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勇,許 蕊
(濟寧市質量計量檢驗檢測研究院,山東 濟寧 272000)
計量檢定工作的順利開展,有利于保障計量器具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實現量值的有效追溯。由于計量檢定工作應用價值較高,因而對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但仍需注意,現階段我國計量檢定標準化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一系列的不足,影響著檢定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不利于實現科學、合理的檢定管理目標。所以,應加強對計量檢定標準化管理的重視,強化管理對策,推動計量檢定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計量在生活中應用較為廣泛,涉及到農業、工業以及貿易等多個領域,對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于計量工作來說,其核心內容主要分為計量技術與計量監督管理?,F階段,經濟的高速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促使計量技術更加先進。大數據的廣泛應用為計量技術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同時也需要看到,計量技術依然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其精確程度依然不高。所以,需要重視計量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有效提高計量檢定技術的水平,確保計量儀器設備的性能滿足實際需求。計量監督管理工作主要是指相關行政單位對計量單位的儀器和工作人員實行監督和管理,其核心在于推動計量工作的順利落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實現經濟和貿易的穩定發展。而標準化則是指將規定、規則形成文字化的標準,在全行業范圍內進行推廣實施。所以,對于標準化管理來說,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實際問題的同時,依據相關生產要素制定具有普適性的標準制度,從而提高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保證經濟效益水平的提升。當前,標準化管理在我國應用較為廣泛,更是現代化管理的重要內容。計量檢定中有效應用標準化管理手段,不僅能夠確保計量工作順利實施,更能夠有效提高計量器具的使用效率,確保計量結果更加精確、可靠。
盡管計量器具各不相同,但需要保證其具有一致的計量檢定標準。之所以需要保證統一的計量檢定規程,其目的在于實現全國統一的計量方式。計量器具的統一性能夠將檢定數據的誤差限定在一定的計量范圍內,有利于生產的順利開展。其中,檢定規程的科學性是計量檢測準確度的保障,現階段,檢定規程以及管理都受到國家法律法規的約束,能夠保證在應用過程中有法可依。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為計量器具的革新帶來新的機遇,部分科技類計量器具種類繁多、測量原理豐富多樣,相關規程更新速度也隨之加快。若不能制定統一的檢定規程,則容易造成計量檢定工作無法順利開展。為進一步提高計量器具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我國頒布了相關法律法規并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部門對用于貿易結算、安全防護等方面的計量器具實行強制檢定的方式。從而可以得出,強制檢定能夠有效確保計量設備的科學化管理,保證量值的精確性和準確性。所以,需要重視計量檢定標準化的有效應用,通過采用科學的方式進行計量檢定,依據檢定規程進行優化與升級。
一般來說,計量檢定標準化是對于可能潛在的風險和問題進行擬定和開展充分使用的規則措施和制度。計量檢定工作的標準化管理適用范圍較廣,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展現出高質量的檢定能力和水平,推動計量檢定機構、檢定人員的專業水平提升。除此之外,在進行計量檢定管理過程中,更需要重點凸顯管理的系統性,確保計量檢定各環節的規范化、標準化,進一步實現標準化的管理流程與技術措施,從而形成最佳的檢定計量規范。計量檢定管理活動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有助于減少計量工作中的誤差率。所以,計量檢定標準化的完善和優化,在實際應用中具有極高的社會價值。
盡管我國計量檢定標準化管理工作起步晚,但依然表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果。但同時,也需要認識到,當前依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計量檢定規程更新速度慢。對計量檢定規程來說,主要是由國家頒布的技術性行政法規標準制度,是重要的計量檢定技術依據,有利于計量檢定工作的規范化管理,提高計量器具的精確程度。在實際的工作中,計量檢定規程更新的速度直接影響到檢定的效果,因此,需要做好計量檢定規程的及時更新,才能及時發現異常數據并展開深入分析,提高計量檢定工作的規范性,實現各環節的統一化標準,保證管理、流程、技術的標準性。但當前,部分計量檢定機構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缺乏對更新速度的正確認識,導致未能及時更新計量檢定規程,造成盡管新型計量設備和技術能夠大幅度提升計量工作質量和水平,減輕人工負擔,但卻因為計量檢定規程更新不及時而影響標準化、制度化的計量檢定,從而造成計量新技術和設備無法得到廣泛的推廣和使用。
其二,計量檢定儀器維護不及時。在進行計量檢定過程中,需要借助不同的設備和儀器才能確保檢定的精確性。因此,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為提高儀器設備的使用率和準確性,需要在日常采用科學的手段做好儀器設備的維護和管理工作。但現實中,少數檢定機構缺乏專業維護知識,加之相關管理人員的責任心不足,未能在儀器設備的管理和維護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導致儀器設備因管理不當而降低自身的使用性能,使得計量檢定結果缺乏有效性和可靠性。比如,對于高精度的儀器設備來說,存放要求、使用方法都具有較高的要求,在放置過程中通常需要單獨隔離存放,防止性能因與外界接觸過多而降低使用效率。但管理人員在存放過程中,忽視該類設備的特性,未能依據設備維護要求進行科學存放,造成儀器靈敏度降低,使用壽命縮短。由于部分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未能按照要求安裝回收裝置等,使得三廢問題突出。除此之外,部分檢定機構在疏于管理的情況下,對設備檢查不及時,對老舊設備未能及時進行維修和管護,造成在進行計量工作時,容易因較大誤差而影響檢定結果的有效性。
其三,計量檢定工作人員專業素質不高。計量檢定工作涉及領域較多且專業性較強,主要涉及到力學、光學、幾何學以及熱工學等專業性較強的領域。因此,對計量檢定人員的綜合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有效掌握專業領域知識,更需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多數的計量檢定機構工作人員存在專業素養不高、綜合能力較低等問題,由于缺乏定期的培訓與學習,專業知識水平低、實踐能力差等問題較為突出。如果無法解決專業技術問題,則會對計量檢定結果造成不良影響。
(1)制定管理機制。如果要進一步強化計量檢定工作的標準化管理,需要重視計量檢定標準化管理機制的建立,確保檢定規程的標準化和制度化。經濟、科技的發展使得計量設備更新速度不斷加快,新型的計量設備往往功能更全、精度更高且存在的誤差更小。此時,如果未能及時、有效的更新計量檢定規程,則容易導致新設備與新技術無法切實應用到工作中。因此,為有效改善上述問題,需要利用已經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時更新和優化,通過采取完善的措施使其能夠滿足設備的使用要求,提高檢定效率,保證計量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作為企業,應從自身的實際發展需求出發,及時比對參照國家頒布的相關規程,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措施制定與企業自身發展相符合的標準化檢定機制,深入貫徹落實計量檢定工作。為保證計量檢定工作的有序性,應不斷強化標準化管理,在計量專業技術范圍外,需要積極開展針對標準化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培訓,逐步提升管理全過程的標準化,幫助相關人員掌握標準化要求,加強執行標準的意識。在不同領域和部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使得相關標準體系制度得到有效落實。建立相關工作機制辦法,采取定期總結的方式,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完善和改進。
(2)提升設備性能。我國現有的計量法律法規對推動計量檢定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能夠確保計量設備儀器的更加規范、合理。對于計量檢定機構來說,應從相關法律法規出發開展計量檢定工作,及時更新計量檢定設備和儀器,依據現有的行業標準,做好計量檢定儀器設備的升級與優化,不斷提高設備性能,延長其使用壽命。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對于要求高、標準高的計量檢定設備,需要及時對現有的計量檢定儀器進行改造,確保計量檢定儀器能夠最大程度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加強資金的投入,提高重視程度,對于落后的計量儀器及時淘汰,更換符合行業標準的新型計量檢定儀器。通過采用現代化、數字化的信息技術,推動計量檢定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將計量檢定誤差控制在較小的范圍內,不斷提高計量檢定結果的精確性、可靠性。
(3)創新檢定技術。創新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和支撐。所以,為進一步提高計量檢定工作的標準化管理水平,需要不斷創新標準化檢定管理方式和技術。當前,我國檢定企業與檢定機構為保持創新力、提高標準化計量檢定技術水平,需要對當前的計量檢定工作進行深入分析,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予以解決,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力和研發力,增強工作的效能。對老舊設備和技術及時予以淘汰、更新和改造現有設備儀器,逐步提高儀器設備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在進行檢定技術標準化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從自身實際發展情況出發,加強創新能力,通過工作流程的完善和優化,提高工作標準,確保計量檢定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計量結果的真實性。應及時、動態化的關注計量檢定的整體發展趨勢,通過檢定技術的更新和完善,確保檢定操作符合工作要求的同時,編制有效的規程內容。
(4)強化管理力度。計量檢定工作標準化管理水平的提升,離不開提高標準化檢定管理的力度。通過完善計量檢定工作方法、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循序漸進提高計量檢定工作的可持續性,保證計量檢定工作質量。對于行業的管理者來說,需要提高對計量檢定活動法治層面的重視程度,將法律法規作為計量檢定活動規范化的標準。比如,加強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使其能夠以法律法規為依據開展日常的檢定工作,對計量儀器設備的維護與保養加強重視程度,保證儀器設備正常使用。與此同時,應采取定期考核的方式對計量檢定人員的專業水平予以確認,只有考核通過者才能夠持證上崗,不通過者則需要繼續學習直到通過考核。計量檢定企業和機構應從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出發,立足自身的具體運營情況,通過制定科學化、合理化的計量檢定工作管理標準,確保計量工作的有效開展。比如,通過制定計量標準周期檢定制度的方式,優化計量設備標準維護流程,不斷完善計量技術數據登記等,確保計量檢定工作的系統性。相關流程、制度完成后,需要將其切實落實到位,以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開展專業化的計量檢定工作,實現計量檢定流程的標準化和制度化。
(5)提高人員素質。計量檢定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和計量檢定人員的專業能力、綜合素養有著極大的聯系,對于計量檢定人員來說,專業操作能力、實踐經驗以及個人的思想素質都是影響計量結果的重要因素。所以,為有效提高計量檢定標準化管理水平,應重視檢定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保證檢定人員的計量檢定能力符合現代化檢定要求。通過加大監督管理力度的方式,制定相應的規范操作手冊,通過定期檢驗的方式,對計量檢定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操作能力進行科學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需要進行一定時間的學習,直到考核成績合格后,為其頒發相應的能力證書,持證上崗。加強計量檢定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能夠樹立正確的計量檢定意識、逐步提高自身的責任感,樹立終身學習的態度,不斷增強理論知識水平,并能夠將其有效的應用于日常的計量檢定工作中。檢定時應嚴格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操作,保障計量數據具有較強的可追溯性。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內、外部交流活動,加強工作人員的技術交流,從而實現計量法律法規的系統性、有效性學習。成立組織相關技術委員會,定期開展技術研討會的方式,采用以老帶新、加強實踐操作等方式不斷提升自身的計量檢定水平,從而打造專業水平高、實踐操作能力強的專業化隊伍。另外,檢定人員需要及時掌握計量檢定的新動態,及時為自己充電,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計量檢定工作在我國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中具有積極的意義,而計量檢定規程的有效建立則是評定計量器具計量性能的基礎。為進一步強化計量檢定標準化管理,需要重視計量檢定規程的制定,從而保證國民的切身利益,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通過優化計量檢定標準化制度、提升計量檢定人員的專業素質以及完善法律法規等方式,實現計量檢定工作的標準化。與此同時,應加強先進計量檢定設備的引入、強化計量檢定工作標準,使其規范化、制度化水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