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進禮 譚公祿
自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重大論斷后,“全過程人民民主”受到了廣泛關注,在2022年全國“兩會”上又成為熱詞。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既是打造中國式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理念和新部署,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在新時代和新征程的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南。
“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1]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科學闡述與精煉表達,從實質來看,人民當家作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本質和核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1]作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新形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形式,其本質和核心當然也是實現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只要社會主義中國的國體和政體不發生改變,無論民主理念、制度、形式如何創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都不會變,永遠都是人民當家作主。因此,從國體和政體的角度來看,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新理念新形態,其本質和核心也必然是人民當家作主。
全過程人民民主,從形式來看,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其環節具有全過程性,其權益具有完整性,其領域具有全面性。
第一,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鏈條的民主。在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五個具體形式中,民主權利行使與運行的關鍵環節相互貫通、協同作用,環環相扣、內在統一,既獨立存在又相互聯接,形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完整鏈條。它們在時間方面具有連續性,在內容方面具有整體性,在運作方面具有協同性,在人民參與方面具有廣泛性和持續性,從而使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全過程都貫穿民主,都體現人民意志、維護人民權益。
第二,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方位的民主。在政治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在國家、地方以及基層治理各個層面,在人民行使選舉、協商、決策、管理、監督權利的各個環節,都保證人民群眾充分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實行全方位的人民民主,實現人民民主權益保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第三,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覆蓋的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覆蓋國家和社會全部公共領域和全部公共事務,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個方面,將全國14 億多人民都納入了民主進程,實現了全覆蓋,體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獨特優勢。
全過程人民民主,從實效來看,具有涵蓋領域的廣泛性、民主過程的真實性、最終結果的有效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
第一,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的社會主義民主。在我國,一方面,凡是達到法定年齡的守法公民均享有民主政治權利,體現了民主主體的全員性、廣泛性;另一方面,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價值理念和實踐滲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每個角落,進入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體現了內容和覆蓋范圍的廣泛性。因此,全過程人民民主真正實現了民主主體的全覆蓋、民主內容的全囊括、民主范圍的全涵蓋,是最廣泛的社會主義民主。
第二,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實的社會主義民主。2022年初,我國10億多選民一人一票、同票同權,直接選舉出能夠體現民意、匯聚民智、代表民利的縣鄉兩級人大代表,全過程人民民主由全體人民親身參與、現場感受,具有真實的體驗感。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以外,我國還形成了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充分保障全體人民通過各種渠道直接或間接行使民主權利。因此,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民主,是看得見、摸得著、行得通的民主,是最真實的社會主義民主。
第三,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1]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提出并大力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極大地激發了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實實在在地得到提升。正因為全過程人民民主切實解決了人民需要解決的現實難題,真正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所以它是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關鍵是要把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充分發揮出來。”[1]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最新形態、重大成果,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人民民主,是超越資本主義“選舉民主”的更高類型民主,是深植中國土壤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具有鮮明特點和顯著優勢。
全過程人民民主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其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從內在階級本質、外在表現形式來看,都生動體現了“一切為了人民”的特點和優勢。
第一,全過程人民民主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考察一種民主制度,最重要的是要認識其階級統治的實質,這是馬克思主義民主觀的根本觀點。”[2]《共產黨宣言》明確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3](P411)從階級本質角度來看,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民主,是無產階級的民主。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它的階級立場,也是其本質要求。因此,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一切為了人民”的天然優勢,是真正能夠代表廣大無產階級勞動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形態。
第二,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提出并大力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同時,更加重視將其轉化為科學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體現實的民主實踐。通過不斷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逐步構建多樣、暢通、有序民主渠道,廣泛吸納民意、廣泛匯聚民智、切實維護民利,真正實現了人民群眾“愁的盼的”與黨和政府“想的干的”同頻共振、高度一致,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有效保障和充分實現。
與西方國家“選舉民主”相比較,作為社會主義民主最新形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人類社會文明迄今為止最高類型的民主形態。它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第一,從本質來看,全過程人民民主克服了資本主義“選舉民主”的形式民主、實質不民主的重大缺陷。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披著“民主、自由、平等”的光鮮外衣,實質上已經淪為少數精英階層攫取利益并為自我服務的工具,占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服務于大型利益集團和特權階層,只代表少數人的利益,勞動人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弱勢和邊緣群體的利益往往被忽視,本質上是為少數人服務的精英民主。相比較而言,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本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過程人民民主摒棄資本主義民主“絕對民主、絕對自由、絕對平等”虛偽的一面,克服其形式民主、實質不民主的重大缺陷,實現了對資本主義“選舉民主”的超越。
第二,從實踐路徑來看,全過程人民民主克服了資本主義“選舉民主”的過程不全、環節殘缺的重大缺陷。資本主義“選舉民主”在實踐中過于強調“一次性”民主選舉,人民在享受完民主選舉的“狂歡”之后就長期進入休眠期,毫無發言權,不知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為何物,民主環節嚴重殘缺,是一種殘缺不全的民主、貧乏的民主、虛偽的民主。相比較而言,全過程人民民主創造性地實現了“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具備完整的實踐環節和路徑,在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全過程中,人民當家作主都具體地、現實地得到了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借鑒資本主義民主“直接選舉”的部分優勢,克服其“過程不全、環節殘缺”的重大缺陷,實現了對資本主義“選舉民主”的超越。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馬克思主義民主思想與當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深植中華沃土、體現中國特色,“是根植于中國歷史文化、符合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的真實有效管用的民主”[4]。
第一,全過程人民民主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從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吸收養分。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天下為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等民本思想,在中國人民心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也為我們黨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價值理念奠定了牢固的思想根基。
第二,全過程人民民主發軔于中國人民的實踐探索,注重從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歷程中吸取經驗。從延安時期的“豆選”,到抗日民主政權的“三三制”;從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到形成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再到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經歷了艱辛探索。我國民主政治發展的生動實踐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在實踐中一步步摸索出來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我們黨為實現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不懈奮斗的寶貴歷史經驗的結晶,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句空話,必須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5]一切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落實。民主理念再新、機制再好,如果不能具體地、現實地落實到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之中,都是一紙空文,都將淪為虛假的民主、口頭的民主。有序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必須準確把握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不斷創新民主實現形式等實踐要求,切實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價值理念真正轉化為保證和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生動實踐。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在要求和根本保證,是人民民主的根和魂。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確保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正確方向。
第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證是黨的領導,失去這個保證,全過程人民民主就丟了政治靈魂、就失去了核心支撐,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必將失去生命力、影響力。
第二,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最新形態,是由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創立和發展的。今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繼續發展和不斷完善,必須堅持和加強而絕不能削弱黨的領導。
第三,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擔負起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任務,創建了一系列保證和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提出并大力推進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因此,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才能確保把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不斷推向深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旗幟和方向,必須始終堅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符合中國國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本著一切為了人民的初心,立足世情國情民情,成功開辟并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創建了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越走越自信。事實雄辯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正確道路。”[1]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決定中國命運。走什么樣的中國民主政治道路,關乎旗幟、關乎方向,決定著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絕不能改弦易轍。如果棄已經被證明無比正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康莊大道不走,而隨西方“起舞”,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歪路,必將葬送社會主義民主事業。因此,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只能走也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決不能削足適履、生搬硬套西方政治制度和模式。
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關鍵支撐,必須始終堅持并在實踐中逐步完善。
第一,要始終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建了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在內的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一系列制度體系。這一制度體系,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四梁八柱”,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骨架”,為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提供了支撐,為保證和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必須始終堅持并嚴格落實。
第二,要逐步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體制、機制、程序、規范以及具體運行上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發揮人民創造精神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必須繼續加以完善。”[6](P62)因此,要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中,認真查找民主體制機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和修補辦法,不斷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為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提供更加健全的制度保證,讓中國式民主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馬克思主義認為,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內容,內容發展了,必須要有新的形式與之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發展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最新形態,其實現形式也必然要得到拓展,以更好地適應內容的發展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方向的前提下,大力創新、深度拓展民主實現形式,積極探索和運用“基層立法聯系點”“網絡問計”“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網絡議政、遠程協商”“小院議事廳”“村(居)民議事會、民主懇談會、民主聽證會”等新的實用管用的民主實踐形式,創造更加生動豐富多彩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進一步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