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酩,姜 峰,李曉林
(1.上海交通大學,上海 200240;2.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崇明分院,上海 202150)
高校生物實驗室是相關學院師生做科研的重要場所之一,也是相關學科教學水平的重要基礎體現,實驗室內設備的使用性能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以及科研成果。由于生物實驗室的特殊性,其中存在很多易燃、易爆以及有毒的危險品,且多數實驗設備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如各類氣體罐裝瓶、高壓及高溫儀器等,這類潛在危險因素已然成為高校生物實驗室安全隱患。因此,在高校生物實驗室的使用過程中,對其設備的日常維護和管理成為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高校生物實驗室內日常設備維護和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合理的應對方法。
理工科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需要大量的實驗。實驗也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檢驗。如生物專業學生,需要在學習期間進行生物化學,分子細胞等實驗來鍛煉自己的專業能力,鞏固理論知識,為以后成為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做好基礎。
科研水平的提高不單表現為教師團隊的組建,特別是理工科,提高其科研水平的重要依據之一是各個科研實驗室。因為在科學研究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實驗去驗證各種假設,得到最終的數據結果,以此加速科技發展的進程,并提高學校的科研水平。在此過程中,學校科研人員要得到完整的數據表現,充分保證設備的正常使用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加強實驗室的設備管理尤為關鍵。
如果在實驗過程中設備出現故障,會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輕則導致數據不精準或數據丟失,從而使實驗失敗,重則威脅到實驗人員的生命安全。因此,對實驗室設備做好管理,是確保教學能否正常運行的關鍵所在。
目前各高校或科研機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視科研工作成果,輕視實驗室環保以及安全的問題。實驗室發生安全事故的案例中,因人為操作不當發生的事故占主要部分,分析其本質原因,還是由安全意識薄弱,缺乏防范能力引起。有研究表明,安全意識薄弱、缺乏防患能力是導致實驗室發生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學校對安全教育方面宣傳不到位,實驗室安全培訓和模擬安全演習流于形式,最終導致實驗室管理人員以及學生缺乏對實驗室安全重要性的認識,使其在實驗中存在僥幸心理。一旦出現安全事故時,缺乏基本的應急處理能力,其后果不堪設想。
需要做好對實驗室設備的管理,用以保證實驗室設備可以正常運行,但實驗室目前的管理過程中,不管是機制上還是從政策上,實驗室管理相對落后,且管理不標準化、不規范化,工作人員的權責不夠明確,并且實驗室安全問題上運行措施不夠明確,導致出現安全問題并不能在第一時間阻止其損失。雖然,高校都有相對應的管理規章制度,但實施不到位,對設備的維護及保養沒有按時進行,導致在實驗中安全問題日益凸顯,使師生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另外,在實驗室管理中缺乏明確的管理制度,設備管理人員缺乏工作的動力,缺乏工作的標準,遇到問題互相推責,導致實驗室設備不能及時護理,致使師生實驗進展受到影響。
在高校實驗室的管理過程中,優質的隊伍組建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大多數高校在對實驗室設備管理的過程中,缺乏對管理人員的重視,將其管理人員設定成輔助人員,致使設備管理人員在校的存在感嚴重降低。調查表明,多數高校都采用學生或臨時聘用人員作為實驗室設備維護的技術人員,這樣的分配顯然是不科學的,因為出現設備故障,若第一時間沒有得到專業技術人員的支撐,會影響科研人員或學生的生命安全。另外,實驗室還涉及消防安全等方面,若消防安全得不到保證,管理人員不能第一時間發現安全隱患并有效地解決問題,這會給實驗室科研人員或學生帶來嚴重安全隱患。一旦引進新的實驗設備,維護人員對其了解以及維護都要有所跟進,這就要求管理人員掌握新的技術以及對設備的安全性有所了解。但實際中,缺乏對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培訓,致使管理人員對設備的管理和技術掌握能力不達標,導致遇到問題時候,無法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為了能使生物實驗室設備發揮出最大作用,應加強對相關專業人員的隊伍創建,培養專業的技術性人才。
在高校的發展進程中,實驗室極大地發揮了自身作用。目前針對實驗室設備使用率低的問題,可以采取對實驗室部分設備進行統一調配使用,由學院或學校承擔相關費用,這樣可以避免設備購買重復率,可以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需求更廣的設備中,以此解決科研教學的困難問題。
各實驗室的設備維護與管理一直是高校設備管理的一個難題。隨著科技的不斷完善,各大院校的實驗室設備信息已建立相關系統并記錄備案,且設備負責人員、存放地點等可在系統里詢查。條件允許的學院可對接系統進行深度完善,增加設備狀況,使用情況等相關信息。此種模式對設備的管理更加科學,若設備出現故障,可以及時通知相關技術人員進行維修。
實驗室規章制度是維持其秩序和規范管理人員行為的重要手段。規章制度的落實可以有效規范實驗室管理人員的日常工作,激發其工作積極性,增強其責任意識。所以為了保證實驗室設備的正常運行及有序的發展,管理規章制度是必不可缺的。
鑒于實驗室管理規章制度無法完全落實的問題,可嘗試將規章制度根據實驗室特點進一步細化。設備維護工作責任到個人,避免設備出現故障并出現推卸責任的情況;制定對設備使用的規章制度以及賠償制度,如果因個人原因導致設備損壞,需按價賠償等。為了加強規章制度的確切落實,設備管理人員在上崗前期需做相關知識培訓,考核通過后才允許上崗。
學院可嘗試實施實驗室開放,科研人員可在學院管理政策指導下,在相關實驗室使用相關設備進行課題研究,提高設備使用率。
對實驗室設備的日常維護也是提高設備使用率的重要體現。在實驗室管理隊伍的建設中,常會忽視技術人員的培養和引進,導致設備在出現故障時不能及時進行維護,影響設備的使用率。此外,不規范的操作也影響到設備的使用率。
高校的科研和教育工作與實驗室緊密相連,實驗室建設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設備的維護和管理是保證實驗室正常運行的前提。針對目前高校實驗室日常設備維護和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應創新管理模式,加強對實驗室的日常管理,無論是從人員配備和培養上,還是日常對設備的維護和管理建設上,都應全方位進行改革,促使實驗室的管理更為有效及正規,避免因操作不當給科研和教學帶來不良影響,進而推動高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