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萍
(蘭州交大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70)
人才是未來競爭的關鍵,職業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當前職業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教育投入也越來越多,對教育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學生而言,學校是學生成長的關鍵場所,良好的學校布局以及校園環境有助于學生的成長。但是從當前的職業學校校園規劃來看,校園整體設計單一,布局不合理,大多數的設計形象為方盒子造型,千篇一律,并沒有展現學校的特色形象,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需求。針對當前職業學校規劃和建筑設計的問題,需要在滿足師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同時,體現學校的文化底蘊和特色,為學生塑造良好的教育環境。職業學校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場所,也是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和審美的關鍵所在。因此,合理的校園布局、特色的校園規劃、充滿美學的建筑設計,能夠為學生創建具有意義的教育場所。塑造現代校園建筑環境,創建具有文化魅力和特色的教學氛圍,是學校規劃的主要方向。文章對某職業學校的規劃和設計進行分析,闡述其設計理念、規劃布局、空間環境等,并且探討其預期效果,期望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教育并且加大教育投入,推動了校園規劃和建設熱潮。文章所研究的職業學校是地方教育局整合職業教育資源,投資興建的職業學校。首先,學校的建設以城市規劃為基礎,學校選址在城區外圍城鎮,周邊具有良好的自然環境、交通環境,主要以旅游業和手工業為主。從學校地址來看,學校位于城區周邊地區,離地鐵口出口不遠,并且具有交通站點。其次,根據規劃,學校的容積率不宜>0.9,綠地率≥35%。整體要求學校風格端莊簡潔、大方美觀,方便后期管理,能夠滿足數字化和人文化的需求。從學校選址周邊來看,周邊交通便利,而且有魚塘、水田,同時周邊有住宅區和商業區,整體環境協調,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態景觀。
根據要求,需要學校以生態校園設計為理念,與周圍自然環境和商業環境相結合,從而形成良好的校園區域。在校園設計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重視學校的景觀形象,打造具有生態美景的校園環境,另一方面需要注意校園文化建設,體現學校歷史和底蘊。因此在設計中,需要結合城市規劃需求以及相關設計規范,明確校園規劃和學校建設方向。
學校秉承著走職業教育內涵發展之路的辦學理念,注重職業教育和創新,具有鮮明的辦學特點。本校的專業設置共有汽車維修和運用、計算機應用、動漫制作、會計、美術設計等多種專業。為了滿足師生的日常,學校配備需要多媒體教室、圖書館、網絡教室等教學空間。同時需要設置體育空間、校醫院等等。
校園設計中,主要是以生態校園設計理念為中心,注重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創建具有文化價值、生態價值和人文價值的校園空間。校園規劃原則如下:①以人為本原則,職業校園是為師生提供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場所,因此校園必須體現人性化,營造為師生服務的良好空間;②生態優先原則,生態校園是生態城市建設和生態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校園發展的主要趨勢,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周邊環境和校園環境,利用原有的地形,豐富公共空間,形成整體統一的校園環境;③庭院式布局,參考國內外的職業院校設計形式,選擇院落式排布的庭院布局,合理利用校園空間,滿足學習和生活的同時,為師生提供美的享受,體現學校文化底蘊和人文氣息;④彈性規劃原則,根據現代化職業院校發展特點,充分發揮院校開放性特點,利用校園資源和社會資源共享,確保設計在滿足校園當前需求的前提下,注重長遠需求,為學校的遠景發展留下余地。
根據院校總體功能需求,將院校分為教學空間、活動空間、行政空間和生活空間。為了滿足空間需求,需要保持空間獨立,用交通連接各個區域。為了方便學生上下學和生活,需要利用空間,因地制宜開展設計。學校的進出口需要靠近周邊交通,方便學生出入校園,并且保證交通順暢。
在充分考慮各種區域功能的情況下,選擇各個功能區域的位置。本項目選擇混合式布局,采用線形排列的方式,合理布置功能空間。在整體校園規模的情況下,以方形庭院為基本單位開展,確保每個空間獨立又相互聯系。職業校園對于教學環境的要求很高,因此需要將教學樓和實驗樓布置在一起,教學樓與教學樓之間形成庭院。選擇軸線轉折的方式,讓整個空間設計協調。
職業院校的空間包括行政空間、教學空間、運動空間和生活空間。在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下,合理布置功能空間,因地制宜形成組團格局,具體的功能布局如下。
從職業院校教學建筑來看,教學建筑的功能主要表現如下:①教學區,職業院校的教學建筑包括教室、科學實驗室、科學研究室、圖書館等建筑,主要是為師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教學區位于學校主入口進入后,教學區成團設置,滿足學生學習、試驗等方面的需求,同時方便實訓車間的材料運輸;②行政辦公區,主要是為學校領導和教師提供辦公的場所,行政辦公室設置在教學區旁邊,連接著教學區與活動區,是由禮堂、行政辦公室以及教師辦公室組成的綜合樓,綜合樓對著的廣場,在學校校牌之后,成為校園標志性建筑結構;③活動區,活動區包括操場、體育館、室外籃球區域等,主要是滿足師生的體育運動需求;體育館與入口廣場相連,操場則在體育館旁邊,以供學生室外活動;④生活區,生活區主要是學生住宿、飲食的場所,為了避免交通噪聲的影響,生活區中的宿舍樓和食堂設定于校園的東北角,與運動場相連,生活區與教學區間隔著景觀庭院,能夠減少相互影響,創建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從職業院校的建筑功能來看,功能區的布局如下:①區分功能區,不同功能區建筑的要求并不相同,生活區要求生活方便,教學區要求上下學方便,運動區要求場所寬敞;因此區分不同功能區,明確動靜分區,不同的功能區形成整體,促使學校秩序井井有條,功能清晰;②公共設施靠近入口,在學校的主入口處,安置公共設施,實現公共資源共享;在學校建筑中,包括圖書館、體育館等設置在入口位置,并且與公共區域相結合,能夠形成對外開放的格局,從而實現校園內外的資源共享;③運動區靠近主干道,在主干道旁邊設計運動區,可以和減少城市交通對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影響;將體育館設定在主干道旁邊,作為城市和學校的緩沖區,可以減少校外環境對校內環境的影響,也可以創建相對開放的校園空間;④交通組織,根據學校內的交通需求,采用地塊內設計道路系統的模式開展設計;考慮到城市交通道路,合理設計校內道路交通,從而形成順暢的交通系統;校園學校入口處是連接城市和學校建筑的連接點,需要開辟機動車進入口,也對校內交通進行分流,以便交通順暢;充分考慮到學生電動車、教師機動車、學生校車等車輛的關系,在校園主干道設計輔道,劃分不同車輛的停駐區域,便于管理車輛。
在建筑造型設計中,借鑒古典建筑比例和設計方法,實現校園建筑的個性化,形成穩重、大氣的建筑風格。考慮到職業學校周邊環境以及學校特點,營造具有校園特色和獨特風格的校園建筑。
將職業學院的文化特色融入學校建筑設計中,從而喚起人們對職業學校的認識,形成獨特的校園建筑。學校選擇紅磚、沙瓦、砂石作為主要基調,并且增加現代化元素,運用建筑符號體現學校價值。教學樓選擇現代化設計,形成簡潔大方的建筑風格;生活區則引入傳統文化,增加瓦墻、木格柵等結構,形成高低起伏、主次分明的校園建筑天際線,在保持造型風格統一的同時,突出建筑的文化特色。
職業院校外立面有洞口、窗洞等點元素,也有建筑外形等線元素以及陶土色墻面、玻璃幕墻等面元素。在建筑外立面的設計中,將現代元素和傳統元素相結合,從而形成風格統一又十分靈動的立面結構。在教學區域內,設置橫向條形洞口,能夠突出墻面的立體感,也能起到遮陰作用,在為學生提供明亮的光線的同時,減少陽光直射、風雨等對學生的影響。沿街立面上,教學樓和辦公區的樓層最高,成為校區的制高點,和其他建筑相結合,形成錯落有致的天際線。
選擇大氣素雅的色彩作為校園建筑的主基調,發揮材料的原色,功能區內的建筑群選擇統一的建筑色彩。建筑選擇陶土板材料的立面幕墻,因此形成了以陶土色為基底的建筑色彩,形成了具有表現力的建筑空間。教學區和辦公區的風格簡潔大方,符合學校教學的特點,實現與周邊環境的和諧;生活區主要營造溫馨氛圍和環境,以陶土色為主要色彩,從而形成色彩明亮,和諧統一的生活區色彩。
建筑質地能夠增強建筑結構的表現力,也能夠形成良好的空間。選擇陶土板幕墻,能夠耐久耐火、隔絕噪音,而且質地淳樸大氣,能夠體現校園特色。選擇陶土板作為外立面,能夠增強建筑結構的自然美感,也能夠與外界環境融為一體。
綜上所述,職業學校規劃和建筑設計不僅需要考慮建筑空間布置,也要考慮到校園人文底蘊以及校外的自然環境。文章對某職業學校的規劃和建筑設計進行研究,在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生態的基礎上,對校園功能區域進行合理設置,注重空間環境的塑造,從而形成有層次的校園空間環境。在校園建筑風格設計方面,注重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充分體現校園文化的風格設計,從而創建自然環保、生動優美的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