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表面上看,涉事村支書急于求成,為實現預期效果用錯了方式方法。但從本質上講,這是“小微權力”任性的典型表現。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牛不喝水強按頭”,只會事倍功半、事與愿違。“小微權力”防任性,該怎么做?
近日,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一名村支部書記勸離路邊商販時,使用灑水車向攤位噴水引發爭議。
相關通報顯示,泗水縣楊柳鎮楊柳村新集市近期建成投入使用,但部分商販因擔心客流影響,不愿搬入新址,仍在舊址擺攤經營,因此發生了用灑水車驅趕商販一事。調查組認為,這一做法反映出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孔某某群眾觀念淡薄,決定依規依紀給予其撤銷黨內職務處分,責令其辭去村委會主任職務。
從表面上看,涉事村支部書記急于求成,為實現預期效果用錯了方式方法。但從本質上講,這是“小微權力”任性的典型表現。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牛不喝水強按頭”,只會事倍功半、事與愿違。
此次事件再次為“小微權力”任性敲響了警鐘。近年來,為規范“小微權力”運行,打通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各地都出臺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監督措施,收到了很大成效。
把小微權力“攤”在陽光下
“媽,我用手機在平臺上查到咱家的補貼資金到賬了,你有空了去銀行取出來。”遠在浙江打工的唐登蓉查到扶持補貼資金到賬后,立即打電話給家人。
唐登蓉口中的“平臺”,是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探索以信息化賦能小微權力監督而開設的“清風驛站·百姓監督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與村民利益相關的小微權力都被“攤”在了陽光下。
近年來,一些地方農村集體資產規模不斷增長,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下稱“三資”)監管難、財務管理不規范、財務領域“微腐敗”易發、頻發,正成為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堵點和痛點。
“實施在線村務公開,特別是將涉‘三資’等敏感村務納入‘清風驛站·百姓監督平臺’統一管理,是安州區加強小微權力監督的舉措之一。”該區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潘林林說,村民使用個人身份信息注冊賬號登錄平臺后,在手機上就能實時查詢村里最新的惠民政策、公共事務、資金發放等情況,既方便又透明。
截至目前,安州區將包含村級重大決策、“三資”管理等6大類28項小微權力清單接入平臺,全區注冊16.54萬余人,已公布“三資”管理信息超4.9萬條。
抓關鍵群體,“社會人”變為監督員
目前,一些地方的村居群眾以留守老人和兒童為主,青壯年大多在外務工,傳統的群眾監督方式受時間、空間限制明顯。“清風驛站·百姓監督平臺”抓住青壯年這一關鍵群體,將外出務工的“社會人”變成回歸組織的“單位人”、村情村務的監督員。
“有了‘清風驛站·百姓監督平臺’,村里的大事小情我都能參與。以前,村里哪幾家領了低保,哪幾家領了惠民補貼都不太清楚,對村干部還有過不少抱怨,總覺得可能有貓膩。”常年在外務工的安州區黃土鎮民生村3組村民余華說。
如今,群眾監督有了新途徑,舉報、處理因小微權力濫用導致的腐敗等環節也被逐一打通,形成了以村民為“小微權力監督員”的村級閉環監督機制。
“民主村有人亂砍山林,我聽說村干部和砍樹的人串通好了,請區紀委派人查處……”安州區紀委在平臺上發現了這則舉報消息后立即核實,很快便有了核查結果:有人伐木屬實,但并未與村干部存在利益牽扯。
看得見的實惠激發村民的監督熱情
為進一步激發村民監督的熱情,安州區嘗試將“清風驛站·百姓監督平臺”作為提升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
“村里的溝渠都被沖毀了,眼看就要進行灌溉了,得盡快想辦法解決。”在安州區黃土鎮民生村村干部會上,村監督委員會成員陳世相略顯激動地說。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蘇軍當即表態,馬上安排解決。
會后,蘇軍召集各方開會,就溝渠修補方案涉及的具體事項進行民主表決,并將會議視頻上傳至“清風驛站·百姓監督平臺”。
常年在外務工的民生村村民盧某通過“網絡廉情視頻會”參與了本次村務討論。此前他曾建議,用村集體經濟發展取得的部分收益為村民增設體育設施。隨著體育設施的建成投用,鄉親們贊不絕口。
從“部分公開”到“應曬盡曬”,從“墻上監督”到“掌上監督”,從村務“家長化”到村民熱情獻策……“清風驛站·百姓監督平臺”以信息化賦能小微權力監督,正邁出堅實一步。
(《半月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