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數去逛(guàng)博物館的人,都光顧(gù)著看里面的藏品,從未關注過博物館的徽標。可大頭哥哥卻覺得它們很有意思。
一旦盯上了它們,你會發現,哪哪兒都有它們的身影,比如:官方網站上、建筑(jiànzhù)外墻(qiáng)上、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的外包裝上……
你可以把它們看作博物館的“聊天頭像”, “迷你形象代言人”或表示“這是我的地盤”的“印章(yKnzhQng)”“簽(qiQn)名”。
它們看似一言不發,個個沉默寡言(chénmòguAyWn),其實各懷心機,都暗地里憋(biE)足了勁兒,想要表現自己。
不過呀,它們的這些“套路”早就被大頭哥哥我看穿了。嘿嘿,我這就教大家幾招。
銅奔馬是甘肅(GQnsM)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曾被叫作“馬踏(tà)飛燕”,是中國名氣最大的國寶之一。它是中國旅游的標志,許多旅游景區的門口都立有它的仿制雕像。
曾(ZEng)侯乙編鐘(biQnzhTng)是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套制于戰國時期的編鐘總共有56件,是中國發現的數量最多、保存最完好、音律(lC)最全、氣勢(shK)最宏偉的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