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談中,基辛格很快發現,和周恩來談判的最好方式就是直截了當地提出合理主張。有時,基辛格甚至拿出內部文件給周恩來看。雙方態度之坦率,即使在盟友之間也很少能做到。
1971年7月,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正在進行一場外事宴會。突然,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手捧腹部,連叫難受。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立刻高聲宣布:伊斯蘭堡的天氣太熱,影響了基辛格的健康,請他去總統別墅休養兩天。原來,這是葉海亞·汗協助基辛格自導自演的一場“戲”。他真正的任務是進行一場絕密轉移,目的地是中國。那么,在中國又發生了哪些事?時任外交部翻譯唐聞生回憶了相關細節。
“我們根本沒有安裝竊聽器”
1971年7月9日12點15分,基辛格等人乘坐的飛機準時降落在南苑機場。沒有儀式,簡單寒暄過后,葉劍英陪同基辛格坐上了紅旗轎車。為了讓美國客人住得更舒適,周恩來特意在釣魚臺國賓館5號樓進行了細致的安排,還在房間放上了富有中國韻味的白酒。但客人并沒有心思品嘗這些,他們分外緊張。唐聞生說:“他們剛來對我們可不放心了,他們要商量問題又怕我們竊聽,就在小樹林里小聲地說。其實,我們根本沒有安裝竊聽器,主席以前說過:‘我們不做這種事。’”
“雙方態度之坦率,即使在盟友之間也很少能做到”
下午4點20分,周恩來到達釣魚臺國賓館5號樓。基辛格是這樣描述他的:“他面容瘦削,頗帶憔悴,但神采奕奕、雙目炯炯,他的目光既堅毅又安詳,既謹慎又滿懷信心。”
見面時,周恩來與基辛格的手緊緊握在一起。周恩來說,這是中美兩國高級人員20多年來第一次握手。會談中,基辛格很快發現,和周恩來談判的最好方式就是直截了當地提出合理主張,然后堅持到底。有時,基辛格甚至拿出內部文件給周恩來看。雙方態度之坦率,即使在盟友之間也很少能做到。
當談到印度支那問題時,周恩來直率地指出:“美國朋友總是喜歡強調美國的體面、尊嚴,但你們只有把所有的軍事力量通通撤走,一個不剩,才是最大的榮譽和體面。”
在有限的48個小時里,周恩來特意提到了尼克松關于“五極世界”的演說。3天前,尼克松在美國堪薩斯城的演講中有意談到了中國。他指出,世界上發生了“非常重大的變化”,出現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五大力量中心”。周恩來回應:“中國在經濟上比較落后,即使將來強大了,我們也不做超級大國。中國珍視自己的獨立,準備好對付同時從幾個不同方向來的進攻。”
其實,在這次至關重要的中美會談中,毛澤東是中方的幕后總指揮,會談的一切進展他都了然于胸。第一天晚上的會談持續到11點半才結束,周恩來連夜向毛澤東進行了匯報。當談到美國還想在臺灣保留一點兒軍隊時,毛澤東說:“猴子變人還沒有變過來,還留著尾巴。臺灣問題也留著尾巴。它已經不是猴子,是猿,尾巴不長。”
“尼克松震撼”的公告出臺內情
最后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為這次訪問起草一份公告,正是這份公告引起了中美雙方的爭議。“雙方關于這個公報的爭議主要是怎樣表述尼克松來訪,美方要求說是‘中國提出邀請,然后尼克松來’,中方就說是你自己想來,雙方僵持不下。”中共黨史專家章百家說。
“最后還是總理加上‘獲悉’兩個字,當時都說是妙筆生花——‘獲悉’尼克松總統訪華的愿望,周恩來總理邀請他。然后基辛格的腦子也轉得很快,他說那我后邊也加一個‘愉快地’接受了邀請。這樣算是圓滿地寫出了這個公告。”唐聞生說。這次特殊的秘密旅行讓基辛格想起了幾百年前從西方到中國探險的馬可·波羅,所以這次行動的秘密代號為“波羅行動”。
4天后,尼克松總統突然出現在電視屏幕上,笑容可掬地對美國觀眾說:“我派遣基辛格在最近的世界之行中前往北京,以便同周恩來總理會談。我現在宣讀的公告,將同時在北京和美國發表——獲悉尼克松總統曾表示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尼克松總統愉快地接受了這一邀請。”
這個被美國報界稱作“尼克松震撼”的公告令全世界目瞪口呆。那么,尼克松訪華又有哪些細節?這個因推動中美關系正常化而載入史冊的美國總統在中國和中國領導人又發生了哪些交鋒?詳情可參閱《尼克松回憶錄:時代的破冰者》(特惠價128元,訂購熱線:027-87927015),讓尼克松告訴你答案。(《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