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望春 姚建民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建筑工程的規模也隨之擴大,在施工中預拌混凝土技術較為常見,其自身質量與應用效果較現場拌制的混凝土質量更好,針對大型建筑工程能夠在施工中實現大批量生產,從而加快工程建設進度。基于此,本文對預拌混凝土技術進行探討,結合現階段建筑工程要求和實際需要提出了質量管理的具體策略,以期能夠為其他建筑工程建設提供參考借鑒。
近些年中我國人民經濟收入水平顯著提升,群眾對工程項目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工程建設若想契合時代發展,必須要從技術與管理方面入手。預拌混凝土在現階段的建筑工程中普遍使用,能合理應用不僅能夠提高工程的整體質量,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建設進程,提高項目的綜合效益。因此,在實施中應對技術質量管理加大力度,下面將對此進行相關論述。
預拌混凝土是在工廠內將水、水泥、粗骨料、細骨料、添加劑等根據使用要求按比例拌和,隨后運輸至施工現場進行應用,且從生產到投入使用全過程控制,而施工單位在施工前與施工后進行驗收,施工中對預拌混凝土進行振搗、澆筑與養護,嚴格按照流程標準執行,保證工程質量穩定可控,為建筑工程后續投入使用提供保障。
預拌混凝土可以將其定義為一種商品,但在應用前其仍然是半成品,為此需要注重全過程控制,在專業化分工下明確各環節責任,提高技術的應用效果。預拌混凝土雖然在出廠前已經進行了全面驗收,但在運輸過程中仍然可能出現質量和安全問題,為此在現場施工前必須進行二次檢測,保證混凝土的強度及耐久性等,滿足項目使用要求,從而為后續施工提供保障。
材料對預拌混凝土質量的影響較大,如原材料選擇不當則可能導致強度無法滿足項目需求,后續使用中出現裂縫等各種質量問題。為此預拌混凝土廠家在生產過程中,應對水泥、骨料的規格和使用量等進行嚴格的控制,且所使用的水必須為不含有其它雜質的用水,添加劑必須有合格證書,且適量,從而全方面提升預拌混凝土的生產質量,為后續施工提供質量保障。就目前情況來看,仍然有部分廠家在預拌混凝土過程中,通過降低和減少部分材料品質以此減少成本,最終影響預拌混凝土的質量。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對于此類問題的重視和管理,嚴格杜絕此類情況的發生。
預拌混凝土配比與后續應用質量息息相關,為此在配比中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合理添加水、水泥、粗骨料、細骨料、添加劑等,保證所有材料都能夠有效地融合,從而進一步提升預拌混凝土的質量。在進行預拌混凝土生產的過程中,如果加入較多的添加劑或者礦物質,那么混凝土將會更快的成型,攪拌也比較容易,但是一些預拌混凝土生產單位,為了提升預拌混凝土生產的效率,盲目的加入添加劑,并沒有對混凝土的性能進行仔細的分析,導致添加劑的比例不符合要求,從而影響預拌混凝土的耐久性。
現階段部分廠家在正式生產之前不重視對各種機器設備的檢測,在預拌混凝土生產過程中時常出現機器故障,使得在生產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檢測偏差,還有企業因缺乏機器檢修與維護,導致混凝土生產難以滿足質量要求,合格的預拌混凝土投入使用,則后續應用也會隨之埋下風險。因此,在進行預拌混凝土生產前需要開展多方面檢測工作,從設備儀器方面入手,避免因此而影響預拌混凝土質量,使最終生產加工能夠切實滿足質量要求,避免不合格的預拌混凝土出現。
施工作業人員作為主體部分,其個人水平對預拌混凝土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但現階段部分生產人員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培訓,因自身素質水平較低導致工作中經常忽略一些細節問題,出現配比不合理、檢測不到位等問題,如在堿含量分析中無法明確外加劑的適應性,最終在出場后質量達不到相應的標準,難以投入項目中使用。除此之外,不對施工人員個人能力進行提升,作業流程與工序較為傳統,難以契合時代需求,為此必須加大培訓力度,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以此保障預拌混凝土的最終質量,最大程度上降低人員影響。
對于材料組成、養護條件、施工工藝均相同的水泥混凝土,其強度還會受到試驗條件的影響。在實驗室環境下配制混凝土時往往要細致篩選砂石料并嚴格控制砂石含泥量,因此在實驗室條件下試件強度基本能夠達到強度要求。但在施工過程中,受到現場條件影響,在拌和、振搗、運輸及養護階段可能因操作不當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強度,導致施工后難以達到試驗標準。
所有進場的原材料進行生產管理,保證所有的材料的質量證明皆可以追溯源頭,以此明確生產加工中的責任,選用強制式攪拌機時間需要控制在30s以上,如對于堆砌場則需要搭配相應的設施,不同規格的砂石材料分開堆放。同時,攪拌站每月均應進行自檢,其中包括自身資質檢查、機械設備檢查、生產線檢查等方面,在生產后必須進行質量監督,保證全過程皆符合預期要求。
攪拌車裝料前需要做好檢查,且需要在運輸前做好清污,而運輸中則需要進行相應的保護,在車頭掛上相應的強度等級牌,全程保持運輸平穩,避免行進過程中出現劇烈顛簸而導致預拌混凝土離析。同時,裝料運輸攪拌罐應保持慢速轉動,特殊天氣則需要做好保溫與防水控制,運輸全過程需要確認施工地點、工程部位和強度等級,避免因運輸因素而影響最終的施工質量。
預拌混凝土企業應建立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明確責任人和質量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出廠檢驗管理、運輸管理等方面,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全過程落實相關制度,確保質量穩定可靠。對于交貨檢驗管理、售后服務管理等方面,則需要明確相關責任人,全過程以質量安全體系作為支撐,且在體系管理中也需要設置相應的應急預案,出現異常情況時能夠啟動相應預案來減少損失,以此做到全過程可控。
變形問題可能會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該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模板未支撐在堅硬層或支撐松動,由于在安裝時工作不到位使得螺栓無法打緊,最終棱角處的混凝土水分大量流失后導致砂漿和石子離祈。同時由于施工前在鋼筋較密的部位振搗不到位,未按照操作規程分層下料導致模板爆裂或產生巨大形變,最終拐角混凝土的水化效果不佳,導致混凝土澆筑質量差,整體建設強度大打折扣。
表面粗糙還有鋼筋裸露在外等現象較為常見,混凝土表面不平整會嚴重影響整體質量,出現該問題的原因可能由于水泥、石子、砂等原材料配比不當所導致的,且可能因水添加比例過大造成砂漿少,最終出現表面不平整的問題。同時混凝土在澆筑中沒有用刮尺刮平,模板未支撐在堅硬層或者是所用支撐面的面積不夠,最終會出現表面不平整的問題。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質量管理十分重要,如在使用時發現的混凝土的強度不夠,其原因在于混凝土的配比不準確,原材料的質量較差;水泥存放的時間過長或存放位置太過陰潮,使各材料的比例失衡。由于受到外力的撞擊或是保護不佳,在混凝土終凝后會出現缺棱斷角的現象,同時一些鋼筋的預埋處或者較密集的地方澆筑不當,也會導致最終強度不足,在后續施工中需要對此加大關注。
原材料的質量對于預拌混凝土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在水泥材料的品種、型號選擇過程中,科學結合施工現場環境情況和設計規范要求,對粗細骨料的相關材料參數進行全方面檢測。在此基礎上要把好原材料進廠的質量關,攪拌站堅守質量驗收底線,按照相關的標準嚴格執行,不合格的材料堅決拒絕使用,攪拌站要保留多個供應商,具備優質條件的供應商列為首選,在波動時有更多選擇的余地。同時,需要對多種材料應用進行把關,如砂石的含泥量超標,可通過水洗的方法予以解決,在此過程中也需要調整好級配,控制水洗生產線、分類搭配等,為保證應用質量奠定基礎。預拌混凝土外加劑的質量也是影響混凝土質量的重要因素,選擇市場信譽較好的供應商,以此提升預拌混凝土的配置符合技術標準的要求,對于加入外加劑的預拌混凝土,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其攪拌的時間,提升預拌混凝土的強度和質量,防止風險問題的出現。
上述工程在初始階段仔細檢查原材料的質量,避免因材料原因而改變混凝土級配,要求全過程在監理工程師現場監督下進行取樣送檢。在混凝土生產中必須對原材料進行質量控制,監理工程師應對試驗的結果進行嚴格審查,并在確定預拌混凝土的具體配置比例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混凝土配合比由實驗室通過實驗確定,應該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且必須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達到合格要求才能做出合理的配合比,最終符合設計和驗收標準。優良的粘聚性與保水性能夠避免出現離析與泌水情況,因此應按合理設計配合比,將設計配合比換算為施工配合比,要及時檢查原材料是否與設計時原材料相符,包括粘聚性、流動性、保水性等多種性能,且在此基礎上需要關注拌和混凝土的和易性,從而避免離析現象出現而產生嚴重質量問題。預拌混凝土配置完成后,還應對其進行表面密度、水灰比、水泥量、耐久性等功能參數的檢測,嚴格按照流程標準執行,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優化調整,提升后續混凝土施工作業的質量和效率。
建筑工程預拌混凝土原材料檢測,需重點考慮原材料的組成成分,主要是水泥、砂、石、水、添加劑等,開展檢測工作主要是對各成分含量、配比等控制,才能保證混凝土的質量效能。
(1)水泥檢測。
以《預防建筑工程堿骨料反應技術條例》為標準要求,水泥檢測要點是其強度與安定性。尤其是在其硬化后,標準要求是混凝土強度與抗壓強度成正比,水泥強度變化會影響到建筑工程混凝土強度,必須要在水泥檢測工作開展前就對相關標準要求詳細分析與掌握,綜合性考慮混凝土的收縮性、和易性等,也需把此環節中所產生的信息數據詳細記錄,為后續質量控制提供參考依據。
(2)用水檢測。
考慮建筑工程預拌混凝土中水自身屬性,檢測要點是酸堿程度,影響質量的因素是水中礦物質、酸堿度,一旦忽視則后續技術參數也無法滿足項目預期要求。因此,需監管部門與檢測部門能對原材料的用水檢測工作引起重視,分析建筑工程預拌混凝土生產中的用水情況,控制水礦物質與酸堿度,只有對用水狀態全面掌握,才能滿足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
(3)材料檢測。
依據《建筑施工技術規范》技術要求為檢測依據,結合具體的技術要求詳細分析,保證砂石針片狀、壓碎值、粒徑等滿足項目建設需求。在采購前、運輸中、施工前均能跟蹤化檢測,可應用大數據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創造智能化管理平臺,能把各階段的檢測數據及時上傳與儲存,為后續工作有序開展提供有利條件,并為建筑工程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預拌混凝土生產應對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控制,攪拌工作應采用效率較高、性能較好的攪拌設備進行作業,運輸工作應考慮天氣因素、時間因素、道路因素等對于混凝土質量的影響,采用有效的預防措施,保障預拌混凝土運輸的質量。施工人員應加強關注預拌混凝土的塌落度情況,存在問題應及時通知混凝土生產廠家,對預拌混凝土進行有效調整,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澆筑的厚度,確保振搗的頻率和距離符合技術規范,避免過振和漏振問題。同時,應在生產環節中健全現場管理制度,密切關注預拌混凝土加工的全過程,避免使用不符合規定的材料,按技術規范進行澆筑,保證每項工程都處于質量穩定的狀態,為后續應用提供基礎保障。
混凝土質量不僅要注重外在表現,且需要注重澆筑與養護的整體性,如澆筑存在問題不僅會出現變形、移位等問題,且可能出現蜂窩麻面等質量缺陷。混凝土的澆筑振搗成型是施工的主要環節,首先保證材料質量符合工程規定要求,拌制時發現溫差過大要及時覆蓋養護。在實際建設中必須加強早期養護,用塑料膜、草墊等覆蓋,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避免后續建設中出現裂縫等問題。承重模板要求在澆筑過程中,需要將混凝土本身的內外溫差在20℃以內,避免較大面積的蜂窩、麻面和露筋,并檢查混凝土構件拆除承重模板后是否達到相應強度等級,以此有效提高混凝土結構的抗拉能力。澆筑一旦發現問題需要停工檢查,待問題解決后再進行后續施工;而養護則需要掌控養護溫度、濕度和養護時間三方面,不符合規定的部分拆除重建,以此提高建設質量。
根據預拌混凝土的使用劃分施工段,嚴格根據驗收標準進行,為了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在實際驗收時根據混凝土的使用流程進行規劃,包括項目名稱、施工單位、需求方和供應商,所有內容都需要保證規范。上述工程在工程驗收環節,由管理人員對預拌混凝土進行檢查,要求依據設計單位對混合料的規定,選用強度性能更高的水泥與集料,摻入1%比例的減水劑增加混凝土強度,后續檢測嚴格遵循流程,確保結果能夠反映混合料質量真實情況,避免后續運行出現異常情況,使預拌混凝土管理能夠貫穿全過程。驗收工作與最終混凝土的質量息息相關,為保證工程的正常推進,上述工程結合規定有序開展驗收,反復對混凝土質量進行檢查和驗證,最終施工未出現任何質量和安全問題。
預拌混凝土在現階段的建筑工程中普遍使用,,其自身質量對于后續建筑工程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為此應進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加強混凝土原材料的選擇、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采用有效的預防措施,注重全過程控制,在專業化分工下明確各環節責任,以此進一步提升預拌混凝土的使用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