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風偉 李欣芮
在現代工業社會及信息社會下形成的工作模式逐漸呈現出對團隊合作的重視與依賴,在該模式下,創新也逐漸發展為對團隊的依賴。這種依賴于整個團隊合作模式下的創新,其實用性、新穎性、可行性大大超過個人。
20 世紀70 年代末,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企業遇到了管理與效益的空前挑戰,企業管理熱潮逐漸興起。在隨后的20 多年里,我國企業界在摸索中不斷前進,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同時,也不斷地學習、借鑒國外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管理理論和經驗,在科學管理的征途中艱難地跨出了一步又一步。
20 世紀90 年代以來,由于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進入了新經濟時代。新經濟給企業管理提出了許多難題,促使企業不得不進行管理變革,創新則是這些變革中引人注目的新要素之一。如今,創新兩個字已經充斥于社會的方方面面,如教育創新、概念創新、制度創新、經營創新、管理創新、方法創新、技術創新等。實際上,創新的本質在于對舊事物或表層或本質的顛覆,而思維的創新則是從根源上進行的一場徹底的頭腦風暴。
作為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產物,企業管理以對過程監督和調節的手段,保證各個環節按預定目的正常進行。與此同時,在企業管理的過程中,逐漸顯現出一個特點,即過去那種在企業中依賴于個人能力的管理及發展模式逐漸過渡到對團隊能力的倚重。但是,這又帶來了新的問題。俗話說“船大難調頭”,團隊與個人,好比大船與小船,前者力量大,可它的慣性也大,一旦在日常工作中形成某種慣性,在應對信息時代日新月異的行業發展時,就會出現反應慢半拍的情形,而這種“慢半拍”往往會對一個行業或者一個企業造成相當大的傷害。因此,對團隊管理而言,創新是一個不能忽視的重點。
雖然以前有很多依靠個人能力推動行業或者社會發展的情況,但現代社會的主流工作模式是團隊合作。
那么,怎樣激發企業管理中的團隊創新力呢?對于一個團隊領導者來說,需要做到以下幾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地激發團隊創新能力。
團隊成員要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從思想觀念上去創新。缺乏好奇心,對問題就不敏感,也就無法發現和解決問題;缺乏求知欲,對學習不感興趣,就汲取不到新知識,也就無法對行業的新動向作出判斷和反應。對世界保持好奇心、求知欲,不斷學習,知識淵博了就會融會貫通。思想觀念的力量是無窮的,觀念的轉變會導致態度、行為乃至習慣的改變,最終使人生發生改變。因此,管理者要時刻反省自己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以免落后于他人。保持思想先進和創新的根本在于學習,沒有學習力,就沒有競爭力。未來,管理者的核心競爭力是比競爭對手更快學習的能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員工努力學習、突破企業舊模式的能力;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是通過學習不斷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知識的排列組合也是創新的一種途徑,管理者只要擇取零碎松散的舊知識,將其系統化,重新排列組合,就會產生新的知識。
善于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牛頓曾經說過,“我之所以比別人看得遠一些,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今很多新技術、新發明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的結果,管理者一定要善于在原有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組織創新是指組織的扁平化與建設學習型團隊。當管理者處于無路可走的狀態時,將原有的組織結構框架調整變革,也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營銷的方式也需要創新,很多商品本來沒有需求,可以通過創新創造需求。管理創新是企業變革與流程再造的過程。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企業原有的管理方法并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管理創新便成為企業尋求生存和發展的中心任務。企業進行創新的最終目標是使企業持續經營,基業長青。企業管理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經過創新發展,才會成功地將無形的價值轉化為有形并可衡量的目標,全面提升企業效益。
要有豐富的想像力和激情,不滿足于現狀。豐富的想象力是創新的“孵化床”,缺乏想像力,只是在舊框框中思考,很難有所成就。激情是現代管理者身上不可或缺的要點,保持激情,才有打破舊的條條框框的約束、創造新事物的勇氣。“不滿足”如同向上的車輪,不滿足現狀才會有所追求,有所創新。管理者要時常提醒自己做得還不夠好,還需要改變一下目前的狀況,才能讓事業更上一層樓。
要有危機意識,不迷信權威,學會思考和質疑。常言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有時,人往往處在困境中更容易激發自己奮斗的力量。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不要感覺企業“賺到錢”了就放棄進取,開始過安逸的生活,那早晚會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在事業的追求上,要勤學好問、大膽質疑,要學會刨根問底,尋求事物的根源,還要大膽質疑。很多人都習慣相信經驗和權威專家,但要想有創新能力,就不能什么都相信別人的。因為經驗也不是完全正確的,尤其是面對一些過去的經驗更是要多思考它是否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現狀。所以,有懷疑的精神,多觀察、多思考,才會在質疑與思考中誕生新的觀念和方法。
對于管理團隊來說,“創新管理”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管理。傳統意義上的管理突出按部就班,只要按規定做事,不出問題,就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創新管理則不同,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中發揮創造力,使日常的工作變得更合理、更有效。
在企業管理實際工作中,尤其針對從事工程項目管理、技術功能研發、高科技制造等領域范疇的企業,創新思維的深入應用日益顯現出其自身的重要性。當代企業管理者不但要滿足合作方或需求方的要求,還要顧及企業員工的滿意度。因此在面臨上述管理情況時,筆者認為企業管理者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著手。
首先,為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提供一個他們愿意為之努力工作的工作空間,提倡一種寬松的、容錯的工作討論氛圍,讓每個人的意見都得到尊重并且不會被忽視。這需要從集體意識、團隊文化入手來實現這樣包容活躍的工作空間。具體措施有以下三條。一是創意摩擦,塑造活躍的討論氣氛,讓每個人可以發表個人的獨特觀點,能夠從多樣化角度提出建議。二是保證創造的靈活性,檢驗提煉每個人的觀點,確立一種可以把科學理論與藝術過程有機結合的方法,并且要保證每個方案的可行性。三是提供一種關于創造力的解決方式,確立一種可以包含所有人觀點的決策方式,不犧牲個人觀點而是有機結合,并且讓每個普通成員不會盲從上司與專家。
其次,設置一個創新的方向,并且確保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不會偏離這個方向,在遭遇挫折與退步的時候給予團隊新的信心與動力,具體措施有以下三條。一是取消不必要的競爭。一些管理學家提倡員工間的競爭和分級,他們認為這是激發他們力量最有效的方法。其實,強行引入員工競爭只會導致沖突。在遭遇挫折時,如果員工只是因為他們的表現落在某一水平以下而受懲罰,那么他們會喪失士氣,進而影響整個公司的士氣,這也會讓很多員工不愿意幫助別人,從而導致團隊失去凝聚力。二是對團隊成員充分授權。在團隊協作中,時常有這樣一個現象,很多領導者總是覺得員工的能力不如自己,忍不住要對員工的工作加以指點。殊不知,這種指點在團隊成員看來已經成了一種干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空間,領導者過多的干涉會擠壓這種空間,員工會在心里說“既然你做得比我好,那就都由你自己做吧。”員工有可能變得消極怠惰、唯命是從,失去主觀能動性,團隊就更不會有戰斗力可言。三是齊心協力向一個方向努力。對企業管理來說,團隊的成員能夠齊心協力一起向一個方向努力非常重要。這要求團隊領導有著超群的眼界與智慧,具有強大的預見性,可以把握住正確的團隊方向。如果在團隊中出現不同的方案意見,好的領導者應該給每種方案意見一個機會,通過可行性的檢驗與對比,最終確立團隊方向,并且給那些不同意見者一個可以提出建議的環境,讓整個團隊的思維多樣化。在遭遇挫折以及倒退時能夠給團隊持續的信心與鼓勵,讓整個團隊更有韌性。
綜上所述,為了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中更好地發展,企業必須時刻保持創新。這種創新不是依賴于個人的能力,而是依靠團隊合作來完成,并且通過建立包容活躍的工作空間以及把握好團隊的整體方向來確保整個團隊持續創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