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擴大與城市居民人口數量日益上漲,城市的用水量逐漸增加,這就導致許多河流出現斷流的現象,沙塵暴現象越發頻繁,同時,土地沙漠化的現象日益嚴重。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就要積極制定合理的防沙與治沙措施,避免土地出現更加嚴重的沙化問題,改善環境,維持生態平衡。
目前,我國大部分土地資源受到土地沙化的影響,雖然我國積極采用多種措施對土地沙漠化現象予以控制,投資比例比較高,而最終達到的效果卻并不盡人意,因此,我國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土地沙化現象予以改善。目前,土地沙漠化的分布范圍比較廣泛,其比例已占據整個土地資源的20%。若不能對這一現象進行有效治理,不僅會進一步危害土地資源,還會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
1.2.1 自然氣候影響
我國地處亞洲東岸和太平洋西岸,國土面積龐大,而且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盡管如此,部分遼闊的國土位于歐亞大陸的更深位置。這一地區擁有很高的溫度,降水量稀少,持續的高溫使得本地區的空氣水分不斷蒸發,導致土地資源缺乏足夠的水分,植物也無法獲得正常生長。如果土壤中的養分不斷缺失,植物的根系就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取養分,這不僅影響植物壽命,還會出現比較嚴重的土地沙漠化現象。此外,由于全球生態環境所面臨的破壞程度比較嚴重,加之全球氣候逐漸變暖,地下水逐漸減少,這些自然因素均會導致土地沙漠化現象日益嚴重。
1.2.2 人為因素
由于人們對土地資源的影響比較大,因此,土地會產生日益嚴重的沙漠化現象。并且,人為因素所帶來的影響遠遠大于自然氣候影響。伴隨著人口數量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犧牲環境發展經濟,經常會對森林林木亂砍濫伐,導致森林資源不斷減少。還有些人在進行土地開墾后,并沒有對土地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導致土地中的營養成分逐漸流失,影響植物健康生長,使得土地逐漸成為沙漠。
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大量人員對水資源濫用,也會造成土地沙化的現象。比如,在我國西部地區,由于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但卻并未合理規劃水資源的使用行為,存在濫用水資源的現象,導致水資源被過度開發和利用,使得地下水位不斷下降,影響本地地表植物的正常生長,從而導致土地出現沙化的現象。隨著畜牧行業的不斷發展,土地也逐漸呈現出沙漠化發展態勢。許多地區不能重視對林業資源的保護,而是盲目擴大養殖規模,導致草原等植被的覆蓋率逐年下降,土壤結構發生改變,土地逐漸淪為沙漠。
為了防止土地出現更加嚴重的沙化現象,許多地區積極開發林業資源,雖然這種方式能夠對當前的沙化現象形成有效的抑制,但若缺乏合理的目標,盲目造林,就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需結合土地沙化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防沙治沙措施,才能解決問題,保證生態系統平衡。
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各大城市越發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此同時,土地資源面臨日益嚴重緊缺。為保證退耕還林政策得到有效實施,要發揮出廣大群眾的作用。在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積極開展林業生產與經營,制定多項政策,鼓勵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退耕還林建設之中,打造健全的防沙治沙體系。要引進合適的樹種,按照相應的要求開展樹木種植,并加強對樹木的養護,保證樹木茁壯成長,這樣不僅能夠達到防沙治沙的目標,還能提高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第二,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可改變本地的氣候,減少沙塵暴出現的可能性,確保土地沙化問題得到有效的緩解。同時,本地經濟狀況也將因此而得到進一步改善,傳統的經濟發展結構將會得到改進,這樣既能締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又能推動本地經濟實現更加長遠的發展。
部分植物生長在沙化程度比較嚴重的土地之上,因此,需對這些植物進行有效的保護。第一,要仔細分析植物的生長情況和生長習性,結合本地土地沙漠化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保護措施,這樣不僅能夠擴大植物的生長規模,還能締造功能完善的生態系統。要結合具體的情況,制定針對性較強的防治對策,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態開發保護區,充分發揮出荒地的優勢,并保證本地土地與水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第二,要加強對荒地樹木的保護,制定有效的政策,對亂砍濫伐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確保植物得以茁壯成長。第三,要加大宣傳力度, 使本地居民能夠了解到土地沙漠化的危害,使其能夠通過實際行動對本地植物進行保護。這樣不僅能夠保證各項防控措施順利開展,還能提高人們的思想意識,使其能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避免土地出現更加嚴重的沙漠化現象。
在制定防沙治沙措施時,要打造健全的防風固沙系統,還要重視種植樹木和造林。在具體操作時,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保證防治措施更加科學、合理。比如,在黃河流域,要高度重視植樹造林工程,這樣不僅能夠保證黃河兩岸的土地得到有效固定,還能避免產生嚴重的水土流失。總之,在構建防風固沙體系時,一方面要創新工作思路,另一方面要善于借鑒成功的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打造健全的體系,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抑制土地沙化的現象,還能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
為了避免土地資源和林業資源被過度開發和濫用,就要科學劃分保護區域,這樣既能規范人們的行為,還能為植被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加強對植被的保護,并達到防沙固沙的目的。可通過增加沙障的方式減少風沙所帶來的影響。由于各地區的氣候條件不同,因此,在進行防沙固沙時,就要考慮到具體的氣候影響。部分地區到了秋天和冬天后會刮起很大的風,而且氣候十分干燥,因此,需結合其具體的地理環境,設置必要的沙障,這樣就能達到防砂的目的,還能抵擋風沙,降低風的功能,實現對散沙的阻隔。此外,設置沙障的另一原因是這一設施具有阻隔雨雪的功能。到了冬季,大雪可被沙障所攔截,然后緩慢滲入地下,增加地下水量,還能滿足植物的生長需求。
在開展治沙工程時,要將植樹和造林放在重要地位,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土地沙漠化的問題。通過打造專門的防護林,就可對風沙進行有效的阻擋,降低沙塵暴的發生速度,還能減少水土流失,達到防風防沙的目的,確保土地具有良好的蓄水能力,提高地表和地下水的含量,滿足植物的生長需求,從而達到改善環境的目的。
要打造完善的防沙治沙機制,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出林業部門的職能,避免出現過度采伐和過度放牧等問題。要保證更多人能夠了解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使人們具備良好的防沙意識。要制定合理的激勵政策,鼓勵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參與到防沙治沙工作之中,促進群眾提出寶貴的建議,確保治沙工作落到實處。
為了確保土地沙化的現象得到進一步緩解,就要建立有效的屏障。要將防沙治沙視作一項長期的工程,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樹立完善的治理思路。在我國,沙地和沙塵暴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若能夠制定有效的固沙方式,就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對沙地植被和荒漠植被進行有效的保護。在荒漠化生態系統中,沙地植被是重要的主體,要加強對這一類型植被的保護,否則就會影響最終的治理成效。比如,要發揮出沙漠中的胡楊林的固土作用,這一類型的樹木擁有較長的壽命,而且固體效果良好;另外,也可選擇榆樹、沙棘等優秀的抗沙樹種,同時,還要對其進行有效的保護。總之,需加強對荒漠植被的保護,否則就會影響治沙效果。第二,建立防風固沙林草帶。要建立完善的防風固沙林草帶,需對其進行合理規劃,按照相應的步驟逐步實施,合理劃分地塊,充分發揮出群眾的作用,確保其得到有效的構建。第三,部分干旱的耕地深受風沙所帶來的影響,為了改變現狀,可積極推廣免耕法,比如,擴大冬小麥的種植面積,這樣就能減少沙塵暴所帶來的影響;開展退耕還林與還草。
為了保證土地沙漠化現象得到進一步改善,要積極開展試點建設,不斷總結經驗,探索先進的治理模式,保證土地沙漠化治理工作落到實處,同時要進一步明確工作的主要內容。第一,對現有的樹木、草地和植被進行有效的保護,積極開展節水林草帶建設,并對沙化的土地進行有效治理。第二,要加強退耕還林建設,積極在荒山荒地進行種草與植樹。要保證治理方式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明確重點和難點,對荒漠化比較嚴重的地段進行全面規劃,然后采取有效的整治措施,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手段,結合相應的規律開展工作,有效提高防治效果。
3.2.1 建立人工植被
通過建立人工植被,進一步打造綜合防護體系。為了保護正常的土地,避免風沙侵占土地,除了要在沙漠邊緣地帶封鎖流沙,種植草地植被之外,還要在前沿地帶營造專門的防林沙帶,可將高大的喬木與低矮的灌木相結合,打造專門的防護林網,這樣就能打造全面、完善的綜合防護體系。
3.2.2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由于部分地區長期受到風沙的影響,其土地已呈現出比較嚴重的沙漠化狀態,因此,要堅持種樹種草,發展本地林業,豐富林業資源,發揮出植物的作用。
3.2.3 將生物防護與工程防護相結合
采取有效的工程防治措施,這樣不僅能夠對沙地風濕的過程進行有效的抑制,還能改變風沙流的搬運與堆積的形成條件。由于部分地區的降雨量比較少,嚴重干旱,缺乏足夠的水資源,因此,可在這些地區設置專門的沙障。設置沙障的主要材料有柴草、樹枝、化學材料。通過這種方式就能對流沙進行有效攔截與阻擋,還能避免沙丘逐漸移動,對正常的土地形成影響。也可采取有效的工程設施對流沙進行疏導,這樣也能保證風沙得到有效的控制。
3.2.4 其他措施
第一,積極開展沙漠薪炭林的建設。第二,積極開發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第三,為了減少對生物能源所造成的浪費,可在農村地區積極推廣節柴爐灶。總之,通過這種方式,就能減少對植被造成的破壞,緩解土地沙化的現象。第四,要進一步提高人口的素質,保證人口與土地資源和環境彼此協調,打造均衡發展的生態系統,這對防治風沙工作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3.3.1 明確管理職責
由于國家對防沙治沙工作高度重視,因此,要將治沙工程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對待,打造完善的管理體系,明確各部門的職責。第一,地方政府要積極參與到治沙工程管理之中,制定合理的工程管理責任制度。第二,對治沙工程的質量進行有效的監督與管理。第三,確保資金得到合理的使用,避免出現資金浪費和使用去向不明的情況,提高資金使用的透明度。第四,落實目標責任制,明確每一名工作人員的職責,提高其對工作的責任感。
3.3.2 優化管理制約手段
第一,健全組織領導與管理體系。為了保證防沙治沙工作順利開展,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要求,遵循國務院的指示,成立專門的荒漠化協調領導小組,發揮林業部門的作用,對土地沙漠化嚴重的地區進行針對性的治理與管理,同時還要設置專門的治沙行政職能部門與荒漠化監測中心。第二,制定完善的政策與法律法規。為了保證防沙治沙工作落到實處,就要對現有的法律制度與政策體系加以完善。鼓勵非公有制積極參與到治沙工程之中,并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第三,打造完善的科技推廣體系。要制定完善的防沙治沙標準,加強對先進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對技術難關予以攻克。制定完善的培訓機制,提高廣大技術人員的能力,使其能夠具備創新意識。要積極開展大型防護林帶的建設,打造天然屏障;要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沙塵暴天氣進行預測,制定有效的防護措施。第四,對土地沙漠化進行監測,一旦發現異常情況需及時進行預警,定期進行通報。第五,制定完善的執法體系,嚴格按照要求開展治沙。
綜上所述,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與環境質量的改善,人們開始重視土地沙漠化所帶來的不利影響,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延緩土地出現沙漠化的時間,打造健全的防沙治沙體系,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