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玲
(中交二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
從1980 年開始,中國通過借鑒國外的成功做法,開始了電子招投標的進程,尤其是隨著21 世紀互聯網的發展,電子招投標的操作方法越來越多。招投標借助互聯網的技術和信息化技術,實現了全過程無紙化。尤其是近幾年,電子招投標應用的技術規范逐漸細化,國家也大力推動“互聯網+”等行動方案,全流程的電子招投標活動得以迅猛的發展。
全流程電子招投標就是指通過網絡和信息平臺技術,實現招標、投標和評標的各個環節,這種形式是不同于傳統紙質招標文件流轉方式。以數據作為流傳的基礎,通過一些電子加密和計算機平臺開展招投標的技術,系統可以提供電子檔的招標文件,投標人也是提交電子檔的投標文件,整個招投標的過程(招標、投標、開標、評標和定標等)全部通過數據電文的形式進行。它與傳統的紙質招投標活動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電子招投標主要設計三個方面的功能區分,第一是滿足網上可以交易,如購買標書、提交投標保證金等;第二是公共服務平臺,即招標人、投標人和評標人可以共享和操作同一個系統平臺;第三是第三方法律和監督功能系統,即政府和市場監管單位可以查看監督的功能。因此,完整的電子招投標需要實現各個功能相互關聯和互補,系統化地實施有利于逐漸實現招投標的全過程電子化。
在一般的招投標過程中,主要分為公開招標和邀請招標兩種形式,傳統的招標方式存在很多弊端,諸如:
(1)地方保護主義嚴重。特別是一些大型的基建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在投標的過程中無論商務和技術都遠遠不如其他的競爭者,仍可以獲得中標,制定一些有針對性和不公平的評標標準或者業績條件,在資格審查措施方面設置隱性控制條件,明顯排斥一些潛在的競爭者,甚至不是該領域的投標人,也可以在當地開發系統里面中標。
(2)整體評標的外部專家監督機制不全面。整個招投標中最關鍵的部分就是項目的評標,評標的專家一般都是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資格的人員,并且在當地的專家庫中,但是在評標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評標專家多次參與非本專業或行業的評標,專業水準與評標的項目行業屬性不匹配,就難以保證評標的公平性。
(3)仍然存在投機行為,招投標市場經常通過操作程序上進行投機,招投標市場規則不規范,明面上是招標,實際是暗地里已經確定中標單位,暗箱操作來獲取個人好處,通過不正當的競爭手段來謀取中標。這種不正當的競爭在本就日益激烈的基建施工環境下,更容易造成產能過剩,并且評選出的不是最優單位,對項目后期的各項履約都有較大影響。
(4)招標工作的效率不高,并且紙張浪費嚴重,不夠環保低碳。紙質的招投標方式,投標人需要將自己的技術文件、商務報價、資質證明和業績證明等投標文件打印成紙質的,并且現場遞交。但是隨著基建項目越來越多,這種方式所涉及的差旅、打印等費用越來越高,既影響了招投標的效率,也不利于節能環保的實施。
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協同發展,使得電子招投標成為可能,并且取得快速發展。根據相關文獻資料統計,在我國電子招投標發展的進程如表1 所示。
國外在20 世紀90 年代就已經開始電子化招標工作,主要是以一些發達國家為主,其經驗和特點各不相同。
3.1.1 美國電子招標應用
從20 世紀90 年代起,美國就信息化發展逐步進入深度階段,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美國政府在數據庫建設的基礎上,深入推進了電子商城和電子化支付,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了電子化招投標平臺,并且伴隨著出臺了一系列的數據安全管控制度。尤其是在聯邦政府總務署的支持下,建立了以電子采購、網上競拍和采購卡的形式,推動了工程建設行業采用電子招投標沿用著類似理念的發展。在1994 年到2022 年期間,美國政府頒布了6 個法律用于保證互聯網上的系列活動,在法律的保障下,整個美國工程建設行業逐步采用電子招投標形式進行,營造了一個安全、公平、信息互通的電子化采購平臺。
3.1.2 新加坡電子招標應用
新加坡在20 世紀90 年代,開始籌備政府的電子商務服務網站,即GeBIZ 服務平臺,這個服務平臺集成了財務支付系統、信息傳播系統和采購系統,是由新加坡的財政部統一引導開發和建設的。他的目的是為了便于政府發布采購商品或者服務的信息,并且使得信息快速傳播到全國各地的供應單位。GeBIZ 服務平臺主要包含6 個子系統,即:供應商注冊系統、電子信息發布系統、電子采購招標系統、電子支付系統、電子合同系統和電子下單系統。供應商只要在系統中實名注冊,并且上傳相關的輔助資料予以進行資質確認,就可以參與競投。并且交易之后可以下載電子發票,用于供應商進行稅務活動。2006 年到2009年期間,新加坡不斷完善法治保障,相機出臺了《電子交易法》《電子交易條例》等6 部法律。同時也不斷完善了平臺的資質管理,例如:2009 年,新加坡政府就要求實體機構職能采用唯一的實體號碼(UEN)作為網上交易的身份識別,需要事先在UEN 發證機構進行注冊和資質認證。目前新加坡的電子招投標平臺交易每年已經超過了200 億新元。
3.1.3 韓國電子招標應用
韓國的電子商務起步于20 世紀60 年代,起步時間相對較早,并且他們的電子交易系統和管理水平目前仍然是處于國際領先水平,2003 年,韓國的“在線電子采購系統(KONEPS)”還獲得了聯合國頒發的“公共服務優秀獎”。KONEPS 系統是韓國政府公共采購的集中窗口,包含了:電子合同制作、電子簽名、線上支付和線上招投標等功能模塊,政府下發了統一的操作手冊,要求供應商注冊后參與招投標活動,競投、履約、支付等行為均在線上完成,并且KONEPS系統與政府的公共服務部門和部分私營部門是可以實現數據共享的,可以更大程度地拓展線上平臺的使用覆蓋面。
這種線上采購服務平臺的推廣,為韓國政府節約了大量的成本,并且采購交易變得更加公開透明,打破了地方壁壘,使得亞洲、非洲等很多國家進行借鑒,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認可。
在建筑工程領域,國內電子招投標的發展的主要是以廣州、深圳和南京等地區最為鮮明。各個地區都有不同的特點。具體特點如下:
3.2.1 南京“e 路陽光”
2009 年,江蘇省南京市推出了“e 路陽光”全流程無紙化網上招投標平臺,將電子政府作為反腐敗的重要建設路徑。“e 路陽光”是南京市紀委、住建委和監察局聯合開發的遠程招投標平臺,是中國第一家集成金融交易、信用評判、監管監察為一體的在線電子交易平臺,整個過程實施了無紙化,全流程電子化網上交易,具有留痕、可追溯性、可查閱等多個特點,并且具備網上備案、監察監督等規范保障。該交易平臺改變了傳統的招投標管理模式,將信息、通信和網絡技術引入招投標監管中,從源頭上切斷了腐敗利益鏈,遏制圍標、串標等違法違規行為。被曝光的違規企業或個人將會被限制招投標活動,既增加了招標透明度,有利于社會監督,又能防范招標投標中各種不規范行為,從源頭遏制工程建設領域腐敗行為,使涉及到弄虛作假的投訴案件大幅降低。
3.2.2 深圳市建設工程交易服務中心
深圳市建設工程交易服務中心成立于1998 年,由深圳市住建局管理。在2014 年,國家將深圳市列為全國首個電子招投標創新試點城市,深圳市建設交易服務中心抓住時機,推動了互聯網+招標采購的電子化招投標模式,將BIM 和大數據應用到電子招投標過程中,在2016 年通過國家發改委的驗收。
深圳市建設工程交易服務中心在招投標電子交易化方面已經達到了100%的覆蓋率,采用了“定性評審、評定分離、評標公開”的模式,1998 年以來,已經完成了2.5 個招投標項目,超多3.7 萬個公司注冊備案數據,完成了大約67 萬個交易,整個招投標的過程使得各個參與者的投標成本降低了90%以上。
3.2.3 廣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廣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前身是廣州市建設工程建議中心,在2002 年該中心就已經開始采用電腦輔助進行招投標管理,涵蓋了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政府采購、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交易等大多數的公共交易行業,形成了全國交易范圍最廣的平臺之一,整個平臺匯集了公共交易系統、公共服務平臺系統、監督系統三個系統,形成了全方位的融合。2007 年,廣州市政府重點財政投資項目之一就是推動市住建委的市政等工程項目計算機輔助評標工作。2009 年,廣州市政府要求全市的所有大中型房建和市政工程項目,都必須采用電子招投標,其他的軌道交通、鐵路項目、水利工程等也都必須通過電子招投標進行實施。2020 年,廣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年交易金額達到1.22 萬億元,聯合全國80 多個城市,打造了區塊鏈交易平臺,創新了公共資源交易的信用體系,獲得國家相關部門的肯定,并且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
科學化和專業細分是市場發展的自然選擇,建筑工程行業的細分市場也越來越明顯,發展規律和發展模式都越來越清晰明了,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電子招投標的建設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和必然結果,企業必須面對和把握這個機遇。企業需要培養專業化的團隊,電子招投標具有便捷可靠、低成本的特點,應該根據相關模式和特點分析自身的實際情況,培養團隊人才,適應市場發展,提高工作效率并形成競爭優勢。
交易平臺的建設應符合電子招投標的有關規定,鼓勵平臺往專業化方向發展,同時平臺也應該有安全機制,保證信息的全面保護,確保系統的數據安全可靠。平臺資源應該與其他公共服務平臺相連接,滿足行政信息交換的需要,作為公共服務平臺的樞紐,電子招投標公共服務平臺應與信用共享平臺相連接,平臺之間可以共享和交換數據,并且數據在法律保障和政府監管的環境下保持真實性,為相關參與單位或者監察單位查詢提供便捷可靠的渠道,并且相互承認投標人的信用資質信息,滿足大環境下的信息互聯互通互相。
2013 年,國家公布了《電子招投標辦法》以后,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辦法和技術規范指引,電子招投標應該在法律的框架下進行系統的設計。以國家法律作為綱領性文件,處理好政府采購部門與建筑工程市場之間的關系,提高采購透明度、節約資源和交易成本,鼓勵競爭,提高效率,改善服務。政府主管部門應主動引入多種措施,推廣電子交易平臺,并且在政府的財政支出中應列出專項資金保障相關平臺的建設,同時伴隨著互聯網技術和計算機科學的發展,不斷創新電子交易系統的功能以適應整個社會的發展。
通過整理國內的電子招投標的發展歷程和應用情況,發現電子招投標大幅提高了招投標的效率,節省了招投標的成本,同時使得招投標更加滿足“三公”原則,在互聯網的發展下,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電子招投標必然會發展的越來越完善,應用也將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