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意偉
(佛山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廣東 佛山 528000)
道路客運行業的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亟待深化行業改革,通過探索創新運輸組織模式和服務類型,大力提升服務水平,加快實現行業轉型升級。以佛山市為力,綜合道路客運市場需求、空間設置條件等因素,基于方便服務、資源共享、規范管理的原則,提出了佛山市道路客運招呼站近期的布局規劃方案。
通過對廣州、珠海、湛江、茂名、江門、汕頭、揭陽、云浮等9 個已開展招呼站試點建設的城市進行調研,總結招呼站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是招呼站經營主體方面,各地普遍反映由于班車客流過少,企業對開展招呼站試點積極性不高,認為對經營的改善作用有限。
二是招呼站選址方面,在既有公交站設置招呼站涉及不同管理部門,需要交警、城管、公交等部門都同意才能設置,協調難度大、周期長。
三是招呼站標準管理方面,配備專門的駐點管理人員成本過高,基本由客車司機兼任安全檢查等標準管理工作。如廣州的管理辦法對安檢員沒有明確要求,司機兼任還是配備專職的由企業自主。另外管理辦法中對招呼站點設置監控設備沒有強制要求,因為設置監控設備涉及公安、城管等部門的管理職權,實際操作難度較大。
四是招呼站運營方面,招呼站牌如設立在市政道路,容易引發其他車輛(例如網約車)也在招呼站內停靠的問題,但在批發市場、工業園區設點可以得到較好管理。企業傾向于跟互聯網公司合作開展定制客運業務,把招呼站作為定制客運的客流組織點,客流潛力大。
為主動適應客運發展新形勢,優化調整道路客運發展定位,以及優化客運站場布局和設置形式,擴大客運站場的服務范圍和能力,更為了創新客運組織模式和服務方式,提供個性化運輸服務,推進道路客運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佛山市主要著眼于“優化客運站場布局和設置形式,擴大客運站場的服務范圍和能力”發展策略,以道路客運招呼站為主要研究對象,制定佛山市道路客運站配客點招呼站布局選址方案,及招呼站標準管理配套管理辦法,指導運輸企業開展試點建設,以推進道路客運轉型升級,提升道路客運行業服務水平,促進道路客運行業可持續發展。
就布局原則而言,應拓展傳統等級車站的服務范圍,為人民群眾提供就近客運服務,充分發揮道路客運“門到門”“點到點”的比較優勢,遵循四點原則。一是與既有等級客運站相協調的原則。招呼站作為等級客運站服務的一種拓展,應該與既有等級客運站結合構建“一站多點”的客運停靠站點網絡,與既有等級客運站直接的距離不應過近,以免削弱既有等級客運站的客流吸引力,同時也避免客流過大超出招呼站的服務能力。二是招呼站與招呼站之間相協調的原則。每個招呼站點都有其服務半徑,兩個招呼站之間的距離過近會造成服務范圍重疊,一方面浪費道路客運站點資源,另一方面道路客運車輛過近過密的停靠也會對城市交通造成過分的干擾,影響交通秩序和安全,兩個招呼站之間也應相互協調保持一定的距離。三是與城市用地發展相協調的原則。招呼站設置的初衷是為群眾就近提供客運出行服務,其布局須以需求為導向,優先布局在開發量大客流需求旺盛的片區,如商貿中心、工業園區、大型社區等。四是與其他交通出行方式相協調的原則。道路客運招呼站的布局應盡量與航空、鐵路、城市軌道、城市公交等交通方式相結合,創新打造客運交通微樞紐,提高綜合交通運輸效能。
就選址原則而言,應發揮客運招呼站的客流服務作用,提高站點設置的可實施性,減少對正常交通運行的影響,其選址應遵循四點原則:一是客流集中:選址旅游景點、樓盤社區、大型醫院、商貿中心、軌道站點、工業園區、大專院校等出行需求大的地方。二是交通便利:選址應臨近主要干道、高速公路出入口等,交通通達性好。三是站點共享:鼓勵部分客流較少、經營情況不良的等級客運站轉為招呼站,降低站場使用成本;鼓勵與公交站場、社會地面停車場等共享設置。四是不影響交通安全:選址不應影響道路交通的正常運行,保證車輛、乘客的安全。
依據布局選址原則,佛山市域范圍內規劃招呼站共35 處,其中禪城區9 處,結合旅游景點、商貿中心設置2 處,結合工業園區設置5 處,結合大專院校設置1 處,結合交通樞紐設置1 處;南海區8 處,結合工業園區設置4 處,結合大專院校設置1 處,結合交通樞紐設置3 處;順德區9 處,結合旅游景點設置1 處,結合工業園區設置2 處,結合大專院校設置2 處,結合交通樞紐設置3 處;三水區5 處,結合旅游景點設置1 處,結合樓盤社區設置1 處,結合工業園區設置3 處;高明區4 處,結合旅游景點設置2 處,結合工業園區設置2 處。
首先,結合佛山市實際情況,佛山市道路客運招呼站的規劃及設置標準要嚴格制定。招呼站的設置應當遵循客流集中、交通便利、合理布局、站點共享等基本原則。招呼站的選址原則應結合公交站、公交首末站或樞紐站、軌道站點、大型商場、大型商業體、醫院、大型樓盤、大專院校、工業園區、景區景點等設施進行設置,所選點位應當為大型客流發生點或者位于班線客運走廊上。招呼站與現有的等級客運站之間的直線距離不少于1 km,兩個招呼站之間直線距離不少于1 km。招呼站應擁有至少1 個客車停車位,且設置明顯標識,標識及停車位可以與公交站點共享。配備與生產經營相適應的管理人員及必要的安檢、實名制查驗等設施設備。有健全的業務操作規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服務規范、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安全生產責任制、違禁品查堵、車輛出站檢查、設施設備管理等制度。在有條件的區域,可以綜合考慮城市形象、文化風貌與交通需求,依托5G 通訊、視頻分析、大數據等技術,創新招呼站標準管理運營模式,打造高品質、智慧化“招呼站”樣板工程,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人性、智慧的出行體驗。
其次,為提供更加舒適的候車環境以及各類服務咨詢與便民服務,站臺物理設施要求包括候車區、車輛停靠區與站點綜合服務區三大部分,候車區應采用半封閉有頂結構設計,人均候車面積要求不低于0.4 m2/人,需提供1~2 處長板型候車座位(每個座位長度約2~3 m),其他設施包括1~2 處電子化信息查詢與發布設施、1~2 處廣告位以及1 處垃圾桶;車輛停靠區應擁有至少1 個客車停車位,且設置明顯標識;站點綜合服務區應采用全封閉開窗結構設計,輔助站點管理人員開展相關工作,以及用于乘客身份信息核對、手持式安全與防疫檢測、站點信息化監管、便民服務等各類設備與設施的存放管理。
最后,進站公交車輛安裝360°實時視頻監控設備與GPS 設備,對駕駛員身體狀況、駕駛狀態等進行實時檢測,檢測數據通過5G 通信設備回傳綜合管理平臺,發現并及時提醒糾正駕駛員不規范的行車行為,同時實現對開行班次、車輛位置、實載率、車廂情況等信息進行統一管理。搭建招呼站綜合管理平臺,主動對接政府主管部門監管平臺,實時上傳車輛軌跡、售票、車輛、駕駛員等信息數據,實現全運營過程實時監控。通過客戶關系管理統一歸集進站車輛、線路、駕駛員等信息,上傳主管部門核查,通過5G 信息技術實時監控招呼站現場動態,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及時對站點、線路經營數據進行采集、分析,掌握客流動態。實現精細化運作,幫助企業有效把握線路、站點客流高峰時段、客流需求,更好為線路、站點的經營調整提供依據。
佛山市道路客運招呼站具有等候標識和候車設施,能夠為道路客運車輛提供旅客上落服務的站點。招呼站不屬于等級汽車客運站和便捷車站,在招呼站標準管理上,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道路客運招呼站經營實行備案制,申請備案企業應當向設置地所在的區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提供三方面材料:一是招呼站站點名稱、設置地點、停車位置示意圖、車輛進出流線圖等材料。二是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人員配置、設備設施配備等情況說明文件。三是企業負責人、經辦人、工作人員身份證件復印件以及企業與上述人員簽署的勞動(勞務)合同原件。
在經營資質管理上,佛山市招呼站經營者應當是《道路旅客運輸及客運站管理規定》規定的道路客運企業與客運站經營者。優先鼓勵班車客運企業、客運站可根據旅客出行需要和本規范設置招呼站,并自覺接受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對其生產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
一是招呼站的經營者要加強進出站車輛管理,合理安排進站車輛配客。通過“廣東省綜合運輸管理服務平臺”做好進站備案工作,應當提前3 個工作日向屬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報送進站配客線路信息,進站配客線路發生變更的,應當在3 個工作日內報送變更信息。按要求完成報備手續的營運客車方可進站。同一班次班車、包車及定制客運車輛在市域范圍內不應超過3 個招呼站上客,且相對固定。除旅游等個性化班線外的其他班車不得在招呼站始發。
二是招呼站的經營者應做好規范運營管理。招呼站運營企業應當通過“廣東省綜合運輸管理服務信息平臺”向招呼站設置所在地的區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申請備案,已備案企業不得轉讓、出租經營權,不得改變用途和服務功能。做好招呼站標識標牌及各種配套設備設施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做好信息公示,公布發班時間。引導乘客有序乘車,服務對象須為符合實名制管理要求的乘客。不得接納未經備案或非營運客車進站上落客,允許其他招呼站運營企業的備案經營車輛進站配客。鼓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互聯網售票。招呼站應與始發站聯網,共享線路、發班車輛等信息。
三是進入招呼站停靠上落客的營運車輛經營者,應遵守相應規定。做好車輛進出招呼站標準管理工作,采取“人等車”運營模式,進站道路客運車輛不得超出停車位標線范圍外停車候客,在站內停留時間原則上不超過5 分鐘。完成線路增設招呼站停靠點的備案手續才可進站停靠。
招呼站經營者應當遵守安全管理規定:完善安全生產條件,健全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核查進站配客客運班車當日安全例檢情況,存檔備查。落實乘客100%實名制管理,對乘客做好實名購票和實名查驗工作,確保人、車、票一致。對上車乘客及行李實行100%安檢,嚴防違禁品上車。清點出站道路客運車輛載客人數,確保道路客運車輛不超載出站。節假日客流聚集期間,適當加派工作人員做好現場管理,確保安全、有序運營。招呼站經營者應服從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對進入站點車輛總量控制。鼓勵利用視頻監控等設備加強招呼站的安全生產管理,實現與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信息共享。招呼站經營者應落實國家與地方疫情防控要求,做好日常防疫工作,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和主管部門的防疫要求,必要時可臨時暫停使用招呼站。
綜上所述,佛山市道路客運招呼站的規劃與標準管理,應按計劃、按步驟、按條件、按需求逐步實施是使道路客運站系統發揮最大效益的基本要求。招呼站實施序列的安排上,既要充分考慮時間跨度及規劃期各階段的適應程度,又要十分注意規劃的整體性和總功能的完整性,嚴格遵循適應需求原則、先易后難原則以及靈活調整原則,實現佛山市道路客運招呼站的優化規劃與科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