設施的使用品質和美觀效果。
(3)日常養護方面:水泥材料本身的特性決定了預制件出現病害后,維修恢復難度大,裂縫難以根治,表面薄層罩面效果不良,修補處極易再次斷裂、破損,且維修成本較高[7]。
目前,道路工程中再生瀝青混合料技術主要應用于路面鋪裝材料,包括柔性基層及面層結構[8]。根據現階段研究進展,用于路面結構的RAP摻配比例一般為30%以下[9],這是由于新拌混合料中隨著RAP摻量的提高,各項性能衰減嚴重[10],無法滿足現行規范中對于再生混合料相關性能指標的要求,所以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廢棄瀝青混合料無法充分利用。
(1)再生瀝青混合料預制件成型工藝簡單,生產質量較高,安裝快速、便捷,后期養護難度小,相比傳統水泥材料,它的耐久性大幅度提高,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水泥構件的病害問題,而且不需要養生,節省了大量的模具,降低生產成本。
(2)再生瀝青混合料預制件應用于道路附屬設施中時,主要承受填土壓力、水壓力等作用,相比路面材料承受的車輛荷載而言,其荷載值較小,可適當降低各項指標要求,為大幅度提高RAP的摻量提供了前提條件。根據目前研究進展,RAP摻量已達到70%~90%,有效解決了傳統再生技術對于RAP利用率低的問題。
(3)再生瀝青混合料預制件使得舊料再生循環利用,是一種綠色、環保的新技術,不僅大幅度節省砂石材料等資源,同時減少工程造價,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1)再生混合料生產方式:首先將回收的RAP進行機械破碎,根據級配設計要求篩分成不同粒徑組成,根據預制件的尺寸要求,選取不同規格的舊料,使級配組成滿足密級配瀝青混合料的要求。根據RAP中瀝青含量和集料質量情況,加入再生劑,必要時加入部分新瀝青、新集料。
(2)預制構件成型方式:以傳統的廠拌熱再生為技術支撐,將混合料按要求攪拌均勻后,按計算填料質量裝入不同構件的鋼制模具,成型方式采用振動壓實,溫度降低至50℃以下時即可脫模。
(3)技術指標測試:預制件在使用過程中多存在于涉水環境,為保證良好的抗水損害性能,空隙率要求控制在3.0%以下,以提高其密實度。以京哈高速(沈山段)路面中修工程銑刨料為原材料,預制件的相關實測指標如表1。
(4)施工工藝:再生瀝青混合料預制件的施工工藝與傳統水泥、石材構件的施工工藝基本相同,不同點主要在于構件間接縫勾縫材料的選擇。由于水泥砂漿材料與瀝青基材料的粘結性較差,所以勾縫處理時采用瀝青基冷灌縫膠。其他施工工藝和檢測標準與傳統工藝一致。

表1 再生瀝青混合料預制件技術指標實測結果
(5)應用領域:再生瀝青混合料預制件相比水泥制品,它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耐久性能,尤其在北方寒冷地區,防鹽蝕(融雪劑、除冰鹽)能力強,可有效改善傳統水泥構件的病害頻發且難以修復的應用現狀,可應用領域包括:
①公路工程:路緣石、泄水槽、排水溝、邊坡防護等構件的修復養護。
②市政工程:人行步道鋪裝(瀝青磚)、綠化帶邊緣防護、排水設施、路邊(緣)石等構件的修復養護。
2018年以來,再生瀝青混合料預制件已成功應用于在遼、吉、黑三省高速公路部分附屬設施建設項目中,包括在路緣石、排水溝、泄水槽、邊坡防護等部位采用預制件進行更換,目前應用效果良好。
沈山高速原有路緣石為現澆混凝土構件,目前部分路段路緣石受雨水、融雪劑等侵蝕及凍脹作用,形成了構件表面集料剝離、露骨、斷裂等典型病害,已嚴重影響到路面的排水及整體美觀效果,見圖1。2018年開始,對部分段落(約150km)采用再生瀝青預制件對原有的水泥路緣石、泄水槽進行更換與改造,經過2年的運營,整體效果良好,未出現變形、塌陷及破損情況,豎向具有較高強度,整體性較好,見圖2。

圖1 沈山高速原路緣石及泄水槽病害情況

圖2 再生路緣石及泄水槽預制件鋪筑效果
本項目依托吉林省長余高速改擴建工程,在部分路段新建再生瀝青預制泄水槽超過5000m。該工程已于2020年7月建設完成,經過1年的使用,排水能力滿足使用要求,構件表面無明顯病害,整體穩定性良好,見圖3。

圖3 吉林省長余高速公路再生預制件應用效果
本實施路段位于哈爾濱市繞城高速公路,對段落內路肩板、排水溝等水泥構件進行更換,共計應用長度達到10km。該工程已于2018年至2019年相繼完成,目前再生預制件應用情況良好,雨季時無淤積、水毀等情況,泄水能力滿足使用要求。經過2個凍融期,構件未出現裂縫、斷裂等病害。構件間灌縫材料防水效果良好,詳見圖4、圖5。

圖4 哈爾濱繞城高速原泄水槽病害情況

圖5 哈爾濱繞城高速再生預制排水溝構件應用效果
(1)再生瀝青混合料預制件應用技術的實施體現了資源節約、節能高效的建養理念,通過廠拌熱再生及振動壓實工藝成型后,預制件相關性能良好,符合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循環再利用的發展道路,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2)通過大量依托工程應用情況表明,該技術可有效恢復公路附屬設施的使用功能和美觀效果,有效地改善了傳統水泥制品病害反復且難以修復的情況,相關構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腐蝕性,大幅度提高了公路工程附屬設施的使用性能與美觀效果。
(3)再生瀝青混合料預制件應用技術屬國內首創,研發理念體現了時代性、前瞻性和引領性,開拓了再生技術新的應用領域,為推動綠色交通發展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