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武鳳珠
從古圣先賢到自然遺產,從文學名著到書畫藝術,方寸之間,包羅萬象。2022年,《人民周刊》與中國集郵有限公司合作,開設“方寸天地”專欄,展示郵票設計的無窮奧妙、挖掘方寸之間的文化內涵。
作為集郵行業“龍頭”企業的中國集郵有限公司,2022年票品開發取得了怎樣的工作成績?2023年,又有怎樣的謀劃設想?近日,中國集郵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趙愛國接受本刊專訪。
記者:2022年《人民周刊》“方寸天地”欄目刊發的《郵票獻禮黨的二十大》《紀念郵品,銘記北京冬奧時刻》等報道,向讀者推介了《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紀念》等系列郵票郵品。這些郵票郵品都與黨和國家的重大事件緊密相關。可否請您介紹一下,在這些郵票郵品的開發與發行過程中,中國集郵有限公司付出了怎樣的努力,最終又收獲了怎樣的成效?

“方寸天地”版面截圖

“方寸天地”版面截圖

“方寸天地”版面截圖
趙愛國:在服務國家重大活動上,我公司充分體現出統籌開發和服務支撐能力,彰顯了“國家隊”的力量。
黨的二十大是2022年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政治生活的大事。我公司提前謀劃、主動作為、群策群力,全員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扎實的專業素養,勇于擔當,團結努力,全力以赴服務好國之大事。在產品策劃、設計、審核、生產、發運各環節,我們都力求做到極致,以郵為媒展現國家這十年取得的矚目成就,獻禮黨的二十大。二十大產品呈現出兩大特點:打破常規的力度不同以往、追求卓越的精度不同以往。
為了用郵票郵品講好冬奧故事,我公司積極與冬奧組委溝通配合,加強與郵政集團郵務部、北京和河北兩省分公司的協作,圍繞北京冬奧會系列6套19枚紀特郵票及1套個性化郵票,共開發產品27款,特別是冬奧會開幕紀念郵品和奪金紀念產品,記錄了盛會精彩瞬間,受到社會高度關注。
記者:國有大事,必有郵票。中國集郵有限公司開發的郵票郵品不僅記錄了歷史,也在參與著歷史。在2022年發行的票品中,還有哪些產品是具有較強歷史紀念意義的?
趙愛國:黨和國家的重大事件,中國集郵從未缺席。這既是榮譽,更是責任。2022年,我公司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圓滿完成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一百周年》《第一部〈中國共產黨章程〉通過一百周年》《中國國家版本館》等重大政治題材郵品的統籌開發工作。這些郵品以精美的設計、精湛的工藝和豐富的內容,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有力載體。

《姑蘇繁華圖》特種郵票,2022年5月18日發行。
郵票作為“國家名片”,還見證了國家間的友誼。2022年是中國與盧森堡建交50周年,4月22日下午,盧森堡駐華大使俞博生蒞臨我公司和中國郵票設計師之家主題郵局,以郵為媒共敘兩國友誼。
記者:中國集郵有限公司作為文化企業,開發的許多產品都聚焦文化題材、厚植文化底蘊。在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周敦頤、王陽明和蘇軾的誕辰、逝世紀念日等日期到來之際,《人民周刊》刊發的《致敬古圣先賢 傳承千年文脈》《郵票中的蘇軾印記》《傳承陽明心學 銘記先賢生平》等報道,便對以古代賢達為主題的票品作了詳盡介紹。可否請您總結一下,2022年中國集郵有限公司開發的產品,在創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方面,取得了怎樣的成績?
趙愛國:在文化題材票品方面,我公司以弘揚傳統文化為導向,圍繞生肖文化、書畫文化、先賢文化等,與國家圖書館和多家出版社開展合作,推出了異彩紛呈的產品,這不僅是我公司文化深耕的有效舉措,更是我公司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有力實踐。總體而言,我公司聚焦中華傳統文化開發的重點項目主要有三大類。
一是展現全新主題的文創產品。比如《人民周刊》2022年第19期報道的《方寸天地——郵票上的中國傳統書畫藝術》集郵日歷,用近140套500枚郵票圖稿和數字化內容,將歲時文化與郵票緊密結合起來,表現了從倉頡造字到近現代中國傳統書畫的歷史源流。再比如,我公司開發的首套集郵撲克——生肖系列,將十二生肖郵票圖稿仿印在撲克上,以特別的顏色、尺寸、編號和工藝形成四大亮點。目前,我公司已逐步形成“文創產品+數字化內容”互動的產品開發和出版模式。
二是提升文化品位的先賢個票。2022年,我公司共發行《學達性天——周敦頤誕辰一〇〇五周年》《忠清粹德——司馬光誕辰一〇〇三周年》《知行合一——王陽明誕辰五五〇周年》等4套先賢系列個性化郵票,形成了千年人物、五百年人物等系列。其中,《人民周刊》2022年第21期報道的王陽明個票,開啟了“五百年先賢”系列。這些先賢個票,通過邀請專家論證、深挖文化內涵、聯動題材原地省份開展首發活動、增進工藝加持和數字賦能,極大提升了社會影響力和公眾認可度。
三是開發經典系列的老票產品。我公司結合《紅樓夢》、《姑蘇繁華圖》、篆刻藝術等新郵題材開發系列專題產品,同時開發書法系列、五岳全套郵票合集等老票套系產品,不僅支撐促進了新老產品的長線銷售,更滿足了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記者:與《人民周刊》等媒體平臺合作,是否助推了集郵文化的宣傳推廣?著眼未來,中國集郵有限公司在與媒體合作方面,有怎樣的謀劃與設想?
趙愛國:2022年,我公司在喜馬拉雅音頻分享平臺上線集郵文化音頻品牌“集郵電臺”,以郵為媒,多元視角,聚焦社會熱點,記錄國家大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通過講好郵票故事,致力于講好中國故事,以電波的形式發出令人振奮的“中國之聲、集郵之聲、文化之聲”。品牌上線后收聽量近140萬,讓中國集郵品牌和集郵文化更加“聲”入人心。
此外,我公司還探索出了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民周刊》等媒體平臺對接,配套內容豐富的集郵主題物料進行直播銷售的模式,以及“集郵百科+中國郵政微商城+社會電商”進行直播聯動的“2+N”多平臺直播新模式。這些與媒體合作開展的常態化直播活動,用互動吸引了眾多集郵愛好者,也為2023年深度開展直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23年,我公司將與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國家大劇院等國家級文博藝術機構深化合作,也將與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主流媒體強化聯動,在視頻、音頻、書籍出版等領域全方位展現集郵文化,推動集郵破圈。
記者:可否請您簡要評價一下中國集郵有限公司2022年票品開發、發行等方面的工作成績,并談一談您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
趙愛國:2022年,我公司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國郵政集團黨組關于高質量發展集郵業務的指示精神,堅定信心、銳意進取,取得了精神文明、物質文明雙豐收。
一是圓滿完成了黨的二十大、北京冬奧會等重大票品開發項目,彰顯了郵票作為“國家名片”的重要作用,在服務國家大事要事上展現了新作為;二是成功開辟了“喜馬拉雅—集郵電臺”,形成了“2+N”常態化直播新模式,開通了小紅書賬號,在集郵文化宣傳推廣上開拓了新平臺;三是持續推進“先賢系列”個性化郵票和《方寸天地》集郵日歷的發行,探索出個性化郵票的研發推廣模式和“文創產品+數字化內容”互動的產品出版模式,在以郵為媒創新產品研發上規劃了新思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我公司作為文化企業,在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中央部署和政策指引下,必將有重要的發展機遇,應借勢發力、乘勢而為,履行國企責任,用好郵票資源,講好中國故事,堅定文化自信,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力量。