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振峰
一個人的精神面貌關乎形象氣度,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精神風貌關系事業成敗。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指出,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保持共產黨人政治本色,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始終保持良好精神狀態、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是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在實踐中創造新業績、實現新輝煌的精神動力。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黨員干部要永遠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振奮起共產黨人應有的精氣神,把全部精力用到干事創業上”。堅挺的精神脊梁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做事的重要法寶。在現實生活中,個人如果沒有精神,就會失去負重脊梁;集體如果沒有精神,就會缺乏凝聚力量;民族如果沒有精神,就會成為一盤散沙。人生如屋,精神是柱。習近平總書記把理想信念比喻為“精神之鈣”,強調如果一個人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當今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臨著各種風險和挑戰,尤其是當前面對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要實現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各級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如果沒有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沒有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拼搏精神,沒有“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邁氣概,沒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韌執著,就不可能真正在實踐中干出大事業、創出新輝煌,更不可能做到“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現實生活中,我們絕大部分黨員干部都是積極進取、勇于作為的。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干部隊伍中存在的“為官不為”現象不容忽視,有的屬于能力不足“不能為”,有的屬于動力不足“不想為”,有的屬于擔當不足“不敢為”。一些黨員干部中存在的干事創業激情不足、開拓創新意識不強、勇于負責擔當不夠、主動作為精神不佳等狀況,嚴重影響了黨的干部隊伍形象,制約了各項工作的開展。上述現狀與黨員干部所肩負的使命和承擔的責任是根本不相稱的,究其形成原因,除了創業環境、激勵機制等方面因素外,從內在思想原因來講,主要還是與部分黨員干部自身精神之“鈣”缺失、精神動力不足、精神脊梁疲軟等有著直接的關系。
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毛澤東同志曾經反復告誡全黨:“要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任務,習近平總書記也反復要求全黨同志一定要“深刻認識黨面臨的精神懈怠危險”,廣大黨員干部必須“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面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新的“兩步走”發展戰略,每一位黨員干部要想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要在干事創業過程中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勇敢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
一要不斷強化苦干實干的奮斗精神。“奮斗創造歷史,實干成就未來。”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是靠辛勤勞動和艱苦奮斗得來的。習近平總書記說:“只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奮斗精神,腳踏實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面對浩浩蕩蕩的時代潮流,面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們必須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不懈奮斗,不斷譜寫出新時代偉大事業的精彩篇章。
二要不斷強化勇往直前的進取精神。“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當前,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全面深化改革面臨的矛盾越多、難度越大,越要堅定與時俱進、攻堅克難的信心,越要有風雨無阻、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務必始終保持“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精神和堅強意志,發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無畏精神,在劈波斬浪中勇往直前,在攻堅克難中再創佳績。
三要不斷強化敢作敢為的擔當精神。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特有的優秀品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善于作為和勇于擔當、敢于負責是密不可分的,一名好的干部必須面對矛盾問題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困難敢于挺身而出,面對挫折失敗敢于承擔責任,面對大是大非敢于大膽亮劍,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四要不斷強化敢想敢干的創新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早就說過,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子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必須抓住創新這個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始終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總之,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既需要物質保障,也需要精神動力。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力量的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勇敢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始終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