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順






摘要:醫藥類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疫情期間更加能夠體現這類企業的作用,關于這類企業的財務價值分析,對資本市場的發展和投資者的指導作用不容忽視。本文研究醫藥類企業的財務價值分析。 希望本文的思想能夠對開展相關的研究做出一些貢獻。
關鍵詞:醫藥類企業;財務價值分析
對醫藥行業來說,在醫改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大背景下,醫藥企業如何在市場上生存和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不斷提升企業內在價值,這些都是該行業目前需要考慮和面臨的挑戰。而對于投資者而言,在生物和藥企不同的發展階段如何進行企業內在價值評估,以及如何合理投資獲取長期收益,這是投資者需要在股市中不斷學習的。現階段,仿制藥在我國藥品市場上仍占據主要地位,創新藥還處于發展的初步階段,受“兩票制”和帶量采購以及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推行的影響,醫藥實務行業將面臨行業大洗牌,仿制藥市場整體也將邁入微利時代;再加上醫改政策的密集出臺、藥審的深化改革以及國家對產業創新的引導,創新、研發投入和質量保證將成為藥企的未來的發展方向,創新藥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期。
一、理論分析
1.政策環境分析
由于藥品購買與使用需要專業指導,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醫藥行業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會較大。
自2016年以來,國家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藥品審評審批改革、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兩票制、帶量采購、醫保目錄等政策,這些政策措施,不僅能推進我國醫藥市場的改革、加強醫藥市場規范性,也為醫藥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隨著我國成為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ICH)的正式成員,中國醫藥將逐步走向國際醫藥市場,這無疑也是對國內醫藥企業的創新提出更高的要求。
2020年,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藥品注冊管理辦法》、《藥品生產監督管理方法》的實行,既優化了藥品審評審批的工作流程,加強了藥品注冊管理,也使醫藥行業的制藥流程有了更為嚴格的監管。此外,《專利法》的修訂,將極大地鼓勵藥企研發新藥進入國內醫藥市場,激勵藥企推進醫藥研發工作,向創新藥領域轉型升級,可見,在未來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知識產權保護的企業,將在市場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在“十四五”規劃中,國家將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醫藥行業也將是我國的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因此,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醫藥行業未來既引來新的機遇也將面臨著新的挑戰。
2.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從表1可知,在“十三五”期間,醫藥制造行業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呈現出下滑的趨勢,甚至在2018年和2019年出現負增長,分別達-13.91%和-1.47%。同時,醫藥制造行業的利潤同比增長也呈現出下降趨勢,由2016年的14.63%下降到2019年的12.8%,不過整體盈利水平仍保持在11%以上。主要原因在于“十三五”是我國醫改的關鍵時期,政策密集出臺,醫藥行業受到重大沖擊。2018年以來,在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全面推進、帶量采購、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藥物臨床試驗數據核查等因素影響下,大部分醫藥企業受到沖擊,生產動能有所下降。而原料藥價格上漲、藥品監管加強、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等多種因素,也對醫藥企業的生產積極性造成了影響。
截止2020年底,醫藥制造企業實現營業收入達24857.3億元,同比增長3.97%;實現利潤總額3506.7億元,同比增長12.8%。可見,醫藥制造行業受疫情影響收入承壓,而與醫藥行業2020H1的營業收入11093.9億元和利潤總額1586.0億元相比,醫藥制造業恢復情況良好,疫情造成的影響基本消除。
由于醫藥行業剛性需求的特點,在后疫情時代,隨著宏觀經濟逐漸恢復,醫療改革的不斷完善,并且在“十四五”規劃指導下,醫藥行業有望繼續恢復較高的發展速度。
二、行業經營現狀
近五年來,我國經濟增速較為平緩,一直保持在6%左右。但在2020年,經濟增速從6%左右猛降到2.3%,降幅為4%。GDP下降迅速的主要原因是在2020年初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造成國內外需求的下降,經濟增速在一季度出現負增長。但隨著疫情得到逐步的控制,二季度之后經濟增速逐步提升,四季度實現中高速的增長。雖然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為2.3%,但確實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在2021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4931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8.3%。表明我國經濟開始穩步恢復增長,生產需求逐步擴大,市場活力逐漸提升,就業和物價保持相對穩定。
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我國醫學技術水平也在逐步提升,人們的生活經濟條件也得到了逐步改善,這些變化,使得個體壽命逐漸延長,出生率逐漸降低,更是推動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
三、案例分析
(一)公司介紹
本文選擇HR醫藥公司作為分析對象。HR公司是一家醫藥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通過堅持創新,努力打造核心競爭力,逐漸在醫藥領域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優勢。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抗腫瘤藥,抗腫瘤藥銷售已連續7年在國內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12%以上。
(二)經營業務分析
1.主營業務收入分析。
HR醫藥在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277.3億元,同比增長了19.06%。
根據表2和表3中的數據顯示,HR醫藥的主營業務產品主要分為抗腫瘤、麻醉、造影劑三大類。其中,在近三年,抗腫瘤產品是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所占比例均超過40%,而且營業收入每年都在增長,從2018年的73.95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52.68億元。其他產品相對也有所增長。主要原因在于HR醫藥致力于在抗腫瘤藥、手術麻醉用藥、造影劑等領域的創新發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以及擁有較高的知名度,而且HR醫藥作為國內最大的抗腫瘤藥研究和生產基地之一,依然在國內市場上保持著龍頭地位。
2.主營業務成本分析
由表4可知,在主營業務成本方面,主要是在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這兩塊支出較大,分別達到了98.03億元和49.89億元。而且近兩年來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的增長也較快,分別為36.83%和28.04%。主要是由于HR醫藥一直堅持創新戰略,為了達到做深做透市場、做大做強產品的銷售目標,專注于推進分線銷售改革,建立產品線事業部制,完善銷售人員組織構架,不斷轉變和完善公司的營銷模式。
(三)財務指標分析
1.盈利能力分析
從表5可以看出,HR醫藥近五年的銷售毛利率較高,均高于80%,即使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其銷售毛利率也沒有降低。一方面是由于HR醫藥藥品質量好,治療效果好,市場占有份額高,多項創新藥已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其銷售收入在2020年達到了277.3億。銷售凈利率總體保持在22%-23%左右,但從2018年開始有呈現出下滑趨勢,主要是由于是帶量采購的推行,導致藥品制劑價格不斷下降,以及受環保治理政策的影響,原輔材料普遍漲價,企業的營業成本逐年增大。可以清晰看到,HR醫藥的凈資產收益率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且在2016-2020年這五年間保持相對穩定的發展趨勢,保持在22%左右。2020年雖遭受了疫情的打擊,但隨著科技創新和國際化兩大發展戰略的積極推行,HR醫藥也注入新的活力,盈利能力逐步增強。總之,HR醫藥的盈利能力雖處于穩定發展階段,但在后疫情時代,仍需尋找與突破新的盈利增長點。
2.營運能力分析
從表6可以看出,HR醫藥應收賬款周轉率從2016年到2020年總體上保持上升的趨勢,表明公司的資金使用效率始終保持良好,平均應收賬款回收期短,應收賬款能夠及時收回,能夠有效應對發生壞賬的風險,保證其償債能力。在存貨周轉率方面,總體呈現下降的趨勢,由2016年的2.47下降到2020年的1.98,存貨周轉天數由2016年的145.5天增長到2020年的181.9天。主要原因是HR醫藥為醫藥制造企業,藥品的前期研發以及產品從研制、臨床試驗到投產的周期長、環節多,而且近五年來創新藥研發項目不斷增多,使得其在產品數量也在增多,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交易活躍度下降,導致公司無法按計劃銷售產品,對存貨造成一定的積壓影響,從而影響存貨周轉速度。
3.償債能力分析
從表7中數據顯示,可以看到醫藥總資產由2016年的143.3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347.3億元,增長了將近142%,增長非常迅速。但其資產負債率一直保持著較低的水平,總負債在總資產中的比例只達到10%左右,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隨著HR醫藥不斷完善銷售管理體系,發展綜合事業部,細分目標市場,推動著其銷售市場的開拓,為其擴大產品銷售和產品轉型打下基礎。
總資產周轉率從2016年至2018年基本保持持平,從2019年起總體上有提升的趨勢,說明公司的銷售能力在逐步增強。這也是得益于HR醫藥事業部制銷售管理體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專業化學術推廣和數據營銷的運用,逐步增強了分線銷售能力,促進公司營收增長。
由于HR醫藥醫藥產品生產具有高風險、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特性,不確定因素較多,其偏向于財務保守行為,保持較低的負債水平,比較適合追求穩定的投資者長期持有。可以看出變現速度慢的流動資產(如存貨、預付賬款等)占流動資產總和的比例較小,HR醫藥流動資產的整體變現能力較強,更能突出其在財務方面的安全性和較好的短期償還債務能力。
本文建議HR醫藥應該合理利用財務杠桿提高資本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1]歐祈福.HR醫藥的價值評估[D].廈門大學,2009
[2]陳四清.財務管理應用創新[M].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3]高曉素.公司估值方法簡介及適用性分析[J].時代金融,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