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平 王玉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極富哲理性和現實針對性,集中收錄在《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中。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引導領導干部抓好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把自己的家庭建設好,使之成為全社會的樣板;把家庭成員教育好,使之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范至關重要。這對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家庭文明建設,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把實現個人夢、家庭夢融入國家夢、民族夢之中,匯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國家治理結構的基本單元,是國運昌盛、民族復興的基石。自古以來,我國就有重視家庭、重視親情的傳統,并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曾幾何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人閑坐、圍爐夜話,嚴父庭堂教子、慈母燈下縫衣,凡此情景,無不洋溢著濃濃親情、縷縷溫馨、融融歡樂。“家”是中國人心目中最難以割舍的情感之所,每逢春節,一句“回家過年”就牽動了億萬中國人心底的情愫。這種深厚的家庭情結通過家教、家風代代相傳,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唐代詩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寫道:“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對中國人家庭情結的生動表達。孟母三遷、曾子烹彘、顏之推教子等家教故事膾炙人口、代代傳誦,成為家庭教育的生動案例。《顏氏家訓》《錢氏家訓》《朱子家訓》等家庭文化春風化雨、代代傳承,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中國叢書綜錄》一書記載,我國古代公開出版的“家訓”總共有一百二十多種。這些家訓不僅承載著歷史、蘊含著哲理、凝結著智慧,讓后人捧之以閱必有得、掩之以思必有悟、付之以行必有益,而且傳承著文化、傳遞著文明、引領著未來,成為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因子。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有許多民族湮沒在歷史長河中、消失在茫茫曠野里,有不少文明變身一堆瓦礫、幾行陳跡,但中華民族卻歷經滄桑而不衰,世界四大古文明也只有中華文明得以傳承下來,并且延續了五千多年而從未斷流。就連德國哲學家黑格爾也不得不驚嘆:“只有黃河、長江流過的那個中華帝國是世界上惟一持久的國家。”[1](P117)何以至此?二戰前夕,曾有歐洲學者對此作過研究,他們得出一個重要結論:這是中國人特別重視家庭教育的結果。換言之,是中華民族注重家庭家教家風的傳統美德,成就了泱泱華夏、創造了燦爛文明。
中國共產黨人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歷來重視家庭建設。延安時期,毛澤東就說過:“提出建立模范家庭,這是共產黨的一大進步。我們主張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兄愛弟敬,雙方互相靠攏,和和氣氣過光景。”[2](P115-116)他強調,“生產好,生活好,孩子帶得好,這就是我們的口號”[3](P541)。朱德也指出:“每個人都有一個家庭,每個人在家庭中都負有一種不可推辭的光榮的養老養小的責任……在馬克思主義者看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并不是要取消家庭,而是要使家庭更幸福更美滿。養親教子的古訓,不僅現在適用,就是將來也是適用的。”[4](P370)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將“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列為黨員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范的重要內容之一。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強調“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注重家庭、家教、家風,教育管理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家是人生的基點、事業的支點,是夢想啟航的地方;家庭美滿是人生幸福、事業成功的重要基礎。對領導干部來講,家庭是可靠的后方、溫馨的港灣,是注入正能量、化解負情緒的地方。健康的家庭生活不僅可以滋養身心、鼓舞斗志,使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而且可以影響帶動周圍的人跟著學、照著做;反之,一旦后院起火、家庭生亂,不僅不能安心工作,甚至因家風敗壞而導致違法亂紀。“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看,家風敗壞往往是領導干部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原因。”[5](P55)要想治理好一域,必先治理好一家;要想當好領導,必先當好家長;要想抓好班子、帶好隊伍、干好事業,必先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管好家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他還指出,“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5](P3-4)。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家國同構、家國一體,中國革命文化也強調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千家萬戶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反之亦然,國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領導干部的家庭具有特殊而鮮明的組織屬性、政治功能和示范效應,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有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加強領導干部家庭建設,不僅事關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也是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一環。因此,必須把領導干部的家庭建設與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把對黨忠誠納入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把教育引導家庭成員愛家庭、愛家人、愛親人與愛黨、愛國、愛人民統一起來,把家庭夢與民族夢融合起來,不斷“升華愛國愛家的家國情懷、建設相親相愛的家庭關系、弘揚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體現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5](P70),以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以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庭夢托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家庭就有家風,家風展現一個家庭的整體風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規家訓是人生的第一本教材,良好家風則是從家規家訓中散發出來的“書香”,是蘊涵在家規家訓里的哲理和思想,是彌漫在家庭中的空氣和陽光,是家庭成員精神成長的源頭和動力。歷史上那些子孫多賢達、功業多卓著的名門,無不與其良好家風的傳承息息相關。家庭建設的最高境界是家和萬事興,其起點、基礎和核心是通過立家規、嚴家訓,培育和傳承良好家風,使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相契合、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相適應、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相融通。歷史經驗表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要把握好以下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應該把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觀念從小就傳遞給孩子,幫助他們形成美好心靈,促使他們健康成長,長大后成為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5](P15)崇尚學習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題。中國共產黨靠學習起家,從成立那天起,就從未放棄過學習,并且在學習中不斷成長成熟、發展壯大。對黨的領導干部來講,注重學習不僅是個人行為,更是一種家庭行為、社會行為;不僅是個人成長進步的需要,更是一種家庭責任、社會責任。因此,領導干部必須養成重視學習、勤奮學習的良好習慣,始終把學習作為一種行為自覺融入思想、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融入日常、作為一種價值追求融入人生,以自己“書不離手、讀不離口”的模范行動,影響、帶動家庭成員形成崇學尚讀的習慣,讓家庭時時回蕩著讀書聲,處處洋溢著書墨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向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同志學習,做家風建設的表率,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5](P25)修身是做人的根本、齊家的起點,也是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家庭成員人人注重修身,勢必家庭和、家風正、家道旺。領導干部修身,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堅定理想信念,錘煉堅強黨性,強化宗旨意識,自覺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承諾,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切實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造福于人民。要多積尺寸之功,注重從小事小節上加強修養,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慎獨慎初、慎微慎欲,培養和強化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禮儀是宣示價值觀、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6](P59)中華民族素以重禮儀著稱于世。“禮,敬也。”禮儀的核心是敬人愛人,即敬人如親、愛人如己。新時代的領導干部必須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在社會上,都要以禮待人、孝老愛親、尊老愛幼。領導干部要努力促使家庭內部成員互敬互愛,讓每一個家庭成員都生活在被尊重、被關愛的氛圍中,使他們感覺到家的溫暖與溫馨。鄰里之間要“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以鄰為緣、以鄰為榮、以鄰為親,友鄰、睦鄰、善鄰,讓“遠親近鄰都是親,守望相助一家人”成為新時代鄰里關系的新氣象,以“家庭和美、鄰里和睦”夯實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范,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5](P64)。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家無信不興。誠信是維系社會秩序的紐帶。“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中國共產黨是最講誠信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靠誠信贏得群眾、組織群眾,帶領群眾鬧革命、搞建設、謀改革、圖復興的歷史。作為領導干部,必須從自身做起,從自己的家庭做起,帶頭誠實守信,努力做到“口言之,身必行之”。要充分發揮領導干部及其家庭在誠信家庭、誠信家風建設中的示范作用,在誠信社會、誠信國家建設中的基礎作用,讓誠實守信成為人們的價值追求,讓有諾必踐成為人們的行動自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勤儉是我們的傳家寶,什么時候都不能丟掉。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5](P15),“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勤勞致富,勤儉持家”[5](P25)。勤儉節約、勤儉持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領導干部作為治國理政的“關鍵少數”,必須在勤勉敬業、勤奮工作、勤儉持家上帶好頭,教育引導家庭成員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少一份干部家庭、干部親屬的優越感,多一份回報國家、奉獻社會的責任感,時時處處“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以一人帶全家,以小家帶大家,進而影響和帶動全社會形成勤儉之風、節約之風、清廉之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7](P46),“一個健康向上的民族,就應該鼓勵勞動”[5](P25)。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共產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崇尚勞動是黨的優良傳統。延安時期,王震領導的三五九旅,上至旅長下至馬夫、伙夫一律參加生產勞動,硬是把荊棘遍野、荒無人煙的南泥灣改造成了“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的好江南”。勞動創造幸福,奮斗開創未來。作為領導干部,必須有事必躬親的思想自覺,帶頭分擔家務,帶頭干臟活、累活;要親自起草重要文件、重要講話,不找秘書代勞,使自己在家庭生活和履職工作中養成熱愛勞動、凡事自己動手的良好習慣,讓家庭成員在尊重勞動、崇尚勞動、誠實勞動的家風熏陶下,養成堅韌不拔、奮發進取的意志品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5](P24-25),“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時,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5](P34)。領導干部的家庭不單純是傳統意義上的棲身之地、起居之所,而且還是教化家人的學校、示范社會的樣板、引領風尚的航標。領導干部的家庭家教家風,不僅關系著自己的作風和公眾形象,而且關乎黨和政府的形象,關乎黨風、政風和民風。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必須發揮領導干部的主導和示范作用,并善于從以家庭文化為核心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營養。
家規是家庭的“基本法”,家規不嚴、家訓不張,必然導致家風敗壞、家道敗落。歷史上的教訓甚多,黨的十八大以來因治家不嚴而落馬的領導干部更是足以令人警醒。習近平總書記曾要求領導干部仔細看一看“家”和“冢”這兩個字,它們很像,區別就在于那個“點”擺在什么位置。他解釋說,“對家屬子女要求高一點才能成為幸福之家,低一點就可能葬送一個好家庭”[5](P35),并告誡領導干部必須“堅決反對特權現象,樹立好的家風家規”[5](P37)。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提出了“念親,但不為親徇私;念舊,但不為舊謀利;濟親,但不以公濟私”的三條原則,周恩來則制定了“十條家規”,為黨的干部立規治家、過好權力關親情關提供了遵循。作為領導干部,必須認識到從嚴治家是對自己也是對家人最好的愛護,要堅持治家與情、與理、與德、與法并行不悖的原則,寬嚴有度立好規矩,言傳身教做好示范,決不允許家庭成員和親友利用自己的權力和影響謀取私利,以免為情所累、為情所傷、為情所誤。
家訓是家庭的“核心價值觀”,是對家庭成員立身處世、持家立業的教誨。新時代領導干部的家訓,必須彰顯共產黨人的理想、信仰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公”字當頭,先大家后小家,舍小家為大家,處處體現公正無私、公而忘私、先公后私的崇高境界,任何時候都“不能顛倒了公私、混淆了是非、模糊了義利、放縱了親情”[5](P37)。要以“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孫謀”的家國情懷,自覺劃清情與權、情與紀、情與法的界限;以“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的黨性自覺廉潔修身、廉潔齊家,防止公權力進入私人領地。要注重家教,加強對家庭成員尤其是未成年子女的品德教育,教育他們時刻銘記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奮斗,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5](P19)。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和傳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推動人們在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風尚。
家風是一種德行傳承,不僅直接影響一個人做人做事的風格,而且影響整個社會風氣的形成。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5](P24)新時代加強領導干部家風建設,必須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特色。新時代的家風建設具有更為豐富的思想內涵、更為崇高的價值追求、更為強大的教化力量。“最美奮斗者”鄭培民教育家人廉潔奉公、不謀私利,他的妻子“不幫人向鄭培民帶任何信,不傳口信,不接受任何禮品”。他的兒子說:“在廉政問題上,爸爸把前門,媽媽守后門。”“一前一后”把好了領導干部的權力關、守住了共產黨人的清廉品德。領導干部作為家庭主人,必須堅持以德修身、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帶頭加強道德修養和黨性鍛煉,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在身體力行中涵養良好家風,并讓良好家風像柔柔春風、綿綿細雨潤澤家人心靈、砥礪品行,助家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