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 威
(廣東順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廣東 佛山 528000)
我國若要實現“2030 年前‘碳達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發展目標,能源產業結構的優化轉型升級勢在必行。2020 年年底,我國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已達2.5 億kW,是10 年前的300 倍。隨著光伏發電成本下降其優勢日益凸顯,光伏復合發電與鄉村農業能源融合將逐步迎來廣闊的農業發展市場空間。2021 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國發〔2021〕4 號)明確要求以清潔能源等產業為發展重點,并率先實現突破,做好與鄉村農業融合的能源利用發展。必須充分利用農村太陽能光伏資源,結合鄉村農業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堅持新能源發展戰略理念,探討推進深化“光伏+三農”能源融合農業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光伏復合發電與農村“三農”的能源復合疊加發展效益,助力推進鄉村農業振興與清潔能源的融合發展[1]。
現代農業作為“三農”的重要一環,需要重視農村和農民發展,開發創新的扶貧項目,使大量貧困家庭能夠深入參與光伏產業項目,從而獲得長期穩定的收入并實現脫貧。經過近幾年的光伏產業部署,光伏產業所在地的貧困家庭都實現了提前脫貧,并且能夠實現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光伏產業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且徹底改變了貧困地區的面貌,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推動“光伏+三農”的發展戰略,不僅推動了農業生產體系的變革和改善,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還提高了農業、農村、農民的現代化水平,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和進步。讓脫貧攻堅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動寫照,而且還成為全球反貧困事業的亮麗風景。
農村問題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農業是衣食之源,生命之本,是國家重要經濟命脈,是國家穩定和長治久安的保證,是一個國家能否獨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證。新中國的誕生,農民、農村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國作為世界人口大國,農村穩定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實施“光伏+三農”戰略,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讓更多的農民走上致富的道路,讓越來越多的農村不斷繁榮興旺,有利于增加人民的福祉,有利于維護我國農村根基穩固,有利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聚力量[2]。
在光伏技術產業的加持下,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精力進行科學研究,并已逐步建立起現代農業的商業版圖和產業鏈體系。既能增加農民收入,又能助推鄉村振興發展,加快了“光伏+三農”項目建設施工進度,精心打造具有質量優、效益佳等優勢的農村光伏發電配套工程,推動了農村地區進行產業轉型改造升級,維護了廣大農民的利益,讓更多的農民走上致富的道路,讓越來越多的農村不斷繁榮興旺,切實增強了農民的生活幸福感和精神滿足感[3]。
近年來,“光伏+城鎮鄉村綠色農業”“光伏+城鄉農村綠色漁業”“光伏+治沙”“光伏+鄉村農業陽光尾礦”等多個典型光伏案例的成功深入實施,表明環境友好型“光伏+三農”已經快速發展成為我國城鄉共同實現“雙碳”重大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發展路徑之一。不僅高效地利用了能源,而且減少了環境污染,落實了生態宜居的環保理念。有利于改善農產品品質,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更好地將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產業和經濟優勢,滿足城鄉居民對農業的物質產品、生態產品化產品的需求,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開辟新的道路。
“光伏+農業”等農業發展新模式是推動我國農業加快創新綠色現代農業發展經濟的主體驅動方式,是一種開創性地嘗試將光伏發電與推進現代農業光伏資源綜合開發及現代農村風能節約資源綜合利用有機結合,實現“棚上發電、棚下種植、養殖”的農村發展經濟新模式,創造更多的農村經濟社會收益。光伏發電推動產業快速發展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推動農村現代化快速健康發展、實現轉型升級、提供強大農業技術創新的動力支撐,農業為光伏發電推動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實現轉型升級提供了廣闊的現代農業發展試驗田,兩者不是簡單的農業產能綜合疊加,而是利用新能源和轉型新綠色農業的高度有機性融合,是農業成為有力助推我國現代鄉村農業經濟快速振興的一大動力[4]。通過新型下一代光伏能源綜合利用和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有效聯動等多種發展方式,可以有效地讓光伏電等綠色發電農業成為有力推動我國鄉村農業經濟快速振興發展的動力。
隨著光伏產業與鄉村結合進入“2.0 時代”,融合發展的模式也呈現更加多樣化的趨勢。未來,光伏將為農業開辟新的途徑,實現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結合,使農業實現科技化,使農民實現增收。光伏與農業鄉村互補結合的發展路徑將越來越多,漁光互補、農光互補、林光互補、牧光互補在不斷涌現,同時將實現光伏發電、農業、觀光旅游、生態保護的綜合效益,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光伏+綠色農業(主要包括蔬菜種植、林業、畜牧業、漁業等多功能領域)可以兼顧鄉村生態環境改善、穩定經濟收益、鄉村觀光旅游等多方面,結合光伏發電、農業綠化生產、生態環境保護和鄉村觀光旅游等,不僅可以提供清潔能源和就業崗位,還能幫助創造新的經濟社會價值,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帶動鄉村生態旅游產業健康發展[5]。
隨著多樣化參與路徑的涌現,光伏參與鄉村振興戰略,也將取得經濟社會等多重效益。對于生態環境,光伏與鄉村的結合,將促進可持續生態治理工作的開展,減少土地水分蒸發量,提升植被覆蓋率。同時,光伏作為“碳中和”進程中的“一員大將”,將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而對于鄉村的經濟社會,光伏產業將促進就業機會的增加,并實現“沉睡”的屋頂資源“再利用”。
推動光伏發電產業與特色鄉村經濟振興的進一步深度融合,政策發力是關鍵。光伏試點參與推進鄉村經濟振興,一直都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此同時,地方各級政府也在積極出臺光伏相關優惠政策,山東、江蘇、山西等9 省已將光伏試點寫入了推進鄉村經濟振興的國家戰略規劃中。不過,目前來看,推動光伏產業在鄉村落地的相關政策仍有待完善。光伏產業參與傳統鄉村產業振興,不是簡單地把光伏和傳統農村產業疊加,而是因為要著力推動新能源和新農業更好地深度融合,通過新能源推動農村發展,并且為新能源的發展提供空間。未來要完善新的政策體系,加強高新技術的研究,研發光伏農業相關的農機設備,將農業裝備和新能源真正結合起來,實現光伏和農業的有機結合。
農村金融的核心問題是信用體系的建設,而金融信用是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金融信用是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條件,打造金融生態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安全、穩定、和諧的金融環境。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要實現鄉村文明建設目標,就必須打造資本化的信用體系,讓信用活起來,不斷豐富信用體系的信息載體,努力把更多的金融資源集中配置到“三農”領域,幫農戶豐富“腦袋”,為鄉村送去“錢袋”。為廣大農民進行光伏發電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并服務實體經濟。實現鄉村社會治理信息化、信用化,增強鄉村信用體系建設的時效性,探索鄉村振興信用體系建設的中國路徑和中國模式,從而破解更多的金融服務鄉村發展瓶頸。
在農業發展促進鄉村經濟振興的同時,重點強調各類先進模范人物,充分發揮先進人物的推動示范和帶動主體作用,不斷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對優秀基層黨支部、先進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進行表彰,著力打造“榜樣的力量”等品牌,廣泛開展“黨員示范崗”“黨員示范區”“青年先鋒隊”“青安崗”等黨員模范隊伍崗位,讓優秀共產黨員亮明身份,以點帶面,引領廣大農民建設好光伏發電項目。深入扎實加快推進農村信用模范工程建設,支持各類模范人物成為引領我國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力量。
依托農業技術專家團隊,在項目開工建設前,通過調研光照資源、土地地質、農產品類型、土地單位產值、銷售市場等情況,為項目農業建設出具專業化方案。充分利用鄉村農業旅游生產和農村生態環境兩大基礎資源,依托生態觀賞花卉苗木等鄉村生態旅游產業資源,發展一批多種形式的生態觀光、休閑和教育體驗等生態旅游產業項目,形成一批特色化、規模化的生態觀光農業。深入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重點支持貧困農村發展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重點項目。積極支持一批具備條件的鄉村企業立足于當地的生態旅游產業資源,對當地現有農村土地進行綠化升級,支持“農家樂”“漁家樂”等鄉村生態旅游重點項目與光伏發電等綠色能源產業的融合發展,為全力打造中國鄉村特色生態旅游低碳環境貢獻強大力量。
近年來,我國最新出臺的一系列光伏屋頂發電產業惠民扶貧政策,為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模式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光伏作為新能源,點亮了許多村民的健康綠色家居生活,越來越多的光伏屋頂,正逐漸成為農村集體經濟和農民就業增收的發展渠道。隨著政策的不斷發力,光伏與鄉村的深度融合,將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雖然單個鄉村規模較小,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千萬個鄉村匯集在一起就會帶來很大的規模空間,并且帶來能源革命。未來,普通家庭既是能源的消費者,也是能源的生產者和供給者,能源消費結構將發生改變。
為順利推進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及后期運維,需要搭建分布式光伏智慧管理平臺,融入分布式光伏全生命周期流程管理。在前期開發中,收集居民意愿、鄉村電網現狀等數據,構建基礎數據庫。在項目審批中,搭建業務辦理子平臺,相關方通過平臺填寫項目信息,在平臺上生成相應業務受理單,專業團隊通過后臺進行篩選,確定可建設項目,進行實地考察,最終確定是否同意審批。在資金使用上,利用平臺對不同建設模式的資金來源及建成后經濟效益的分配進行公示,提高資金透明度。在運維管護上,利用監測裝置,實時收集光伏組件及建筑載體周邊環境數據,進行實時預判,同時可視化反饋分布式光伏發電效率、售電效益及碳減排等多種數據,推動鄉村分布式光伏建設智慧決策及高效管理。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規劃先行。要想實現“光伏+發電”就必須狠下功夫、立足全局、統籌城鄉,突出融合發展,用心制定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鄉村振興整體規劃,為鄉村振興各項任務井然有序的開展提供合理依據,這樣不僅可以改變鄉村的農業發展生產模式,同時還可以推動鄉村經濟的發展。
因此,要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強大的力量,增強農村群眾增收致富的能力,加快改善農村人口的居住環境,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豐富農村群眾文化生活,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讓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的愿景變為現實,通過推進“光伏+三農”戰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