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約記者 徐鑫 黃俊 圖|紹興市柯橋區交通運輸局

柯橋區雙棠公路
2021年7月22至23日,為落實交通運輸部強國辦部署,進一步加強試點項目交流評估,更好地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浙江省在杭州市召開了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半年度評估交流會。會議包含杭州試點項目考察和浙江省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項目成果展示“擂臺賽”兩項活動。
在“擂臺賽”上,來自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衢州、舟山、臺州和麗水的11位設區市試點項目負責人分別就項目進行了總體匯報。其中,在此次“擂臺賽”上獲評優秀試點項目的紹興市柯橋區,分享了依托數字化賦能,逐步打造三級“路長制”的實踐經驗,這些“可看、可體驗、可復制、可推廣”的階段性成果,引發了與會者關于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深度思考,并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發展模式。
不少同行都說,全國“四好農村路”看浙江,浙江“四好農村路”看柯橋。
近年來,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依托數字化賦能,逐步打造三級“路長制”管理平臺,經過多年實踐,積累了豐富經驗,并已基本形成“可看、可體驗、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柯橋區三級“路長制”管理體系建設中,“智能化”是突出特色。柯橋區以三級“路長制”智能化管理體系建設為抓手,全力打造“網格無盲區、保潔全天候、服務全時段、監督全過程”的常態化管理網絡,并借助“數字化”手段開啟了三級“路長制”管理“短、平、快”的綠色通道。全區各級路長平均每月上路巡查500余人次,累計派發問題8589條,完成整改8566項,整改率達99%。
實現三級路長“全覆蓋”。2018 年,柯橋區出臺了《高水平建設“四好農村路”實施意見》和《全面實施“路長制”管理工作的意見》,落實了“區、鎮、村”三級“路長制”管理。2021 年,自柯橋區啟動數字化改革以來,公路“路長制”巡查率和問題清單整改率分別提高至100%及98%。柯橋區還以三級“路長制”管理省級試點工作為契機,逐步將“路長制”管理平臺整合接入“浙政釘”(浙江掌上辦公平臺)。

浙江省精品示范路錢茅線

全國美麗鄉村公路紹大線

改造后的雙棠公路(村道)
壓實道路管理“責任鏈”。在三級“路長制”的實施過程中,柯橋區依托“互聯網+”技術,投入大量專項資金開發“柯橋路長”App,將每日“道路巡查、橋梁巡查、事件處置”等分類納入,全面提升公路全域管理水平。依托這一線上管理平臺,柯橋區建立起巡查、反饋、協調、處置、督查“五位一體”的工作機制。路長可以通過App 跟進各類路域環境問題的處置情況,對公路的交通動態、路面情況等開展實時監控,確保限期整改到位。
實現社會監督“便民化”。為進一步提升“路長制”的公眾參與度,營造全民參與的氛圍,柯橋區在全區縣、鄉、村道設置了“路長制”公示牌,接受公眾投訴和監督。不僅如此,還在“柯橋智慧交通”公眾號開辟了“路長e 網通”的公路監督通道。該公眾號擁有廣泛的公眾基礎,市民如遇到路面坑洼、違法占道等問題,可即時用手機拍照并上傳至微信公眾號,路長辦公室會按照“派單—整改—反饋”的流程,落實問題整改并及時回復。自“隨手拍”功能接入以來,廣大市民、游客踴躍反映各類問題,大力推進了三級“路長制”的完善。
開發智能巡路管理平臺。“柯橋路長”App 以柯橋區GIS 地理信息地圖為數據基礎,將全區1543 公里公路全部納入軟件管理中,有效解決了當前道路難管、人手不足的難題,為部門、鎮街之間的聯動互通,協同共治搭建了橋梁,構建了智能公路新型治理模式。
精準監控提升應急能力。為實現公路路網運行監測動態的可視化、數字化管理,柯橋區集成現有多媒體設備,構建了可視、可聽的全路網運行監測平臺。通過監測平臺,有關人員可實時監控應急事件發生位置,快速判斷獲取應急資源、到達應急事件地點的最短路徑,并實時掌握應急人員、物資的分布情況和搶險實時動態,從而實現快速指揮、合理調度。

柯橋區數字化公交

組圖:柯橋區綜合交通信息指揮中心
著力為公眾提供延伸服務。近年來,柯橋區整合交通大數據,為公眾提供一站式出行服務。通過“柯橋智慧交通”公眾號,百姓可獲得實時路況、交通熱線、公交出行、單車出行、長途出行、辦證助手、失物查找等15 項服務。公眾號后臺還提供24 小時咨詢服務,極大地便利了公眾出行。
“路長制+安全” 打造暢通安全路。柯橋區以打造暢通、安全的農村公路為目標,實現了交通安全事故斷崖式下降,結合全區交通安全綜合治理大會戰,利用區“路長制”管理平臺,對出現的道路設施安全隱患實現了動態管理。
“路長制+旅游”打造全域通景路。為鞏固浙江省“旅游示范縣”創建成果,柯橋區全力推進通景公路建設,使“路長制”工作與“全域旅游”“美麗鄉村示范鎮街”創建等工作深度融合;通過強化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構建了“內暢外聯、互聯互通、路網完善、出行便捷”的交通網絡格局。
“路長制+科技” 打造智能暢通路。柯橋區結合數字化改革和智慧城市建設的發展方向,搭建了全省首個縣(區)級“智慧交通天網”應用場景。該場景由“1 中心4 平臺”組成,即綜合交通數據中心和綜合交通運行監測、交通行業監管、交通應急指揮、交通公眾服務4 個應用平臺,實現了智能化管理。
下一階段,柯橋區將抓住“路長制”管理省級試點契機,進一步響應政府數字化改革迭代升級需要,打造“三級路長”2.0版,進一步解決公眾關注的高頻事項,對“路長制”管理工作進一步數字化賦能,實現業務操作流程再優化、管理質量效能再提升。

改造后的老平王公路
近年來,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高度重視“四好農村路”建設,集全區之力,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在建管養運方面建立起了一套獨特的發展模式和體系,形成了以“路域環境整治”為突破口的“柯橋經驗”,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貢獻了柯橋力量。
在柯橋區“四圈一環”的“四好農村路”體系中,平王線作為該區在南部山區的重要道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它的建成,是柯橋公路生態良好、美麗富民及科技智能發展的重要體現。
平王線上最不缺的就是歷史人文資源。這里是“稽山鑒水浙東唐詩之路”的發源地。無數文人墨客曾在這里留下千古名篇。南北朝大詩人王籍的那首《入若耶溪》中“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描述的就是這里。
這里盡顯人文與自然本色,不僅是紹興茶馬古道“日鑄嶺”的所在地,還是紹興名茶“日鑄茶”的故鄉;既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也是一處天然氧吧。
2015年起,柯橋區交通部門投入約1.6億元,花3年時間,以“平王秀色”為主題,對平王線進行全過程、全路域、全方位打造。開展道路拼寬、彎道改善、邊坡處治、山體復綠及交安設施等建設,增加了路燈照明、公交候車亭、停車場、公廁、景觀節點等配套設施,并結合公路沿線“拆違章、種樹木、改立面、裝路燈、砌圍墻、做小品、治污水、理管線、保整潔”等“九大專項行動”,對全線弱電桿線進行梳理,實現了建筑立面改造、環境綜合整治等,使平王線達到了“暢、潔、綠、美、舒、安”的標準與要求。

改造后的平王線梅園村段
在建設中,柯橋區交通部門充分考慮自然文化因素,按照“因地制宜、崇尚自然、顯山露水、融景入路”等理念,以一條路串聯起若耶溪、平水相逢生態園、會稽山峽洞漂流等旅游景點,讓人流連忘返。
如今的平王線,梅園村“探古鎖泗橋”、王化村“茶香王化”等6座公路服務站各具特色,若耶溪、日鑄嶺等16處景觀節點雅致大方,40余處景觀小品和10余處人文古跡相得益彰,公路面貌煥然一新,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態路。
平王線的建設,讓過去5.5米寬的“梗阻”路段一去不復返,新線路被拓寬為9米以上的雙向車道,串起了平水、王壇和稽東3個鄉鎮,盤活了柯橋南部山區的經濟動脈,帶動了旅游發展和鄉村振興,助力了百姓增收,涌現出了許多富民增收的生動案例。
在平水宋家店,每逢周末,游客便絡繹不絕。宋家店的農家樂生意十分紅火。“宋家店農莊”的老板宋濤永說,莊內有15張桌子,一到節假日,張張爆滿,院子里還有不少人排隊。與在外打工相比,在家做生意更舒服、賺錢更多。“一家人年收入30萬元,算下來,平均每張桌子能賺2萬元呢!”
平水鎮小舜江村,借助平王線改造的機會,盤活閑置資源,開展了“我在村里有塊地”項目。游客只需支付一年的相應費用,就能認領一塊20平方米的菜園,在菜園里自己播種、自己收獲。當然,也可以找人幫忙打理菜園,并根據時令收獲蔬菜。該項目一經推出,便迅速吸引了都市人的目光。目前,已有近30名游客簽下意向合同,不斷攀升的熱度讓村民們信心倍增。
現在,平水、王壇和稽東三鎮在平王線的串聯下,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共富勝勢”,努力打造著水源地保護區推進“共同富裕”的示范標桿。
建管養運,是一個完備的體系。一條農村公路要取得長遠發展,必須具備現代化的管理和運營方式。如今,“智能出行”“智能管養”“智能執法”在平王線上得到了生動體現。

改造后的平王線祝家村段
在智能出行方面,柯橋區借助開發“美麗公路+智慧旅游”的品牌效應,推出了“養生平水”“錦繡王壇”“柯橋智慧交通”等公眾號,游客通過“養生平水”“錦繡王壇”就能了解平王線沿線鄉村的特色旅游資源,借助“柯橋智慧交通”公眾號就可以了解附近各種出行方式的實時動態、道路路況,以及停車場服務設施的分布情況。如今,身處偏遠山區的平王線沿線百姓也能實時了解公交動態,實現了公交出行的“一鍵知曉”和“一鍵抵達”。
在智能管養方面,柯橋區依托移動“互聯網+”技術開發的“路長制”App,實現了部門、鎮街之間的聯動互通、協同共治,構建了智能公路新型治理模式。
在智能執法方面,柯橋區建立了完善的智能執法體系,構建起高速公路、國省道、農村公路和市政道路“四路共管”的大治超工作格局,推進了科技治超。平王線深化布局非現場執法系統,實現了區域內重要農村公路非現場執法全覆蓋。為打擊“黑車”,保護交通安全,該區還深化了“智慧天網”建設,利用公安等多部門數據,將無GPS車輛納入科技監管,對入區營運車輛實現了“觸網即感知、異常即預警、入網可追蹤”,讓入區“黑車”無所遁形。
據了解,以平王線為試點,目前柯橋區已將境內1466公里公路全部納入智能管養和執法體系。未來,柯橋區將圍繞高質量落實交通強國試點任務再接再厲,為交通建設項目提供更多新思路。

改造后的平王線與老平王公路交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