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小波 李寶琳
城鄉居保制度的實施,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支撐。但近年來,城鄉居保新參保率和連續繳費率呈雙下降趨勢,參保意愿不強、繳費檔次低、漏報、脫保、斷保現象突出,影響到養老保險事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宜賓市南溪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堅持“全覆蓋、保基本、有彈性、可持續”的方針,十幾年來,城鄉居保參保人數穩定增長,從啟動之初的12.42 萬人增加到15.18 萬人,養老金待遇穩步提升,人均月基礎養老金從55.03 元增加到113.03 元。
城鄉居保實際參保率偏低。截至2021 年12 月,全區16 歲以上(不含在校學生)符合參保條件的城鄉居民約20.68 萬人,城鄉居保實際參保率為73.4%。距“十四五”期間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登記率達95%的目標還存在較大差距,尚有部分城鄉居民游離于制度之外。經大數據比對,全區應參未參的城鄉居民55202 萬人,漏保率為26.6%,其中16—45 周歲占83.2%,46—60 周歲占15.7%,60周歲以上占1.1%。
城鄉居保低檔次繳費占比大。現行城鄉居保年繳費標準為200—4000 元,分13 個檔次。全區城鄉居保繳費97282 人,選擇年繳費標準200 元及以下檔次的人員占89.3%,選擇年繳費標準300—3000 元檔次的人員占10.7%,選擇年繳費標準4000 元檔次的人員僅占1.08%。
城鄉居保新參保率呈逐年下降趨勢。2018 年新參保人數達峰值后,步入下降通道,2021 年新參保人數創歷史新低。
城鄉居保中斷繳費現象嚴重。城鄉居民持續繳費意愿不強,從2017 年開始中斷繳費人數逐年增加,5 年間繳費中斷率上升4.62%,達11.66%。
城鄉居保政策吸引力不強。2011 年至今,城鄉居保基礎養老金上漲近1 倍,但與同期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相比差距較大。同時政策起步標準低,調整幅度與經濟增長不匹配,部分群眾認為繳養老保險不如申請領低保。
養老金標準偏低。目前,我省城鄉居保基礎養老金調整尚未與經濟增長緊密掛鉤,基礎養老金標準低、增長幅度小,遠低于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群眾參保積極性不高。
繳費激勵機制有待完善。城鄉居保繳費檔次設置過多,各繳費檔次之間的政府補貼差距不明顯,“多繳多得”政策效應不明顯。同時,在養老金增發上對繳費年限長的人員激勵不夠,“長繳多得”政策效應不明顯。
政策宣傳有待加強。實施城鄉居保10 年有余,仍有部分群眾持觀望態度,一些群眾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養老保險防老意識不強。“等、靠、要”思想嚴重,只注重眼前利益。政策宣傳未講深講透,群眾未真正領會到居保帶來的實惠。未建立長效考核機制,基層政府抓參保擴面力度有所下降。
基金籌集來源渠道單一。政府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社會團體、公益慈善組織等資助城鄉居保政策力度不夠,缺乏長效機制。同時基金投資運營缺乏統一性,保值增值措施有限,收益率低。
加強宣傳,強化城鄉居民參保意識。綜合運用政策解讀、宣講、視頻、圖文推送等方式,多形式開展“養老保險進萬家”系列宣傳活動,讓廣大城鄉居民對基本養老保險政策“看得懂、算得清、悟得透”。
優化服務,提升社保公共服務質效。以“暖心社保”為工作主線,創新“互聯網+社保”經辦服務模式,提升社保公共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和“一網通辦”質效。
強化措施,注重實效。深入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通過大數據比對,摸清應參未參人員底數,建立工作臺賬,下發工作清單,與鎮(街道)合力開展“大齡”人員“漏保清零”行動,促進城鄉居民應參盡參、待遇應享盡享。
進一步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提振群眾對政策的信心。我省城鄉居保制度在啟動之初堅持低水平起步、穩步提高待遇,符合政策預期。近10 年,我省GDP 每年保持7.5%左右遞增,而城鄉居保基礎養老金與經濟增長不匹配,需從政策頂層設計上建立和完善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以此提振群眾對政策的信心,激發群眾參保熱情。同時,在繳費標準與政府繳費補貼、繳費年限與養老金增發標準方面尚需進一步探索,建議政府加大對高標準繳費檔次的補貼力度,提高15 年以上繳費年限養老金增發標準,增強“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政策吸引力。
拓寬籌資渠道,建立繳費困難長效幫扶機制。因地制宜出臺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社會團體、公益慈善組織、鄉村振興幫扶單位等資助困難群眾參加城鄉居保的政策,可從稅收優惠、項目傾斜、評先評優方面給予政策支持,營造“繳費困難人人幫”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注重基金籌集,統一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層次,對全國養老基金進行統一管理,提升基金保值增值能力,提高個人賬戶養老金水平和基金支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