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紀榮 胡若栩
(1.陜西省林業調查規劃院,陜西 西安 710082;2.中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
公路路線設計中,兩圓曲線徑相銜接時稱復合曲線,區分為S形曲線、卵形曲線、凸形曲線和C形曲線。當出現不小于3個圓曲線徑相銜接的情況,這種曲線組合可稱為連續曲線。
根據公路路線平、縱面線形指標,速度預測模型可劃分為平直路段、縱坡路段、平曲線路段和彎坡組合路段四種基本單元。
平曲線路段是指圓曲線半徑小于1000m,縱坡小于3%(小客車)、2%(大貨車)的路段,依據曲線入口速度vin。當前曲線半徑Rnow和后接曲線半徑Rback,預測曲線中部速度vmiddle。然后根據曲線中部速度vmiddle、當前路段的曲線半徑Rnow和后續路段的前接曲線的半徑Rback,預測曲線出口處的運行速度vout,運行速度預測模型,如表1至表3所示。

表1.平曲線上的速度預測模型

表2.設計速度與初始運行速度v0的對應關系表

表3.期望運行速度和推薦加速度值
假定復合曲線路段的圓曲線半徑小于1000m且前后平曲線半徑相同,小客車和大貨車的運行速度計算均不受縱坡限制。小客車初始運行速度采用95km/h,大貨車初始運行速度采用期望運行速度75km/h分別對小客車和大貨車的第一圓曲線、第二圓曲線及復合曲線進行速度折減計算,如表4所示。
根據小客車運行速度計算結果,結論如下:①復合曲線中的第一圓曲線的半徑大于650m時,第一圓曲線終點處小客車運行速度隨半徑的增大逐漸遞增,第一圓曲線的半徑小于650m時,小客車運行速度隨半徑的減小逐漸遞減;②復合曲線中的第二圓曲線的半徑小于1000m時,第二圓曲線終點處小客車運行速度隨半徑的減小在逐漸遞減。③通過第一圓曲線、第二圓曲線運行速度的疊加,復合曲線圓曲線的半徑大于750m時,第一圓曲線終點處小客車運行速度隨半徑的增大逐漸遞增,第一圓曲線的半徑小于700m時,小客車運行速度隨半徑的減小逐漸遞減,圓曲線半徑越小,遞減越明顯。

表4.小客車在復合曲線路段的運行速度計算

表5.大貨車在復合曲線路段的運行速度計算(一)

表6.大貨車在復合曲線路段的運行速度計算(二)
根據表5大貨車運行速度計算(一)結果可知,復合曲線中的第一圓曲線的半徑小于1000m時,大貨車運行速度隨半徑的減小逐漸遞減;復合曲線中的第二圓曲線的半徑小于1000m時,第二圓曲線終點處大貨車運行速度隨半徑的減小逐漸遞減。通過第一圓曲線、第二圓曲線運行速度的疊加,復合曲線圓曲線的半徑小于1000m時,大貨車運行速度隨半徑的減小逐漸遞減。
根據表6大貨車運行速度計算(二)結果可知,復合曲線中的圓曲線半徑大于1000m,小于5500m時,大貨車在復合曲線上的運行速度,隨圓曲線半徑的減小逐漸遞減,半徑越大,減速越不明顯。

表7.公路上坡方向大貨車容許最低速度

表8.連續曲線中曲線個數計算
公路設計中長大縱坡的上坡路段,由于貨運主導性車型性能影響,爬坡能力明顯降低,運行速度降低,引起路段擁堵,必然直接影響連續上坡路段的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同時,大貨車在上坡路段速度折減降低明顯,致使大貨車與小客車運行速度之差增大,易引發追尾、橫向剮蹭等交通事故,如圖7所示。因此,在長大縱坡的上坡路段,當大貨車混入率較高時,縱坡設計中宜兼顧上述變化和影響。
公路設計中的連續曲線路段,大貨車和小客車的運行速度均會折減降低,但大貨車速度折減降低較為明顯,增加大貨車和小客車運行速度之差,容易引起路段擁堵等問題,進而直接影響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根據大貨車期望運行速度和容許最低速度,推導連續曲線路段中容許曲線個數,如表8所示。
根據上表可知,當設計速度為120km/h,半徑小于1000m的4個圓曲線徑相銜接時,大貨車的運行速度可能小于容許最低速度60km/h;當設計速度為100km/h,半徑小于700m的5個圓曲線徑相銜接時,大貨車的運行速度可能小于容許最低速度50km/h;當設計速度為80km/h,半徑小于400m的6個圓曲線徑相銜接時,大貨車的運行速度可能小于容許最低速度40km/h;當設計速度為60km/h,半徑小于200m的6個圓曲線徑相銜接時,大貨車的運行速度可能小于容許最低速度30km/h。
連續曲線路段,大貨車速度折減降低明顯,且增加大貨車與小客車之間運行速度之差,易引發交通事故,影響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公路路線設計時,應盡量避免多個圓曲線徑相銜接,必要時增設大貨車直線加速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