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鵬
市場方面,中信證券最新策略觀點認為,上半年行情的起點正在臨近,預計會在節前出現。
復盤1月的行情,高位抱團股瓦解是年初市場情緒大幅波動的主因,1月前兩周普通股票型基金收益率均值為-5.3%,中位數為-5.6%,而同期滬深300、創業板指、科創50、新能源車、光伏、半導體和軍工指數的收益率分別為-4.3%、-6.1%、-6.1%、-5.2%、-10.0%、-8.4%和-10.9%。可見盡管高位賽道板塊盈利增速在今年可能會大幅回落是市場在去年底就已有的預期,但去年底大部分重倉賽道板塊的投資者并未明顯調倉。年初突如其來的高位賽道股抱團瓦解導致市場對其過高基本面預期開始進行修正。高位抱團股快速調整先后誘發了投資者的“高切低”和減倉行為,而對穩增長政策力度的擔憂又進一步加劇了相互換倉行為,導致上半月主線混亂。

盡管指數層面市場調整幅度較大,但近期板塊層面的零散熱點也開始增多。這些零散板塊的快速上行說明市場已經度過了無差別恐慌性拋售的階段,場內資金依然非常充裕且愿意出手參與低位板塊,當下投資者缺的只是對穩增長行情主線方向上的共識。
預計去年經濟數據的集中落地將使市場對今年穩增長形成更一致的預期,政策合力的形成正在路上,市場對2022年經濟預期將逐步上修。同時,增量資金開始企穩并恢復流入,穩增長主線的明確將明顯改善市場情緒,預計節前出現上半年行情的起點。中信證券建議,繼續圍繞基本面預期處于低位的品種、估值處于相對低位的品種、調整后股價處于相對低位的高景氣品種等“三個低位”堅定布局。
國電電力(600795)主營火力發電和風光水發電,是國家能源集團的下屬上市公司。公司的看點主要有:1)碳中和大背景下,政策催化央企新能源裝機提升,未來四年確定性高;2)公司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在提升火電資產質量的同時,積極拓展新能源業務;3)火電資產盈利今年有望回升,火電股轉型綠電運營商更容易,邏輯也更硬。
2021年末,國資委發布了《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知道意見》的通知,文件提出,到2025年央企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優化要有明顯競爭,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比重要達到50%以上。這相當于給能源集團下達了一條硬性KPI。
按照2020年末的數據,五大發電集團中,華能集團37%,大唐集團38%,華電集團43%,國家電投56%,而國家能源集團2020年的發電裝機容量是25713萬千瓦,為五大集團中最大,但是可再生資源裝機占比卻只有26%,明顯低于其他集團。
國電電力是國家能源集團常規能源發電業務的整合平臺,2020年可再生資源占比23%,截止2021年6月末,國電電力的可再生資源占比也只有26%。換個角度來看,若該KPI指標強制執行,未來4年國家能源集團的可再生資源裝機任務較為艱巨,將給國電電力帶來巨大的成長空間。
公司2020年末控股裝機容量達8799.19萬千瓦,其中超7成是火電。在國家能源戰略調整下,公司持續優化自身能源結構,對于虧損或發電效率低的資產予以整合。2019年處置虧損破產的宣威公司和寧夏太陽能公司,關停神華國華舟山發電1號機組。2020年火電裝機容量凈減少166萬千瓦,2021年上半年火電裝機繼續壓縮,凈減少604.5萬千瓦。
2021年8月公司公告,擬與集團公司進行資產置換,置出河北銀行19%和英特力集團51%的股權,置入山東、江西等地11個項目公司的股權,涵蓋多個火電和水電能源資產。置出置入資產交易差額123.63億元,公司將以現金方式支付給國家能源集團。本次資產置換后,公司將新增約15.64GW裝機,占2020年累計裝機6.08%,且置入資產盈利能力上佳,2020年凈利潤合計24.6億元,約占公司2020年剔除掉河北銀行和英力特利潤的43%,增厚效應明顯。
在優化火電資產質量的同時,公司持續加快新能源業務拓展,2018年-2020年新能源裝機容量分別為2039.39萬千瓦、2063.99萬千瓦和2091.49萬千瓦,呈現逐年上漲趨勢。2021年公司新投產項目45.1萬千瓦,新能源項目儲備超過2000萬千瓦。
公司近期還公告,擬用現金10.36億元并購正泰新能源旗下51.205萬千瓦的分布式光伏項目,該項目包含201個分布式光伏電站,2020年合計實現凈利潤1.08億元,截止2021年10月份,凈利潤約為0.99億元,并購估值在10倍左右,頗為便宜。
2021年受上游煤炭價格暴漲影響,火電股的盈利能力大幅受挫,尤其是下半年。國電上半年扣非凈利潤有20億,到了下半年,三季度單季虧損28億,四季度煤價維持高位,全年大幅虧損基本是定局。
2022年煤炭長協合同基準價定在700元/噸,較2021年調高31%,但浮動區間也擴大至550-850元/噸,較去年的價格中樞明顯下移。火電資產的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此外,火電股未來的一個增長邏輯是轉型綠電運營商。相比純綠電,火電股有龐大現金流做支撐,一方面可以減少了定增或者銀行融資對股東權益以及業績的沖擊;另一方面,綠電項目投資巨大,上GW的項目都是大幾十億的投資規模,例如三峽能源,三個海上風電場項目合計3GW投了411億,這種級別的投資只有大型發電集團才有能做到,國電每年兩三百億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最近兩個大的并購項目都以現金支付,未來在投建新能源項目方面會更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