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良
(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吉林長春 130000)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提出意見,其中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發展智慧農業,應用數字技術賦能鄉村公共服務,提升農民數字素養,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吉林省作為農業大省,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耕地面積廣大、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玉米主產區,吉林大米、人參、木耳等特色農產品更是以高品質享譽全國。但是,城鄉二元化問題、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產業空心化現象依舊存在,制約著農村的高質量發展。農村金融是服務農村地區市場主體的重要融資渠道,強有力的支持者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隨著5G、大數據、北斗衛星定位等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我省金融機構積極運用數字化技術,探索出了多種農村金融數字化發展新模式,基于新技術開發出多款惠農金融產品,豐富了助農手段,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展示了我省金融機構在探索農村金融數字化發展過程中的做法,同時選取了其他省份的先進案例進行分析學習,文章最后對我省農村金融現存不足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給出了數字化發展合理建議。
吉林省金融機構立足我省實際情況,積極探索農村金融數字化發展路徑,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生物識別等技術,以金融科技為手段,以服務“三農”為目標,在農村金融風控審批、農村金融產品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拓展等方面取得了實效。
數字技術的應用推動了農村金融領域的改革,有效改善了農村金融環境,提升了金融助農惠農的效率。由于農戶的生活消費習慣和生產環境與城市存在較大差異,導致信用信息不完善,使得農民群體的信用貸款業務一直難以開展,這導致城鄉之間金融服務獲取的不平衡。為解決這一問題,吉林省億聯銀行基于大數據技術搭建了“億農貸”智能風控體系,深入農村,走進農戶,進行采信,在取得授權的前提下,綜合多方數據進行建模。針對每個入庫農戶建立有效標簽200余項,結合信用評級模型,運用大數據技術及時完成信用評級運算,實現用戶畫像精準、信貸審批高效、風險預警及時、放貸風險降低,達到農戶線上無抵押信貸秒批的效果。貸前、貸中、貸后大量運用科技手段、搭建農戶專屬反欺詐模型,使得逾期率和不良率遠低于業界平均水平,解決了傳統農村金融風險高、不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九臺農商行借助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開發了“農機貸”,構建農業生產供應鏈金融場景,在保障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實現客戶信息精準識別、多維度風險控制和實時風險監測,提高了農業現代化程度,促進了地方農用機械企業發展那,在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方面起到了推動作用;遼源農商行利用農村數字普惠金融信貸系統移動客戶端采集客戶信息,開展“整村授信”工作,批量采集客戶信息,運用“大數據風控+線下交叉驗證”的方式科學授信,逐步提升用信覆蓋面。推進了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和農村金融數字化建設,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務質效和惠農富農信貸投放力度。
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定位技術能夠實現對目標物體的高精度定位,結合5G技術高速率、低延遲、大連接、高并發性能和生物識別技術,開發了生物活體抵押貸款產品,為養殖戶解決了生物抵押貸款難的問題。農業銀行吉林省分行創新研發“吉牧e貸”生物活體抵押貸款產品,與科技公司合作應用生物識別、北斗定位等技術,可以為已投保的生物資產進行抵押,使得傳統畜牧業生物性資產抵押擔保貸款難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目前,全省多家金融機構已經開展了這項業務,為我省打造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建設全國優質肉牛產業基地,推動吉林省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強省的跨越做出了巨大貢獻。
省內金融機構積極探索應用科技手段優化金融服務模式,尤其在疫情期間,提供了多樣的線上金融服務,為抗擊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在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文旅產業和農村電商領域取得了積極成效。前郭縣陽光村鎮銀行結合音視頻技術、人臉核身等新技術開發的“陽光遠程寶”金融虛擬營業廳,引導農戶、農村經營戶通過小程序、手機端等線上方式辦理金融業務。該產品將業務流程再造,以遠程視頻形式引導客戶將個人信息修改、貸款面簽等需要到營業廳辦理的業務轉移到線上辦理,同時通過視頻雙錄、雙向傳輸加密等技術手段做到全程留證。為客戶提供安全便捷的非接觸式金融服務,最大效率的滿足了客戶的金融服務需要。
磐石吉銀村鎮銀行與磐石市醫院深度合作開發了“銀醫通”產品,打通了磐石市醫院診療系統和銀行中間業務平臺,實現了診療卡與居民銀行卡的實時對接,實現預約掛號、診間付費、就診過程簡述、退號退費、診療信息查詢等功能,僅憑身份證就可辦理全過程,不僅提供了便民就診服務,也簡化了醫院收費和結算流程;中國銀行吉林省分行依托信息技術在北大湖滑雪度假區打造了一個“金融科技+智慧冰雪”的冰雪旅游項目,該項目打通了票務系統、電商系統和支付系統,實現了基于數據的智慧金融解決方案,探索了一條金融科技助力鄉村文旅發展的新模式;民生銀行吉林市行通過手機銀行平臺打造民生電商,建立了線上民生農產,引進規模化農村小微企業進駐,向全國民生銀行用戶銷售富硒大米、蜂蜜玉米煎餅、長白山椴樹蜜等農副產品,開辟了農產品銷售的金融電商渠道。
農村金融最困難的點在于銀行很難知道農戶有多少資產,沒有資產作為信貸依據,就無法給出信貸額度,這嚴重制約了農村金融的發展。網商銀行自主研發的衛星遙感信貸技術“大雀山”取得了技術突破,能夠成功識別蘋果、獼猴桃等經濟作物。其原理是農戶拿著手機繞地走一圈,或者在支付寶上把自己的地在地圖上圈出來,衛星就可以識別這塊地和地面農作物,通過幾十個風控模型判斷農戶耕種面積和品類,再結合氣候和行業景氣度等情況預測作物的產量產值,從而向農戶提供合理的信貸額度和還款周期。相當于在天上為農民指派了一個“信貸員”,能夠實時觀測和了解田地里種植作物所需資金的時間和規模,達到天地對接的效果。由于衛星識別分辨率要求不同,“大雀山”前期主要應用在糧食作物上,數十萬種糧大戶因此成功獲得貸款。目前,該產品升級了作物識別算法模型后,提高了識別精讀,實現了對水果等經濟作物的突破,可以識別蘋果、獼猴桃、柑橘等。同時還融合了人工經驗,能利用地形、降水、積溫、歷史產量等知識來識別作物。衛星遙感信貸技術金融產品率先在陜西省得到推廣,幫助蘋果果農實現了解決了貸款難的問題,提高了廣大果農發展果業的積極性和信心,促進了產業發展。
農村金融服務普遍存在匱乏短缺等問題,而城市金融服務半徑輻射有限,這導致了嚴重的城鄉金融服務二元化問題。數字技術恰好將城市的各種便民服務借助金融渠道延伸至農村,擴大金融服務范圍,升級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彌補數字鄉村建設中農村金融服務欠缺的一環。桂林銀行自主研發的助農終端上線了“視頻問診”功能,只需刷一下身份證,輕松操作幾個步驟,就能夠連上柳州市工人醫院的醫生,使得農民在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里就可以看病就醫。依托桂林銀行這個金融渠道,可以與各類社會資源進行對接,不斷豐富助農終端的功能和服務供給,實現政務、醫療等服務想鄉村的延伸,如基礎金融服務、社保代繳、政務信息查詢、養老保險待遇領取資格認證、預約掛號、遠程問診等“一攬子”服務。桂林銀行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也因此成了“一站多用”的村級綜合服務平臺。
目前,吉林省已建成四級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分別是以農業銀行、郵儲銀行為代表的國有大行,以吉林省農聯社為代表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以億聯銀行為代表的互聯網銀行和分布在全省各地為數眾多的村鎮銀行。他們的資源稟賦各不相同,例如,國有大行和農聯社在鄉鎮地區擁有大量網點資源,互聯網銀行在技術創新領域和線上服務方面存在比較優勢,眾多的村鎮銀行扎根農村,擁有人緣地緣親緣優勢,相比之下更加熟悉農村環境和金融需求,他們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我省農村金融數字化發展依舊存在整體性和共性的問題。
農村信用體系不健全,征信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基于信用信息研發的金融產品很難在農村地區大面積推廣。目前,我省多家金融機構自行開展整村授信工作,取得良好成績。舒蘭農商行發揮人緣地緣親緣優勢,以村屯為單位批量收集農戶信息,運用內外部批量評議和大數據風控準入方法開展評議授信工作,累計建檔127457戶,預授信17934戶;通榆農商行完成了對172個行政村的信息采集,建檔農戶信息78916個,預授信47015戶;長嶺聯社累計完成70個村、40771戶的授信工作。盡管農村地區信用環境有所改善,但這也形成了各家單位跑馬圈地的局面,依舊存在信用服務盲區,并沒有形成廣泛而統一的征信平臺,能夠使得更多的金融機構有機會基于公共的信用信息充分展開競爭,創造更加豐富的惠農利農金融產品。
農業經營模式相對比較簡單,大體可分為種植類、養殖類、經營類等,目前較為普遍的金融產品是種子貸、化肥貸、農機貸、實物抵押貸款等,基于新技術研發的活體抵押貸款和信用貸款正在普及當中?;铙w抵押貸款對規?;B殖企業的普及程度遠大于個體養殖戶,信用貸款在全省大部分未“整村授信”地區依舊存在服務盲區。這些產品只能解決現有的表面“三農”問題,在我省農村產業空心化、農民老齡化、土地質量下降的現狀下,整合金融資源創新金融產品,應用數字技術推動農村轉型發展方面的探索略顯不足。
本文詳細介紹了我省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數字化方面做出的有力實踐,通過實際案例展示出吉林省農村金融數字化發展取得的喜人成果。在農金風控方面,基于大數據技術構建農金風控平臺。在農金產品方面,依托北斗衛星定位技術研發生物活體抵押信貸產品。在金融服務方面,基于遠程視頻、生物識別等技術創新提供線上營業廳辦理金融業務;對接醫療平臺,提供一站式掛號、就醫、診療、結算等相關金融服務;在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文旅、構建金融電商平臺等方面也做出了積極的嘗試。數字化技術推動了金融產品的創新,延伸了金融服務的半徑,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成本,提高了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同時,本文剖析了網商銀行衛星遙感技術的信貸抵押產品“大山雀”和桂林銀行助農終端開展“線上問診”服務的案例,針對我省農村金融數字化發展現階段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構建全省統一農戶征信平臺,加強涉農征信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打造一站式“銀保擔”數字助農金融服務平臺,暢通高效便民服務線上渠道;三是創新金融服務產品和模式,研發或引進衛星遙感信貸產品,應用于我省糧食種植、林地抵押貸款等領域;四是基于區塊連技術重塑農業產業供應鏈金融服務,貫穿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全鏈條;五是借鑒元宇宙概念,嘗試開發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線上金融服務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